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

上传人:Z****0 文档编号:4095548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法分析”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包括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布置课后 作业。不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五个环节的名称如何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 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五个环节。 本次我们主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新课和总结归纳部分进行讨论。我们将关注以下六个 问题。 1 教授新课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2 撰写“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3 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高潮和亮点。 4 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5 “总结归纳”提升对知识、技能的结构化认识。6 “课后作业”要达到知识迁移效果,激发自学。 一、教授新课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教

2、师在从事本门课程之前的专业也许并不是师范专业,也可能是 从别的学科转行教这门课的。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关注了所授知识技能的点。在进行 教学设计时对为什么要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如何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会觉得很 迷茫。我曾看到过一位新任课教师的教案,在讲授新课这部分所写的全是所要教的知识、 技能的罗列。这样的教材或者教参的摘抄,对我们上好一堂课帮助不大,也不是我们所要 求的。因为我们备课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按照课标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会, 而且与此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果照本宣科就能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这个职业 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 从建构主义常举的一个德国的童话故事来看,

3、我们大概能形象地理解为什么只是通过语言 描述或者说只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不可能完全学会教师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教学 目标。 这则关于“鱼牛”的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 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 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 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 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 。 鱼惊叫道:“哇,好怪哟!” ,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

4、”的形象:一个大大 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鱼牛” ) 在客观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对于鱼来说却是合理的,因为它是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 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 形象。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 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学生应 该处于中心地

5、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 咱们本次讲座不讨论“建构主义”的得与失,只是希望通过这则童话引起大家的思考。关 于教学的本质,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喆先生在他的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 中提出了一种观点“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 学习的活动过程” 。 教学行为是指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 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某种动机指引下为获得某种学习结果而进行的活动总和。 学生的活 动学、教师的活动教,组成了教学赖以进行的活动体系。 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6、也是交往实践行为,是 涉及两个人以上的实践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 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 教师的组织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展示、演示,组织各种参观、操作活动, 释疑解难、激励评价等等。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 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所要思考 和表述的,是通过教师的某项或某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哪种或哪些学习活动,达成 我们的哪项或哪几项教学目标。在将教学设计撰写出来的时候,也是要将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和设计意图表述清楚。这样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有利于我

7、们对自己最初的设计意图和 教学完成后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思考,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调整改进。也可以帮助听课者 或者读者理解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目的。 下面我们以大家在讲授新课时常用的“探究式”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探究学习设计的过程一般如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创设出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 性,从而使学生形成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机。 (2) 提出猜想,建立假设。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直觉思维等各种合情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猜想,并对 产生的假设进行比较。 (3) 探究发现,验证猜想。 针对各种假设,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动手实验,对假设进

8、行反复验证与论证,使之上升为一般性的结论。 (4) 交流研讨,总结提高。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思维策略与探究模式,并加以类化。同 时,设计必要的,在练习中使探究的结论得以强化。 如在算法分析一课中,针对破解密码实例,创设忘记 QQ 密码的情境,提出如何找密 码的问题。学生依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解决办法。然后通过实践运行程序,验证了思路的 正确,解决了问题。最后,针对保护密码等问题进行交流反思,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 这堂课的讲授新课的环节中,教师对如何通过教师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充分的 思考,每个小环节的设计意图也很清晰。 总之,只有充分考虑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

9、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才是符合课标精神和教 育科学的设计方式。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 二、 撰写“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们要考虑的因素确实很多。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操作与可检测 性,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要准确的传递知识、规范的培育技能。必须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要进行学法指导、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等等。 各个环节步骤要清晰明了、连接要紧密流畅,合理安排时间、有恰当的课堂节奏、有高潮 和亮点等等。现在我们对撰写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 体现课标的精神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培养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不变的目标

10、。在 教学设计时,我们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课标的理念。就是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 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终身学习的人。落实到本学科就是通过我们在课堂 内外的一切努力,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达成上述教育目的。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所 有的环节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都要紧密围绕这个教育目标来设计。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 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设计。 如果我们的课堂呈现给学生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罗列,那显然是不符合课标精神的。一位 非常优秀的老师曾和我谈过。她说:每节课下来,老师都应该想想这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是什么?你最想让他们获得的收获是什么?十年后他们又能记住什么

