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97972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关于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

2、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2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5785.6 元,同比增加 694.2 元,增长 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 360.2 元,劳务输入增收 140.2 元,转移性收入增收 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 121.8 元。其增收特点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1623.9 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 元,增长 9.45%,对今年农民

3、增收的贡献率为 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549.2 元,增加 193.8 元,增长 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 131 元。增长 29.57%,增速较快。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 55 万亩,单产 382 公斤,总产 21.01 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 24 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 3 分,总收入增加 1980万元,人均增收 20 元,大(苔)蒜种植面积 35 万亩,其中

4、苔蒜 20万亩,比去年增加 5 万亩,亩收益 2088 元,总效益 4.17 亿元,比去年增收 2976 万元,人均增收 31 元。设施菜总面积为 10 万亩,比去年增加 5 万亩,总效益达 8.6 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 6336万元,人均增收 66 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 200 元,人均减收 49 元。黄皮洋葱种植 13 万亩,每公斤收购0.55 元,种植业共计增收 159.4 元。(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3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

5、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 78.5 万头、2.6 万头、180 万只、2206. 6 万羽、32.2 万只。今年 111 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 6.77 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 1.27 亿元,人均增收 131 元。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 70 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 28.7 万人,劳务收入 17.1 亿元,比去年增加 1.36 亿元,人均

6、增收 140.2 元。(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 1.31 万亩,100 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 8500 亩,亩均承包费 400600 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 1.1 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 121.8 元。(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 102.23 万亩,每亩补贴 62 元,比上年增加 32 元,总额 6338.26 万元,水稻补贴10.22 万亩,每亩 84 元,总计补贴 204.4 万元,农机补贴 810 台,共补贴资金 500 万元,人均增收 72 元。(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

7、提高。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4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 400 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 700 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 300 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 4000 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 800 元计算,生产 6 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 1900 多万元,人均增收 400 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 22 个,吸收穆楼村 800 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 1400 亩,土地租金为每亩 650 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

8、该村提供 80 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 300 多个,固定工人工资 1 万左右,临时工 3 个月时间收入 3000 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 140 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 980 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 1500 元。二、存在问题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

9、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二是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继续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5度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提高的效应。三是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趋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二)农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不良倾向,青壮年多数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许多农民不是为谋利而经营,而是为保险去种植,把种地视为失去城市工作之后的退路,农业在部分家庭成了一种辅助性的活动,等于打工的副业。由于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问题,农民自主创业的难度

10、增大。(三)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偏低。我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冷藏能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初级加工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增值增效不明显,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联接机制较为脆弱,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制约了主导产业的扩张和链条的延伸,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的勤奋耐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企业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县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但从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素质教育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进一步

11、转移,也影响着传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五)生产要素对农村发展约束加剧。一是资金制约。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农民创业所需资金更加困难,农民贷款难度大,成本高,6金融支农的作用远未发挥。二是土地制约。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推进不快。大量外出劳动力仍兼业经营土地,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但没有县具体的政策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快,种植业效益难度大幅度提高。三是劳动力制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农业效益的提升。三、几点建议(一)大力实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12、必须放眼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对丰县牛蒡、芦笋、山药三大特种蔬菜,实行恢复性种植。从而形成我县的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扩大夏蕃蕃茄等常规蔬菜面积。二是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品种更新,引进和培育优、新、特品种。三是推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要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二)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应着力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龙头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我

13、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以强带弱,以一带百,先富帮后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方式开展生产,做大做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突出我县农业和7农村经济结构的特色,走出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农民增收新路子。(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辟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一是加快农村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使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让更多的丰县农民外出经商办厂,从事建筑、服务,或打工挣钱。三是加快县城区及 14 个建制镇建设步伐,让农村

14、劳动力到县城和镇驻地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通过合理转移劳动力,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即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从事多种经营,三分之一务工经商或外出打工。实现上述目标,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结合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农民收入。(五)加强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者以其他的形式组织农民自主成

15、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比家庭经营更高形式、更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可以跨组、跨村或跨镇联合。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让农民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创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解决农民有劳力、有技术、有门路、无发展资金的现实问题8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供参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谓马不停蹄,日新月异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但是,由于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基层

16、环境,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相对落后、保证保障不足、文化服务供给力差等问题暴露明显。以调研的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机遇同样在基层。(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现状1、政策制定和保障到位。 * 市委市政府领导着眼于文化发展繁荣大势,对文化工作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08-2018) 、 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 * 年底,全9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 100%( * 个文化站中镇村联建 * 个),创建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 * 家(覆盖率近 87%),拥有 * 个省 * 乡镇, * 个文化强镇, * 个文化示范村, *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