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097996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年1月4日A(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及参考答案。【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辨析题辨析题 2 2】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2 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因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并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3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辨析题辨析题 3 3】主体就是主观,客体就是客观。【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2、。 (2 分)主观指人的意识、认识、思维,客观即客观事物、客观存在而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指与主体发生联系,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主体有主观性,有意识和目的;客体首先是客观存在,才能成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这两对范畴之间有联系,但不等同。(3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 1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主要形式?【答案要点】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二战后以宏

3、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4 个要个要 点答全计点答全计 5 分,少分,少 1 个要点扣个要点扣 1 分)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 2 2】 【2008 年 1 月 7 日 B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3 3】 【2009 年 1 月 5 日 A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 4 4】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案要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即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 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是有 条件的、相对的

4、。 (2 分)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在一定条 件下,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3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 3 3】资本的本质是什么?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何意义?【答案要点】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 分)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揭示了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来源。第二,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第三,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

5、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3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简答题简答题 4 4】简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2 分)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最终一定会被生产力所突破,由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3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论述题论述题 1】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

6、重大意义。【答案要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根源于物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物质的反映。整个世界是万事万物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按其固有规律运动着的同意的物质世界。(4 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 分)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的实际,主观盲目地提出工作任务和制定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纠正了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和政策,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改革开放,从而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3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论述题论述题 2】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实际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答案要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具有的两重不同的属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永恒发展(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

8、,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2 分)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任何真理同时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而且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性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中。(3 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对待真理(科学理论)必须既坚持又发展,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绝对真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其基本原理、方法和观点,不能违背。但是马克思

9、主义又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并没有结束真理,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认识的一切问题,它本身也要经历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此而言,它又是相对真理,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3 分)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2 分)【2011 年 1 月 4 日 A 卷实考试题论述题论述题 3】试论私有制基础上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答案要点】在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两重性。私人劳动是指

10、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位实现私人利益而进行的劳动。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是为他人或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劳动。(4 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和基础。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4 分)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得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随之及发展,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在资本

11、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2 分)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物质概念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是对世界万物的概念和具体性质的归纳和总结,其总结的万物性质的共同点,不是各种性质的单纯的叠加.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物质的具体形态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参哲学上的物质,指的就是与意识相对的,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存在.任何存在

12、,只要符合这一定义,就属于物质.而这句话,说的就是实物,并不和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只能说是物质中的部分.意识的存在是通过对物质的作用显现的,所以这里的实物应不涉及意识.fsds0315 2014-12-12考资料: 人教政治高二课本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确答: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过程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13、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认识活动,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在观念上把握客体和创造客体的活动,也就是在观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其根本任务就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主体正确地反映客体。这种反映,是以人的认识结构为前提的具有选择性和建构性的反映,是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反映,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反映。辨析题1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并且能够创造世界2 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时, 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3 真理是相对的,可变

14、的,因而是不可靠的简答题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论述题1 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并用以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重要性2、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第 5 页 共 8 页 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15 分,每小题 5 分) 1.此论断正确2 分 这是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承认并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人的意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 分 2.

15、此论断错误。2 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固然阻碍生产力发展;而由于人为的原因使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这种“拔高”了的生产关系也会阻碍生产力发展。3 分 3.此论断错误。2 分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过程的正确反映。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真理性认识总是有限的,相对的,需要不断发展。但真理的相

16、对性、可变性,并不能否定它的可靠性,绝对性。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在它适应的条件和范围内永远不会被推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真理。3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15 分,每小题 5 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 分 认识对实践具体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思想理论对实践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2 分 2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 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分3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冲突的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