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7691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 8 课各具特色的民居(2011-03-10 22:00:47)转载标签: 民居中国民居傣族民族教学语文不孤有邻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仇立运原创/执教时间:2011.3.11;3.1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合作研读,体会特点;深读探究,领 悟方法;归纳总结,感受文化;拓展延伸,迁移练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领

2、悟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关于各地民居,如土楼和竹楼的图片;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一、资料展示,揭示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风俗各异,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在 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出示民居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 民居、傣家竹楼等)简介中国民居(见附

3、录)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 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词语认读及理解情况: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 求读准字音。默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初步交流:交流阅读感受,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

4、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或:绿色之家)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把握层次客家民居层次:第一段(1):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 位。第二段(2):详细介绍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第三段(3):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第四段(3):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傣家竹楼层次:第一段(1):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2):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第三段(3):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4):说竹楼

5、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5):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复习导入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交流:客家民居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 傣家竹楼“傍水而居” 。二、合作研读,体会特点划分小组,提出要求:分为“客家民居”组和“傣家竹楼”组。要求:先分读、议,再相互交流、补充。合作研读,完成表格:把“客家民居”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 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并完成下面的表 格。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 位

6、 置作 用材 料结 构文化特征把“傣家竹楼”组分为三个研读小组,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 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傍水而居客家民居 位 置作 用材 料结 构文化特征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标注、整理归纳,最后填表格。各小组 交流整理结果后,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全班交流,了解民居的特点。“客家民居”组的各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小组研读成果,小组代表发言后,先本小组 其他成员补充,再其他小组补充。如:“客家民居”表格世界民居的奇葩客家民居位 置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作 用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材 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

7、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结 构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 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文化特征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傣家竹楼”组同样交流汇报。四、深读探究,领悟方法探究领悟客家民居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 段)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重点语句理解: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 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8、宏伟壮 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 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 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举例子、列数字、作 比较、打比方等表达方法)例如,列数字:“夯筑起墙厚 1 米、高 15 米以上的土楼。 ” (具体可感)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 匀,宏伟壮观。 ” (形象直观)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

9、和俭, 启后子孙读与耕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真实可信)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依据八卦图,请学生参考 比较。 )探究领悟傣家竹楼 (方法同上)重点语句理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五、归纳总结,感受文化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 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平等互助等)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 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10、傣家竹楼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吉祥平安、团结和睦、家道兴旺)总结表达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 的共同特点。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 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归纳章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说明文通过侧重描写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 “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 内涵。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 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

11、里,幢幢造型独特,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 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 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 ,如同 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 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 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六、拓展延伸,迁移练写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介绍来历:我国从 1986 年 4 月 12 日开始至 1991 年 4 月 25 日,总共发行

12、四套民居邮票,即普 23、普 25、普 26、普 27,共发行 21 枚,从 一分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二百分的江西民居邮票,四套邮票全部为影写版,由北京邮 票厂印制,这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普通民居,是我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谋生存、图发展的历 史记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也是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不同 民俗风情的人文景观。票面上的民族建筑,造型生动,图案漂亮,这方寸之间为我们展示 的是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 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你想了解更多地了解这些邮票上的民居 故事吗?拓展阅读:关于这组邮票的简单介绍。 (见附录)布置作业:(选其一)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 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假如年是小导游,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也同样生动地把你喜欢的民居的 特色和风情一一向旅客们介绍呢?请你写一篇导游瓷。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