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讲稿(t)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6276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遗传学实验讲稿(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实验讲稿(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实验讲稿(t)(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实验一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久制片的观察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永久制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掌握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特征,并能掌握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一)有丝分裂(一)有丝分裂 是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每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可以准确地推断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染色体的准确复制和均等分配有关,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

2、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有丝分裂在整个细胞周期中约占 10%的时间,而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处于细胞连续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征:前期前期:核内染色质逐渐浓缩为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每一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着丝点;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不明显。中期:中期:核仁、核膜逐渐消失,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形成纺锤体。chr 分散,鉴定形态、数目。后期:后期:各 chr 着丝点分裂为二,其每条染色单体也相应地分开,并各自随着纺锤丝的收缩而移向两极,每极有一组 chr,数目和原来的相同。末期:末期:分开在两极的染色体各自组成新的细胞核

3、,在细胞质中央赤道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使细胞分裂为二,形成二个子细胞。这时细胞进入分裂间期。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均匀一致的细胞核及许多的丝状染色质。实质上间期的核是处于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的代谢阶段,为细胞分裂准备条件。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故一般采用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二)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 : 是生物在性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分为:前、中、后、

4、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染色体变化比较复杂,故其前期又可分为五个时期。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的四个子细胞。从而发育为雌性或雄性配子(n) ,雌雄配子通过受精又结合成为合子,发育为新的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的染色体数目(2n) 。由于不同雌雄配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产生了大量的遗传变异,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减数分裂各时期 chr 变化的特征简述如下:第一次分裂:前期前期: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细线期细线期:核内染色体呈细长线状,互相缠绕,难以辨别成双的染色体。2)偶线期偶线期:同源染色体相互

5、纵向靠拢配对,称为联会。这样联会了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偶线期所表现的这一特征的时间很短,一般难以观察到。3)粗线期粗线期:配对后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这样一个二价体包含了四条染色单体,故又称为四合体。在此期间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发生片段交换。4)双线期双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在粗线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因而同源染色体在一定区段间出现交叉,此期可清楚地观察到交叉现象。5)终变期:终变期:染色体更为浓缩粗短,交叉结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核仁和核膜开始消失。此时各二价体分散在核内,适于计数染色体的数目。中期中期:核仁和核膜消失,所有二

6、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里出现纺锤体,每个二价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别趋向纺锤体的两极,此时最适 chr 计数、观察形态特征。后期后期:二价体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开始分开。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移动,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半过程。此期,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必然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间的各个成员以同等机会随机结合,分别移向两极。注意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尚未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末期末期:染色体移到两极,松开变细,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核。细胞质分裂,在赤道板处形成细胞板,成为二价体。第二次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前期:染色体又开始明显缩短,而其包含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得很开,只是着丝

7、点仍然没有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出现纺锤体。后期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末期:染色体分别到两极后,又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同时细胞质分裂为二,从而使一个母细胞分裂为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体(四分孢子),每个子细胞内只含有原来母细胞的半数的染色体(n)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生物的遗传变异密切相关。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因此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对遗传物质的分配和重组产生了重大影响。高等植物的性母细胞(2n)在形成雌雄配子(n)过程中必须通过减数分裂。由于植物花药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比较方便,故一般都

8、采用花粉母细胞作为制片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玉米(2n=20) 、洋葱(2n=16)花粉母细胞永久制片蚕豆(2n=12) 、洋葱(2n=16)根尖细胞永久制片四、作业四、作业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最具区别特征的分裂相,并简述两种分裂方式的本质区别。实验二实验二 植物有丝分裂临时制片植物有丝分裂临时制片( (压片法压片法)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学习醋酸洋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方法,观察植物根尖的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及特征。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过程同实验一)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2n=12)四、实

9、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取材取材:蚕豆根尖先将种子浸泡 1 天,待吸水膨胀后移到铺有几层吸水纸的培养皿内,上面盖两层湿纱布加不少许,置于18-20(黑暗)培养40-50 小时。待根长至1-2cm 时,于上午10 时左右剪取。2、预处理预处理:目的,使获得中期分裂相较多的细胞,使染色体缩短,分散,便于压片观察 。预处理机理:阻止或破坏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分裂过程被抑制在分裂中期阶段,以便累积较多的处于分裂中期的分裂相;导致 chr 高度浓缩、变短,利于 chr 的分散。方法方法 1:1:冷冻处理冷冻处理根尖放入盛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 03的冰箱中处理 24

