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生产贸易习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7188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生产贸易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代生产贸易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代生产贸易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生产贸易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生产贸易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生产贸易习俗宋代生产贸易习俗宋辽金夏习俗史之宋代生产贸易习俗 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257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宋代生产贸易习俗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无论在生产水平、经营能力或是服务范围方面都超越前代,在众多的从业人员中形成了一定的习俗惯制。(一)百行百业生产习俗百行百业指社会生产各个部分,这里择要述之。农业习俗 农业是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宋代农业基本上传袭了前代的生产方式,但有了显著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民俗生产内容。在耕作习惯上,逐步扩大了一年两熟制和两年三熟制的生产范围;在生产内容上,在南、北方分别推广麦、稻品种,

2、改变旧耕作制度的单一性;在农具应用上,出现了新的旨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民俗农具,如水力水车、牛转水车和筒车用于农业灌溉,飏扇(扇车)用于收获,秧马用于扯秧等。秧马是宋代荆湖地区首先发明的民俗农具,苏东坡对这一新型民俗农具颇感兴趣,曾即兴写下一首秧马歌 ,在歌序中他说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雀跃于泥中,系束藁(扎秧之草)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 (东坡小品 秧马歌序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版) 。秧马的发明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形成了江南水田农业特有的生产民俗。宋代农业还出现了专业作物种植户,如 花户 、 花农 、种茶的 园户 等,形成单一民俗生产特色。围绕农业生产形

3、成了特有的生产信仰,宋代民间祭祀田神,如 巴之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祠,男女皆唱竹枝 (太平环宇记?开州卷一百三十七) 。春祈秋报,祝福农业丰收。陆游曾在赛神曲中描述了农民祭神时的心情与愿望。 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愿神来享常欢娱,使我嘉谷收连车;牛羊暮归塞门闾,鸡鹜一母生百雏;岁岁赐粟,年年蠲租 (历代风俗诗选岳麓书社年版第页) 。宋代还有许多农业生产俗信,如江淮间桔树花而不实,就行嫁桔法,祈求来年结桔。嫁桔的具体方法不传,但从当时人的嫁杏之法中可知大概情形。扬州有一株大杏树,花多而不实,有一媒婆见了说: 来春与嫁了此杏 ,冬深时节,媒婆携来一罐酒说,

4、 是婚家撞门酒.并要来处女裙子一条,系在杏树之上,一会儿开始祝酒,口中念念有词,再三致意。据说来年春天,果然结杏子无数(文昌杂录见古今说海?说略部巴蜀书社年版第页) 。宋人种竹,多选农历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龙生日,也是竹醉日,说是竹醉时移竹,竹子不知,竹子容易成活茂盛(岳阳风土记 , 岁时广记卷二) 。宋代农人还有照田蚕之俗,腊月二十五日夜,三吴地区村农用秃帚、麻秸、竹枝等扎成火把,缚在长长的竹竿上照田,只见人来人往,火炬满田, 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照田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丝谷的丰收, 不惟桑贱谷英芃芃,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照田蚕行 ,见历代风俗诗选第页)

5、。照田蚕的习俗,一直流传到清代。渔业习俗 宋代渔业发展,江、河、湖、海中以渔为生者不在少数,渔人捕鱼有一定的俗规和禁忌。如长江上的渔人,认为江蟹是厌物,如果网中捞到江蟹,心里就不痛快,渔人谚语云: 网中得蟹,无鱼可卖 (岳阳风土记 ) 。湘谭渔家在捕鱼时,以猢狲毛放在网的四角,可多捕鱼。说是鱼见了猢狲毛,就像人见了锦绣一样,朝网里钻(续墨客挥犀见古今说海说略六) 。长江渔人捕取巨鱼时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以两舟夹江,以一人持纶,钓钩在纶中间,有十枚钩子,有的大如秤钩,钩皆相连,每钩相离一、二尺远,钩上各置黑铅一斤,以使钩沉于水中,渔人在江上来回牵輓,寻找捕捉对象,常常联舟而下,一旦钩住大鱼,则视鱼

6、之缓急,急则纵,缓则收,钩纶、渔船随其上下游动,待其力困,然后从容地 引而取之 ,有的渔人甚至在江上要折腾几天,最后才将鱼拖起。几百斤重的江鱼,渔民也可用纶钩拉起来,如果鱼确实太沉,就需要用 环循纶 投副钩协助,所有这些都需要渔人有得心应手的熟练工夫(岳阳风土记 ) 。江上渔人,以水为田,舟楫为室,鱼虾为粮,他们 连排入江住,竹瓦三尺庐,于焉长子孙 ,这就是苏轼笔下长江的 鱼.人工鱼塘在宋代也有了较大发展。运输业习俗 陆运以车为主,根据不同的运载内容宋人设计不同的车型,在北宋都城东京有:太平车,太平车上面有箱无盖,板壁前伸出两木,长二三尺左右,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绳驾之,拉车的牲口是骡或

7、驴,有二十余头,前后分作两行,或者用五、七头牛拽车。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中间悬一铁铃,车动即有铃声,使远处的人、车注意避让。太平车后还系有驴骡二头,如果遇到下峻险桥路, 以鞭唬之,使倒坐缍车,令缓行也 (东京梦华录卷三船载杂卖) 。这种车可载重数十石。平头车,平头车大致如太平车,但规制为小,两轮前出的长木作辕木,在辕木上横一短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车而行。酒店多用这种车运载酒梢桶。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相似,车上有棕盖,前后有构栏门,垂有车帘,多为妇女乘坐车。独轮车,这车前后两人 把驾 ,两旁的人 扶拐 ,前面有驴子拽车,专门运载竹木瓦石。此外还有平盘两轮,一人推拽的 浪子车 ;运载巨石大木的 痴车 等,宋代车运在北方十分的发达。宋代南方船运业亦有较大发展, 水路皆便,多用船只 (梦梁录?河舟卷九) ,湖船、海船、江船、河船各有不同的行船习俗。杭州是宋代有名的船运中心,载人湖船有大有小,有一千料者,约长余丈,可载百人;有五百料者,约长余丈。亦容三五十人,也有二三百料者,可载二、三十人的。这些船 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