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096510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 (2010-2011 学年上学期)实 验 小 学 梁 岩新学期开始了,结合学校“认认真真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科组的工作要求,我和王雅文教师结成帮扶对子。为了更好地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进行指导。 一、思想方面。通过谈心,使他树立更加牢固的专业思想,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在交谈中研究处理在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使他成为学校数学教学的骨干力量。 二、教学方面。 1、教学理论。新课标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习要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教师,

2、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到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我将经常和江老师一起钻研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班主任工作理论、教育教学杂志,起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心得,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同时我还会把自己教学实践经验、外出培训学习,对新课标的内涵理解和江老师分享。就如何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如何探索出适应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如何调整教学中出现的不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备课上课。我们将在共同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共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力争每个教案都达到学校规定的优秀教案。在每周二第七节

3、定为交流研讨时间。在教法上要注意指导江老师教学过程的条理性、层次性;知识传授应由浅入深、由少至多;能力培养上应循序渐进。在教学语言上做到数学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板书上要努力做到板书规范、本节课主题一目了然。师生配合上要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的培养。 3、相互听课。为了共同进步,要和其相互听课。具体方式:(1)共同备课我先讲江老师听共同讨论研究江老师讲小结。(2)共同备课我和江老师同时讲同一内容对比小结。 (3)相互随意听课,听后共同讨论得与失,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本学期力争每周互听一节。 4、教研方面。共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实施方案,积极探

4、索新的教学方法,以课改为契机抓住机遇,做到与课改一起成长。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力争本学期在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些有较高水准的教学教研论文,并寄送到相关报刊尝试发表。实现既重视教学实践的创新尝试,又重视教学理论的提高总结。 相信,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我俩在教学的各方面都会有进步。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因有我们积极全情的投入,将发展得更快、更好。骨 干 教 师 帮 扶 工 作 计 划 (2010-2011 学年下学期)实 验 小 学 梁 岩为按照学校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帮扶安排,由我与王雅文教师结对,围绕本学科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

5、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共同的探索。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互学共进,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数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特制定如下计划。 帮 扶 措 施: 1、集体备课: 在每一个新的章节开始时,我们对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讨论研究,理清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通过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使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既能反映教学大纲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充分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听课:我和于楠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互相听课的制度。于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于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掘其课堂

6、教学的优劣所在。同时我也会带领于老师听不同年级的数学课,让她多感受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所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 3、评课:每一次听课,我们一定会组织评课(有时可能是随机评课) 。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态、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直陈得失,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评课,力求让于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每次听她的课,我会重点指出其课堂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让于老师循序渐进地改正教学缺点,走向教学规范。 4、课后反思:要求于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写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以实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不讲究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要对当天教学过程进行深刻思考,认真总结,着重针对教学中荐在的问题和成功的教学方法,写成一小段文字,哪怕写一名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发掘其中蕴含的教学规律,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上汇报课:每个学期,于老师都要上一节至少是面向全科组的汇报课。课前我会和于老师共同研究教材教法,指导其写出最适合她本人实施的教学设计,经过试教和修正,让其上一节课堂目标达成度高的优秀课。通过课堂教学的展示,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使其快速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