10、小时。染色体数较多的实验材料可适延长时间(2040 小时) ,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结冰。方法方法 2:2:药剂处理药剂处理a.0.01-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2-4hb.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 3-4hc.100ml 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加 1-2 滴 -溴萘处理 3-4hd.0.002M8-羟基喹啉处理 3-4h药剂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以 10-15为宜。3 3、固定、固定冲洗干净处理的材料 卡诺氏液(冰乙酸:无水乙醇 =1:3或冰乙酸:氯仿:无水乙醇 =1;3:6)固定 24h可立即使用不立即使用,置于 95%酒精 30min 后 置入 80%酒精中 30min 70%酒精。4下保存,若保存

11、时间较长需要重新固定后再用。以上三步实验员已做,我们从第 4 步开始做。4、解离解离1)从从培养皿里取出 4-5 条根置于表面皿中,用蒸馏水冲洗 3-4 次(废水入塑料杯) 。2)根洗净后,加入数滴 1N 盐酸于表面皿中,以浸泡住根为准。3)用镊子夹住表面皿边缘在酒精灯上间歇式加热 2-4 分钟(发现盐酸溶液有气泡冒出时,立即远离火焰) ,用镊子尖夹根是否已经变软,若变软,则说明已解离好,否则继续解离。 (乳白色,经解离,变化为透明状) 。5、染色染色1)将解离好的根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加几滴醋酸洋红于表面皿内,在灯上加热,注意来回快速往返或加热的同时,不要加热到沸腾状态,若沸腾马上停止加热。

12、(增加根染色程度)2)取一根已染过色的根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夹取根尖 1.5mm 长度处,加一滴醋酸洋红染料,在火焰上来回烤几下。3)再加一滴 1%的醋酸洋红溶液,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垂直轻敲盖玻片,使根尖压成一薄层。 (多余的染料用纸吸干) 。压片时注意不要再移盖片,否则会造成更多细胞生重叠。反复加醋酸洋红染料-加热-敲片,最后形成薄雾状。6、镜检镜检先在 10X,找到分裂相后再换 40 倍 X 观察,并绘图。五、分析结果五、分析结果1、制出几张好片子,当堂验收,观察到明显的中期等分裂相。进行绘图,加以文字说明。2、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验三实验三 减数分裂临时制片

13、减数分裂临时制片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临时制片的关键步骤及方法。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过程(同实验一)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玉米雄花序(2n=2X=20)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采集玉米雄花序(雄穗抽出采集玉米雄花序(雄穗抽出 3cm3cm 时取材)时取材)-固定固定-制片制片-镜检镜检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1.玉米雄花序上取一枚雄花,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及镊子挑去小花的颖壳,获得几枚花药。2、取 3 枚花药放在另一张载玻片上,并加一滴醋酸洋红溶液(1%) ,进行染色。在此过程中,可用解剖针将花药夹碎,染色时间为数分钟(25 分钟)

14、 。3、盖上盖玻片,用解剖针的反头轻敲盖玻片,使材料成为均匀薄层,之后可烤几下片子(增加染色程度;使花粉母细胞膨大) 。4、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明显的分裂相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注意对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五、结果分析五、结果分析1、提交几张好片子,观察到各种分裂相。2、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实验四实验四 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玉米一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及独立分配规律,并了解基因互作现象。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1、分离规律分离规律:指

15、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一单位性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 F1 代全部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而该一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 F2,会同时出现双亲表现型的个体,其比例显性:隐性=3:1。 P AA aaF1 AaF2 1AA 2Aa 1aa表现型 3A:1a分离规律的实质分离规律的实质: 杂合的等位基因分离形成等比例配子,不同的配子自由组合,F2 代形成 3:1 的显性:隐性表型比例。2、独立分配规律独立分配规律: 具有完全显隐性作用的两个独立遗传的单位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在其遗传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基因型纯合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 F1 代全部表现为一

16、种表现型,而该两对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得到 F2 代,同时表现 2 种双亲类型及 2 种重组类型比例为 9:3:3:1 P AAbbaaBBF1 AaBbF2 9A_B_ 3A_b_ 3aaB_ 1aabb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既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而自由组合,形成四种等比例的配子。因而两对基因的杂合体在完全显隐性的条件下,其自交子X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9:3:3;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分离比例为1:1:1:1。3 3、基因互作用、基因互作用:不同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挂图复习 6 种互作)抑制作用:Cc 控制有色(C) 、c 控制无色、I 为抑制基因,当I 存在时,C、c 表现为无色i 存在时,C 表现有色,c 表现无色P Ccii(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