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8588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申请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No.No. 1 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某公司职工集资建房工程项目1.1.2 建设地址某历城化纤路 4 号1.1.3 承办单位某公司1.1.4 承办单位概况某公司是建于六十年代的国有企业,隶属纺织行业。1996 年 10月经某市市经委批准,由某化纤厂改制而成。公司下设:某泉春纺织有限公司、某畅源化纤有限公司、某聚利化纤有限公司、某聚大纤维有限公司。主要有锦纶长丝、锦纶短丝、锦纶切片、锦涤塔夫绸等产品。有 300 台喷水织机、六条长丝生产线、六条短丝生产线等大型生产设备,是某市纺织行业的龙头。某公司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从成立开始便沿着高起点、高科技、高质量的目标出发

2、,以“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经营理念,秉承创品牌企业、争一流效益的企业理念,以“诚信合作、互惠互利、务实敬业、开拓进取”为公司宗旨,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力求将企业打造成本土化纤行业No.No. 2 2的领头羊。随着经营业务的发展,该公司必将以雄厚的实力、卓越的信誉优势、科学的管理手段、丰厚的文化底蕴、全新的经营理念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实现满足用户需求和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标。在发展历程中,坚持“发展企业、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注重

3、“人本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实施亲情化管理,广纳贤才,形成了公司的核心员工队伍。此外,公司还采取各种各样的培训、教育方式,定期举办各类专项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在管理制度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使员工在意识上不断提高,技术上不断发展。某公司将一如既往,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精品战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根据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产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与广大客户共谋发展,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充满美好前景的大型国有企业。1.1.5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1)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二版)2) 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3

4、)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版)4) 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No.No. 3 38) 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9) 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 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11)报告编制委托书1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1.1.6 项目提出的过程与理由1.1.6.1 项目提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已跻身“中国经济综合实力 50 强”和“中国投资环境 40 优”城市的行

5、列。2005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6%,城市人均道路 15.8 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 9 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分别达到 39.6%、54.5%、97.2%、46%、99.6%和 72%,比 2000 年分别提高 3.5、9.6、6.5、10、13.5 和 4.8 个百分点。城建运行体制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科学民主决策的规划管理体制,高效廉洁运作的重点工程管理体制,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城市运营体制,以及城市综合执法和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区管理体制。2005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876.5 亿

6、元,人均 3916 美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2762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07.9 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0 年的 10:43.9:46.1 调整为 7.1:46:46.9;消费结No.No. 4 4构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 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10 元,年均增长 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812 元,年均增长 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1%,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024.4 亿元,年均增长 17.2%。到 2010 年,某市的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 290 万人增加到 37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

7、模将由目前的 170 平方公里,增加到 205 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到 2010 年,将达到 2600 亿元,基本建成生产力发达、辐射带动力强、物质财富充裕的经济强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省城发展框架全面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某公司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问题,经反复调查研究决定,在厂生活区某市历城化纤路 4 号院内进行职工集资建房项目,拆除危旧房,建设两座多层住宅楼,解决 136 户住房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提高职工居住生活条件,使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某城市建设发展,加快某市城市发展步伐。1.1.6.2 项目提出的理由1)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城镇住

8、房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反映,是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核心指标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住宅建设速度与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不尽协调。为加快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早在 1995 年,国家就颁布了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1998No.No. 5 5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城镇住房新制度;加快住房建设,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集资建房是国家对困难

9、企业职工的一项住房保障措施,建设部等部委 2004 年就此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 ,指出: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强调:“要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相结合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改善人民居住环境。”该项目属于职工集资建房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改善困难职工的居住环境。2)符合某省发展规划由省建设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等五部门制定的某省安康居住工

10、程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 2007 年,基本解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10 平方米以下的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改善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使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27 平方米,完成 60%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整治和改造,No.No. 6 6并实行物业管理。到 2010 年,全省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居民家庭基本拥有或租住一套建筑面积不低于 60 平方米的成套住宅,使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 30 平方米,全面完成旧住宅小区的整治改造,令居住质量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某省出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集资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组成部分,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可以在

1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单位发展计划的前提下,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建房。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大力强调:“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主要面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供应。 ”该项目通过集资建房,能够满足职工住房需求,缓解社会住房压力。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某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3)符合某市发展规划,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供需平衡调控,加快形成以住宅为主体、商业用房和商务写字楼为补充、工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市场逐渐扩大的房地产发

12、展格局。大力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增加中低价商品房供应,加快推进市区一环路以内危陋棚户房屋和二环路周边城中村的改造。 十一五时期,全市规划建设各类房屋2800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 2400 万平方米。 ”近年来,某市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职工开展集资建房,已为 18 家No.No. 7 7企业审批集资建房 21.1 万平方米,解决了 2638 户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在一定时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组织职工集资建房。允许进行集资建房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是曾经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国有或集体老企业;企业职工平均住房面积低于市区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企业已按规定缴纳了住房公积金;企业集资建房使用土地为自

13、有国有存量土地,权属清晰,土地使用性质为住宅用地或能够调整规划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并且周边配套条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企业职工集资建房建设标准,一般控制在每户套内建筑面积 75 平方米以内。某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近几年里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住房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有房住,提升到住好房、住得好。因此,该项目的实施符合某市发展规划,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4)有利于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某公司现有职工 508 余人,50%为双职工、老职工。单位职工人均住房面积 16.7 平方米左右。低于某市居民平均住房面积。有 30 余户职

14、工居住面积 3040 平方米,个别家庭还是三代居住,另外有 60户人为无住房,自己在外租房或借房居住。该项目的实施,将危旧平房改造成两座多层住宅,安排 136 户职工入住,不仅可以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为职工提供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住宅,缓解职工住房紧张的状况,而且为公司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企业的稳定发展相No.No. 8 8当有利。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也符合某省、某市的发展规划,而且改善了职工的居住生活条件,同时有利于推进某市现代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可行且必要的。1.2 项目概况

15、1.2.1 建设场址该项目拟建场址位于某市历城化纤路 4 号,某化纤厂生活区内,东临十里河,北靠祝甸,西至章丘建筑公司、洪楼教委、抗震公司、建安一公司,南到花园路、历城建安公司综合加工厂。1.2.2 建设规模拟建项目地处某市东部,项目用地 15.6 亩(10400 平方米) ,共建两座多层住宅,建筑物占地面积 208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880平方米,包括:地上住宅建筑面积 11080 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800 平方米,绿地占地面积 3640 平方米,道路及停车场用地 4680 平方米。1.2.3 项目投入总资金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 2175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1446 万元

16、,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 259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366 万元,基本预备费 104 万元。No.No. 9 9第二章 需求分析2.1 主要发达国家居民住宅现状经济发达国家居民居住条件较好,每 1000 人住宅存量都在 400套左右,每户房间数 45 间,每个房间人数均在 1 以下。美国每1000 人住宅存量 2004 年为 429.4 套,2005 年稍有下降,每户房间数为 5.5,每个房间人数为 0.4;英国 2005 年每 1000 人住宅量为 417.0套,每户房间数为 4.9 间,每个房间人数为 0.5;德国 2005 年每 1000人住宅量为 430 套,每户房间数 4.45 间,每个房间人数为 0.55 间;法国 2005 年每 1000 人住宅量为 474.8 套,每户房间数为 4.0 间,每个房间人数为 0.6。1)从住宅设备水平看,经济发达国家在上水、浴盆与淋浴、卫生间设备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一般在 90%以上。瑞士、瑞典均达到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