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好 播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0033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练好 播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练好 播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练好 播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练好 播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练好 播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练好 播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练好 播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练好如何练好 播音播音如何练好 播音.txt 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阶段:未曾出声先练气研究资料表明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 1619 次,每次呼吸过程约 3、4 秒钟,而演唱时,有时一口气要延长十几秒,甚至更长,而且吸气时间短,呼出时间长,必须掌握将气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领,所以要先做:(一)“深吸慢呼气息控制延长练习” 。其要领是:先学会“蓄气” ,先压一下气,把废气排出,然后用鼻和舌尖间隙像“闻花”一样,自然松畅地轻轻吸,吸的要饱,然后气沉丹田,慢慢地放松胸肋,使气像细水长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匀,控制时间越长越好,反复练习 46 次。 (二)“深吸慢呼

2、数字练习”我们把第一步骤称为“吸提推送 , “吸提”的气息向里向, “推送”的气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时做气息延长练习。我们推荐三种练法:A.数数练习:“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快速地数数字“12345678910” ,口气反复数,数到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反复数多少次。B “数枣”练习:“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出 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竹竿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 四个枣五个这口气气尽为止,看你能数多少个枣。反复 46 次。C “数葫芦”练习:“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时轻声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 24 个葫芦(吸足气)一

3、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 ,这口气气尽为止,反复 46 次。数数字、 “数枣” 、 “数葫芦”控制气息,使其越练控制越,千万不要跑气。开始腹部会出现酸痛,练过一段时间,则会自觉大有进步。(三)“深吸慢呼长音练习”经过气息练习,声音开始逐步加入。这一练习仍是练气为主,发声为辅,在推送同时择一中低音区,轻轻地男生发“啊”音(“大嗓”发“啊”是外送与练气相顺),女生发“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气托住,声音出口呈圆柱型波浪式推进,能拉多长拉多长,反复练习。 (四)“托气断音练习”这是声、气各半练习。双手插腰或护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气到额咽处冲出同时发声,声音以中低音为主,有弹性,腹部及横膈膜利

4、用伸缩力同时弹出,我们介绍三种练习:A.一口气托住,嘴里发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复)到这口气将尽时发出“嘭一啪”的断音。反复 46 次。B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哈工哈)(反复)(加快)哈,哈,哈”锻炼有进发爆发力的断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 、 “啊咳”常用。C一口气绷足,先慢后快地发出“嘿厚、嘿厚”(反复逐渐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气力不支为止,反复练习。经过这一阶段练习,气为声之本,气为声之帅的气息,已基本饱满, “容气之所”已基本兴奋、活跃起来,而声音一直处于酝酿、保护之中,在此基础上即可开始准备声音练习了。 第二阶段:气、声、字的练习戏曲演员尤其京剧演员

5、包括戏曲爱好者在喊嗓练声上容易犯急于求成的毛病,恨不能很快地就能喊出又高又亮的嗓音来,急着喊高音,猛喊甚至瞎喊乱喊,这往往是事与愿违的。我们在研究喊嗓练声时,有意地先练气息不急于发声,是利于发声练习,要大家明确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这第三阶段,我们建议还是不急于爬音阶喊高音,而从气、声、字结合练起。这三者关系应排成这样一个顺序: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从这个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字的位置居于中心,前面牵着“音”和“腔” ,后面联着“词”与“情” 。当中一塌,满盘皆输。字音的真切,决定着声音的圆润, “以字行腔”正是这个理儿。在喊嗓练声中的字、音

6、、气的关系,应是托足了“气” ,找准了“音” ,咬真了“字” 。具体方法是: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把字头、字腹、字尾放大放缓,以字练声,然后加快,同时练嘴皮子和唇齿牙舌喉的灵活性。 FS:PAGE唇音练习:(先放慢,放大念一遍逐渐加快到念绕口令)八一百一标一兵一奔北一坡一北一坡一炮一兵一并一排一跑炮一兵一怕一把一标一兵一碰一标一兵一怕一碰一炮一兵一炮一齿音练习(方法同上)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四十,也不要把四十说十四,舌音练习(方法同上)六十六岁刘老六,推着六十,六只大油篓,六十六枝垂杨柳,拴着六十六只大马猴。喉音练习(方法同上)山前有只虎,山下有只猴,虎撵猴,猴斗虎,