11、?为了达成课标的要 求,我们做为教师也要进行终身学习。我们对本学科的科学、哲学内涵以及本学科所涉及 的人文、社会学知识理解的越深入,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就越可能体现课标的精神 与理念。 2 关注全体学生 关注全体学生也是新课标的精神体现。我们教育界也一直有着因材施教这样的说法。所以 不论是传统精神还是现代的教育理念,都要求我们让每位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到走出课堂时是有进步的。因为本学科的学生特点,我们更要在关注全体学生的问题上多加思考。学生 在小学阶段都学过语文数学等科目,但不是每位学生在小学都学过信息技术课,更不是每 位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或者所上小学的条件好,信息技术的相

12、关知 识也掌握得很好。有的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电脑,要从开关机教起。这是我们学科所面对的 现状。为了让每位学生度过的课堂时间都是有价值的,我们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 一定要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资源的处理等等方面多用心思。在教学方式选择上,真正有 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式。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想简单说两句。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建立在老师精心的任务设计和学 法指导的基础上的。目前课堂上呈现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从 组内人员的结构、学习过程的指导上来看,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真正的小组学习,人员 结构不是简单的“强弱”搭配,强带弱;学习过程也不只是表面上的讨论交流。组

13、员结构 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组员分工是不同的,最终的任务结果是将每个人完成的不同 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组合起来。我们在学习所谓的新的方式方法时,尤其是从国外引入的方 法时,往往没有真正地研究过其内在的科学依据和产生的原因、效果、不足之处。只是为 了求新而浮在表面,学了皮毛。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入讨论。 3 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不管表述方式如何,在教学中的环节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 业等都是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的。这也是经过老师们多年的实践检验过的。在教学过程的 设计中,如果缺少了其中的某个环节,可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常常在听完课后和大 家交流时

14、听到这样的话:以为他们刚学过就直接进入本课内容了,要是开始复习提问一下 就好了,这样进入新课就不会这么磕磕绊绊。这就是认为教学环节中有些环节是不重要的 可以忽略的而影响了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和目标的落实。 在新课讲授的这个大的环节中,我们还要将其细化为一个个小的环节,精心设计教师和学 生活动。我们预设的越是完整周到,课堂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小,课堂教学的效 率就越高。 4 注意教学目标的落实与检测 老师们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有时会精心设计一些范例啊,学生活动啊有时为了在课 堂上体现出以学生学为主,更是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在一次参加青年 教师关于动画制作的集体备课时,一位老师

15、在形状渐变动画这节课设计了让学生们以四人 为一小组的填写学案中设计表格的活动。有的老师就问: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答:为 了让学生体验设计时要考虑的各个方面。 那位老师又问:这和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关系大 吗?后来大家讨论后觉得,这个表格放在设计整个动画作品时填写更为合适。 在讲授新课环节的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有反馈和检测。一是为了给学生鼓励, 形成良性地学习过程。二也是为了检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便即时对教学活 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一定是紧密围绕着落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来设计各种师生活动的,这将在讨论第四个大问题时具体讨论。 5 教学各环

16、节设计要清晰流畅、有节奏感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要有 明确的分别,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整体过程要有节奏感,逐步突显高潮和亮点。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老师的多媒体制作的起始课。这位老师用精选的几位获奖学生 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后,先引导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思路分析并教了最初几 步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在巡视时发现的学生生成的,也是老师 期望的典型问题一步步将学生引入了多媒体制作的美好的学习境界。整个课堂虽然不是很 热闹,但能观察到学生们在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了愉快的有成就感的 四十五分钟。每次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就像一波一波的浪花,将学生带到了成功学习的境界。 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在这节课中,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设疑、 激思,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知识平衡,引起认知冲突,再进行解疑、释疑,在这样的良性循 环中,使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提高了学习能力。 6 全面考虑、合理安排时间 在精心设计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