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以直报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96578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以直报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语中的以直报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以直报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以直报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以直报怨论语 14 篇第 34 章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 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说:“用恩德来报 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公平正直来 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这一章的意思本不难理解,不过我对怎样做才能算“以直报怨”?产生 了兴趣,就查了一下对以直报怨特别是对“直”的解释。 于丹说:就是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 就是说,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怨恨)。 杨伯峻说: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 说:用公正来回报怨恨。 这几位老师的说法基本相同,“直”就是公平正直,但并没有回答怎样 做才算

2、以直抱怨的问题。 朱熹说: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钱穆说:直者直道,公平无私。我虽与彼有私怨, 我以公平之直道报之, 不因怨而加刻,亦不因怨而反有所加厚,是即直。 朱、 钱二位大师的说法进了一步, 对以直报怨的“直”作了概括的说明, “直”就是直道,公而无私即为“直”。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二位大 师并没有回答。 关于具体怎么做能算“以直报怨”这个问题,杨树达大师举了几个例子, 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给了我很多启示,试分析一下: 一、论语中说:子日:“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 子认为明明有怨恨却装出友好的样子,是“不直”,可耻。 二、 礼记?曲礼上说:“父之仇,弗与共

3、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 交游之仇,不同国。”这意思说得很清楚,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兄 弟有仇,不与共事;杀友之仇,不共一国。这样做就叫“以直报怨”。 三、 礼记?檀弓上说:“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 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 请问居从父兄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 之不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 而陪其后。”孔子的话,是礼的具体化。我发现自己过去对以直报 怨的理解存在偏差,正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绝 不意味着有仇不报,一味忍让,也绝不意味着消极等待什么法律呀、青 天大

4、老爷呀、或者天上掉下一个大侠来主持公道。 儒家讲的是有仇必报, 对杀父之大仇,更要随时准备报仇。 四、 春秋公羊传中说:“父不受诛, 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 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儒家讲的以直报怨,还包含有分清具 体情况区别对待的意思。如果父亲有罪被诛,是不应该报仇的,因为那 样做消除不了祸害。但是,如果父亲是被冤杀的,那作为儿子是一定要 为父报仇的,否则就没资格做儒家弟子。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你对我 不好,我不理你,这很直嘛!你对我不好,我还要对你好,要如基督教 圣经上说,你在我左脸打了一个耳光,我再送上右脸让你打一个耳光。2 就像唐朝的娄师德,告

5、诉他弟弟,要唾面自干一样。但对于娄师德这句 话,我们要了解,这是中唐以后的修养。当时天下太平、社会安定,而 娄师德是世家公子,历代都作大官,声望很高,他自己在京里做大官。 他的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上任以前,向他辞行。娄师德说,我们娄家 受国家、朝廷的恩惠太大,我两兄弟现在都在作官,一般人会批评我们 世家公子比较骄傲,你出去作官,千万要认清这一点,多多忍耐,不要 为我们娄家丢人。他弟弟说,这点我知道,就是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 我就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做并不好啊!你把它擦掉,还是违其 怨,给人家难堪哪!弟弟说,我懂了,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了。娄师德 才说,这就对了。假使所有中国人都是这种修养,

6、那还得了!所以话说 回来,作学问不要断章取义,不管上下文,只抓中间一句两句去做,那 就要出问题。每个思想,要作整体的研究才行。刚才已经声明了,娄师 德出身在中唐以后,国家社会,已经有了两百多年的安定,而他家里又 历代作官,他本身又在中央政府当相职。这样的时代背景,这样的家庭 背景,他弟弟在这样环境中所处的立场、位置,就与一般人不同。由穷 小子经过考试出来作官,就可以傲慢一点。如果娄师德的弟弟有一丝傲 慢,人家就会批评,说靠世家的势力欺负人,所以娄师德对他弟弟的这 个教训才没有错,并不是说在乱世之中,拔刀而起的时候也要如此。在 这样的时代,不要说口水吐到我们脸上,如有外国人不礼貌地瞪我们两 眼,我也要打他两拳。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对事情的处理态度就有所 不同。所以作学问不能断章取义。 我看南怀瑾大师说到了关键,就用他的话作结束语吧: “在这样的时代,不要说口水吐到我们脸上,如有外国人不礼貌地瞪我 们两眼,我也要打他两拳。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对事情的处理态度就 有所不同。所以作学问不能断章取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