7、虎撵不上猴,猴也斗不了虎舌音牙音练习(方法同上)街南来了个瘸子,右手拿着个碟子,左手拿个茄子;街上有个撅子,橛子绊倒了瘸子,右手摔了碟子,左手扔了茄子十三道辙字音练习风(中东)一催(灰堆)一暑(姑苏)一去(一七)一荷(波梭)一花(发花)一谢(乜斜) 秋(由求)一爽(江阳)一云(人辰)一高(遥条)一雁(言前)一自(支思)一来(怀来)俏(遥条)一佳(发花)一人(人辰)一扭(由求)一捏(乜斜)一出(姑苏)一房(江阳)一来(怀来)东(中东)一西(一七)一南(言前)一北(灰堆)一坐(波梭)这样一练,你哪路音圆润,哪路音干瘪,分得清,找得准。气、音、字练习非常实用有效第一,广播是考靠声音传播的,电视是靠声

8、音和图象传播的。广播要求“声情并茂” , “悦耳动听” ,电视要求“声画和谐” , “赏心悦目”。 第二,节目是传播的主体,节目内容十分丰富,节目形式色彩纷呈,节目形态不同,节目样式各异,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区别。如新闻节目,全世界都是庄重地播报,很难进入“即兴口语”的表达范围,于是就产生了“有稿播音” ;如谈话节目,全世界都是自如地讲说,很难进入“反复推敲”的表达范围,于是就产生了“无稿播音” 。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相辅相成,互补互融,将永远支撑有声语言在大众传媒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不断提升到审美层面。 第三,有稿播音要能锦上添花。无论是历代名篇佳作,还是课堂命题作文,只要进入播音创作,就应该令人

9、心驰神往,比自己看那文字作品,所得更多。无稿播音要能够出口成章,无论是自选话题独白,还是现场言说交流,只要进入播音创作,就应该引人专注倾听,比日常进行人际对话,更具魅力。在各类节目中,二者经常交叉重叠,难舍难分。 第四,从自由交谈到严格播读,其中存在无数个“点” ,在这整个序列中,每个点都成就着一种样态,实现着节目的某个环节。没有任何一个节目只被某一种样态所限定,而不允许其他样态呈现并发挥作用。这正是有声音语言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失去了它,就会干瘪和花白,节目也就单调和浅薄了。 第五,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都必须坚持充分准备,而决不允许打无准备的仗。而“结构” , “主题” , “背景” , “

10、目的” , “重点” , “基调” ,就必须成为准备的“纲” 。有了“纲” ,才能“提纲挚领” , “纲举目张” 。这是一种“积草屯粮”的工夫,长久练习,必能习惯成自然地形成思维动势,化入潜意识之中,到话筒前,镜头前,就会“招之即来” , “来只能战” 。因此不能小看这六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熟能生巧。 第六,播音的语言样式,不外乎四大类: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各类样式都有自身的多种样式,而四者的交融样态又呈现多姿多彩的情况,犹如三基色,可以配出无数种颜色一样,有声语言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包有声语言看做一成不变的东西,或者是可以套用的某种固定模式。在我们的语言宝库中,储存越多,用起来越

11、方便。 第七,在各类节目中,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有声语言会随之变化。不要以为“播音”就是“有稿” , “主持”就是“无稿” 。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认识事物,虽然省力,却会造成失真,失效,受害的往往是自己。现在的“新闻” ,有的是要同现场记者对话,有的要同嘉宾交谈,那是“无稿” ;现在的“主持” ,有的事先写好稿子,直播(录音)时一字不差地“说”出来,有的完全照着稿子播送,配音也不要以为“播音”就是“念” ,“主持”就是“说” 。这是一种形式的思维方式,主观地,简单地,肤浅地认识事物,虽然省心,却会造成疏漏,上当的往往是别人。现在的播音,正处于“语文合流”的兴旺时期

12、,书面语朝者口语的通俗靠近,口语也朝着书面语的文采努力, “上口” , “易懂” , “耐听”, “有味” ,已经成了人们的共同期待。初学者更不要受那些“理论”的迷惑,耽于一项,醉于一隅,忘记有声语言的“十八般武器” 。否则,悔之晚已。 第八, “播音”也好, “主持”也好,作为语言艺术,当然应该显示“个性” 。但是,所谓的“个性” ,并不是整个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的全部呈现。每个人都有个性,日常生活中,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全部呈现,何况在有限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呢!况且,我们所说的个性,主要是指“艺术个性” ,因为我们是“创作主体” ,不但要有个性,还要逐渐形成风格。不过,这“个性”如何进入艺术范围,远不是自封的,它是一个长期磨练饿过程。在具体节目中,总是强化和美化节目所需要的那部分自我,淡化和弱化节目所不需要的那部分自我,而不是不顾节目,一味的“张扬自我” 。初学者千万不要受某些“理论”的迷惑,急于“展现自我” 。羁于“个性展现” ,忘记大众传播“喉舌”的主功能, “提升”大任务。否则,陷之深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