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4089320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白杨礼赞》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白杨礼赞白杨礼赞 国学名句国学名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无名氏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3、学习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自主突破自主突破1给加点字注音。 主宰(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 晕圈( ) 婆娑( ) 虬枝( ) 秀颀( ) 2解释词语。 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婆娑

2、: 秀颀: 3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 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等。 本文体裁是,“礼赞”含有 之意。 答案:1. zi di qio yn yn suqiq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平坦得像磨刀石。盘旋舞动的样子美而高 3. 茅盾 子夜 林家铺子 抒情散文 尊敬和赞美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2.围绕着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 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3.阅读课文 23 段,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

3、现白 杨树有什么作用?4.阅读课文 78 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5.阅读课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文章由树联想到了什么?这种联想是如何展开的?答案:1.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 8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 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作者展示了高原风景图(生长环境)、白杨特写图(外部形象)、物人联想图(内在气质)这三幅 优美的图

4、画。 3.欣赏风景美: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写高原 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作铺垫。 4.外在形象美:(1)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 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2)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5.体会内在美:(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 和

5、”“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白杨 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哨兵,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层层深入的展开的。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象征产生于联想,看到白杨树,作者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呢?请任选以下两个事物加以说明。 小草: 帆: 粉笔: 放风筝的线: 当堂测试当堂测试1、选出加黑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A.婆娑娑() 潜潜滋暗长()主宰宰() 倔倔强挺立() B.开垦垦() 无边无垠垠()倦怠怠() 虬虬枝() C.锤锤炼() 秀颀颀

6、()外壳壳() 恹恹恹欲睡() D.毡毡子() 旁逸逸斜出()泛泛出() 坦荡如砥砥() 2.找出下列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妙手隅得 不折不扰 无边无垠 坦荡如底 旁逸斜出 纵横决荡 力争上游 潜姿暗长 倔强亭立 恹恹欲睡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阅读白杨礼赞第 56 段,完成下列各题。4.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体会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5.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6.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7.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

7、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答案:1.D2.隅改为“偶”,扰改为“挠”,底改为“砥”,姿改为“滋”,亭改为“挺”。3. (1 )坦荡如砥 (2)妙手偶得 (3)潜滋暗长 (4)纵横决荡 4.一个“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5.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6.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 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 7.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 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

8、性格。总结反思总结反思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 2、体会本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3、学习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自主突破自主突破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倔强(ju qing) 恹恹恹欲睡(yn)B外壳壳(k) 无边无垠垠(yng) C参参天(cn) 坦荡如砥砥(d) D秀颀颀(q) 虬虬枝(zh)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婆娑 倦待 参天耸立 B奔驰 视野 积雪处溶 C主宰 伟岸 旁逸邪出 D盘旋 锤炼 直抒胸臆 3.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9、,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 大毡子。 (2)和风吹送,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 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 容词。 答案:1.C2.D3.(1)扑(2)翻(3)涌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象征之外,文章还采用了哪些写法?试结合文段做分析? 2.本文第一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写法的? 3.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4.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是非常准确、富有感情的,试结合句子品析? 答案: 1.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 示例:托物言志,用白杨树写出了北方的

10、农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哨兵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2.衬托: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 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 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 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 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3.对比: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 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4.运用形象贴切的形容词来描写高

11、原、白杨树的特点。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 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 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 动词的运用精当、生动,富有表现力。如“扑入”的“扑”,“涌起来”的“涌”,“微微泛出” 的“泛”等等。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和语言的美感。如以“难道”开头的四个句子,以反问强化了内 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步步深化内容。不少地方还使用了比喻、拟人,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全文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如开头就以高亢昂扬的语调写“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实在”一词无限感慨和赞叹,类似的语句又

12、迭次反复出现,感情不断升华。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请模仿“我赞美就因为尤其”的句式写一段话,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某一种事物。仿写示例:我赞美昙花,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世间转瞬即逝的美,尤其象征了一种在有限的生命中展 现生命风采的执著精神。当堂测试当堂测试荒漠中的苇王剑冰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沿途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 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 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13、。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车子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 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 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 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

14、亩甚至 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 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 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 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 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

15、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 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 是她们的天性。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 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 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 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 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1、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2、本文主体是写“苇”,但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3、作者在第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