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简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97914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简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理论简介 一、概念 1.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是关注潜意识、从深层动力了解人性的 一门心理科学和理论科学和理论。 精神分析是一个心理学派学派或心理治疗理论取向理论取向。 精神分析是一套系统的心理治疗的方法方法。 通俗地讲,精神分析是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 之一。 2.精神分析治疗/动力性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治疗是指在特殊的设置下,以分析移情、 阻抗防御机制为手段,揭示病人来访者的潜意 识及潜意识冲突,或者了解其与重要客体建立和 维持关系的机制,进而获得症状缓解/减轻/消失, 追求人格改善和治疗的长期效果的高密度心理治 疗方法。 动力性心理治疗是指改良的精神分析治疗,没有 精神分析治

2、疗在频率、时程方面要求严格。二、精神分析治疗的发展及主要流派 1.经典精神分析 a1897 年之前。主要使用催眠暗示 b18971923 年。早期引进梦的解析,后期 建立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基本设置及“自由联 想” 、移情、阻抗分析等技术 c19231939 年。人格结构理论、死亡驱力 的引入,开始重视反移情。 d更加重视对精神分析技术进行调整,以便 更可靠地用于特殊障碍。 2. 自我心理学 始 1939 年,哈特曼 适应问题 2.客体关系理论 关系取向 费尔贝恩、温尼科 特 3.自体心理学 英国客体关系与美国文化的结合 海因兹科胡特为创始人,注重自恋研究 三、精神分析治疗的设置 1.设置的定义:

3、精神分析的设置是一种环境, 一个使治疗能够开展的物理、心理空间,在 这里治疗师-来访者的治疗关系得以发生、 发展。 2.外在设置:房间物理布置和治疗合约(协议 及操作规程) 内在设置:治疗师内在工作环境精神分 析的态度 3.内在设置构成:一般态度:工作伦理、诚实、稳定、不评判、共情 及分析师的工作指导:自由倾听、中立、节 制、试着理解和分析 4.工作指导:均衡悬浮的注意、自由倾听 开放地面对发生的事情,并对此工作 节制节制努力理解,而不是取悦、满足或扮演病 人想要治疗师扮演的角色 中立:在移情中保持中立,但不是置身事外 5. 外在设置: 房间:装修简单、大方,没有过 多吸引注意力的、个性化的装

4、饰协议:固定的治疗框架包括:完全的隐私权, 预先固定的地点、时间、治疗频率、收费, 保密。中止、结束的方式等四、治疗的手段或技术 1.自由联想 2.释梦 3.失误分析 口误、笔误、遗忘、过失、遗失、 误置、误取 4.移情分析 5.阻抗及防御机制分析 6.澄清、解释、领悟、修通技术五、治疗流程及具体方式 1.初始访谈 初始访谈是为全面收集来访者的病情资料, 建立动力性诊断框架而设置的访谈。目的是 收集资料、建立诊断、评估治疗的可能性; 通常在正式进行治疗之初进行,约 24 次治 疗时间。 初始访谈涉及的资料: 疾病/问题发生发展的经过 个人的心理发展历史 家庭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

5、,主要涉及患者发 展家庭外亲密关系的能力 学业与职业经历 恋爱与婚姻关系 个人/家庭所处的文化与宗教背景 创伤史,如丧失、虐待、忽略、重大的 挫折与生活事件 求医经过及其特征2.诊断评估 包括工作同盟的建立、确定病2理或障碍模式;重点讲解: 精神病理学解释(精神分析模型): 经典精神分析: 心理冲突理论,问题源于本性中有关创 伤的体验;潜意识的冲突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问题源于发展过 程中的退行和固结 能量理论,问题与力比多的不当投注及 释放有关 人格结构理论,自我的调节作用不足, 或结构失去平衡 对重性精神病的理解:绝对自恋;力比 多能量分布失衡,从现实完全或大部分 撤回 区分神经症与精神病

6、:后者退行更严重 而显著;攻击冲突强烈、频繁;自我、 超我严重紊乱;自我特别弱小,防御方 式更加单一、孤注一掷客体关系理论: 强调内部与外部关系映射模型,以取代 力比多“水压”模型 认为人际关系比驱力更为重要 寻求关系是人类本性的核心 认为依恋主要是源于其他动机而非仅仅 是对需要的满足 宁可拥有坏的客体,也不要根本没有关 系 费尔贝恩认为,与客体分离的倾向和渴 望保持内部客体之间的冲突是恐怖的基 础 对外部客体拒绝和对内部客体接纳与偏 执有关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病人没有能够中断 婴儿期的依赖 客体驱逐与保留的冲突是强迫性神经症 的表现之一依恋理论 强调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婴儿期的依 赖不仅仅是

7、躯体上的,也不仅仅由简单 的快乐联系所引起的,没有喂养的过程 也会引起依恋。 (甚至依恋施虐的母亲)母鹅、 “恒河猴”试验证明 基因选择支持依恋行为,依恋符合生存 利益 母亲孩子关系的重大断裂是日后出 现精神病理的“前兆” 6 个月5 岁时期的母爱剥夺,会引 起孩子将来情绪和关系上的困难 若到 21 岁时仍不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关 系,会造成永久性情绪损害 早年、儿童期的分离体验会造成缺乏情 感的病理现象,不能对他人产生深刻感 情,因此不能建立稳定的、有意义的人 际关系 早期体验形成如何处理关系的心理模型 基础,充当以后生活中关系的模板或内 部工作模式。 焦虑可被认为是不安全依恋的根本性问 题 重

8、性抑郁与照料者持久性丧失有关 反社会人格与由遗弃或分离造成的丧失 有关 依恋已被视为儿童发展和精神病理学的 核心成分 依恋理论创始人鲍尔比认为:依恋人物 的丧失是人格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未解 决的、压抑的哀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3.实施改变、调整策略及治疗 4.治疗结束六、精神分析病理学模型、解释(诊断部分) 1.经典精神分析 2.客体关系理论 3.依恋理论模式七、案例分析示例及感受性训练(SOLER 模式)1.精神分析设置的演练 2.感受性训练、自由联想模式练习八、总结及相关参考资料1.精神分析导论 2.精神分析心理学 3.病人与精神分析师34.精神分析案例解释 5.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6.客体关系入门 (第二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