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088073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摘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技术资本。它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取得价值增值为目标的预付技术价值,它由技术资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要素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资本已逐渐成为企业财富创造和价值增值的主要动力。本文继续采用要素资本的财务视角,以海信集团的实践为例,对技术资本进行了财务探索。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对象;第二部分主要是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技术资本的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评述,并对技术资本的理论范畴

2、作了厘清和界定;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则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技术资本进行了财务学分析;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运用技术资本和如何开展进一步研究给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技术资本是进行要素配置研究的一个理想的概念性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技术资本理论主要关注各生产要素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技术资本的运用,企业能够优化财务活动,获得并持续拓展竞争优势。2海信集团以技术资本为基础和动力,推动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海信集团一贯坚持“技术为先”的理念,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资本化,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3、。该体系的有效运行,成为海信向多元化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强有力保证。以信芯为例,海信对技术资本的理解和实践运用反映了其决策层的长远目光和对新技术时代良好的适应能力。3技术资本的运用是一个要素耦合的财务过程。企业是一个有规则地循环吸纳各种要素资本投入、输出各种价值产出而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价值网络系统。在该系统中,技术资本可以看作是一组投入产出的转换关系。企业运用技术资本,实际上就是寻找和创造更高效的投入产出转换关系,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实现持续发展。4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探讨技术资本,企业应在考察现有资源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和财务绩效评价,从而合理确定并

4、弥补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差距。在新技术时代,技术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有效的技术资本决定了稳定、高效的财务战略,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词:技术资本;。财务收益;核心竞争力-1 绪论11 研究背景在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期间,我经常获取一些技术创新的信息,并有意识地阅读了有关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资本及其经济效益的著述,从而对技术资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导师罗福凯教授提出了“要素资本”范畴,其中涉及“技术资本”命题,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对技术资本问题有了深入理解和认识,也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具体说来,本文选题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运用技术资

5、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1 世纪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产业信息化。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市场格局也在不断交换,企业产业消长互见,以前各行的业内龙头如今超过半数已是明日黄花这与受到第三次科技浪潮的推动而产生并形成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等有很大的关系。高新科技和科技产业化的发展直接促进了知识经济的诞生,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新技术时代,技术要素已取代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现今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技术体系之上的。一般而言,不同的生产技术体系有着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相应的产品质量、功能、生产成本也是有差异的。如果某一企业独自占有某种特殊技术,

6、运用该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功能更强、成本更低,那么该企业就可以利用这种垄断技术战胜竞争对手,获取经济利润。该项独特先进技术构成了企业利润的一个源泉,或者说该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就构成了企业的技术资本。据称“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平均来说回报率是其他公司的两倍多,而且被竞争对手模仿之前,这种高回报率一般维持 10 到 15 年左右。 ”这表明,人类社会进入新技术时代后,在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技术要素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资本逐渐替代传统资本成为企业财富创造及价值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已经由依靠简单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转向依靠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即由凭借增加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实体

7、性生产要素的数量转向通过技术创新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基于此,1994 年欧盟制订了“第四个科技发展和研究框架计划” ;美国提出了“科技白皮书” 、 “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先进技术计划(ATP)”等,都突出了“以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体恩想。1996年 7 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表了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发展技术的报告,它在总结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后指出:“技术进步是决定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已经占生产率总要素的 809I 左右” 因此,当今一家企业能否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综合竞

8、争力的强弱。企业在这个特定的经济时代,惟有不断推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资本的投入量和使用效率,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我国实务界对技术资本的运用存在着很多不足虽然我国实务界对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对技术的开发、引进、使用等方面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所形成的“技术瓶颈”也成为了我国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从宏观角度来看,据商务部发布的2005 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 2004 年 9 月止,我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5500 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 GDP 的贡献超过 4096,但是大量 FI)I 的引进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最主

9、要的是“让出了市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技术提升,这同我们市场换技术的初衷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实现技术由引进吸收消化到自主开发创新的转变之路仍然漫漫。以我国家电行业为例进行考察,目前全球 60的家电“最终产品”都产自中国。但是,这仅仅是一个生产数量的百分比,并非是一个技术含量的百分比。从制造业的总经济量来看,2003 年日本是 9111 亿美元,中国则为 3825 亿美元,日本为中国的 24 倍。数字总量简单比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组装国,但在日本家电企业眼中,我们只是一个竞争对手,对他们不构成严重威胁。不言而喻,我们目前的技术力量非常薄弱,我们是靠着迅速增长的巨大市场潜力和

10、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才迅速崛起为家电大国的。(2)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使得技术资本造血功能不足,这反过来又使得我国企业的技术力量更加薄弱,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国科学院院士们认为 2,缺乏“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是中国企业的最大软肋。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可以说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仍以家电行业为例。曾几何时,家电业被认为是中国工业的希望和骄傲,为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回报,大大促进了中国家用电器的普及,使得中国家电企业本身也以 100的速度连年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彩电生产基地。但是“没有核心技术”带来更多的只是“低劣的产品”和“行业的亏损” ,在热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中国家电业

11、“浮肿”的一面,这种劣势甚至将有可能使得整个行业“肾虚而亡” 。与日韩企业的本土工厂相比,中国家电企业整体上在技术资本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在很多产品上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这也是中国整个家电行业受牵制的主要原因,决定了中国家电产业在全球的分工中只能处于末端地位和获得十分微薄的行业利润。3学术界从财务角度对技术资本的深入研究还很缺乏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技术资本的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尝试,但研究的视角颇有偏执,如国外经济学家多注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技术”问题,都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技术管理学者与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学者则偏重于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如何领导创新、管理创新,还有

12、一些学者从企业战略角度研究了如何将技术创新、技术资产整合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中去,但这些研究大都囿于技术本身,或是忽视了其运用所需的外部环境条件,或是割裂了技术资本和其他要素资本的关系,甚或将其与某一要素资本混为一谈。而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问题的关注比较多,很多研究都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而展开和深入的;也有部分学者在技术创新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能力进行了研究,对技术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耦合关系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未能进一步将其整理以系统化。笔者认为关于。技术创新” 、 。技术能力”等的研究目前似有被泛化的迹象,似乎被贴上了万能的标签。而透过财务领域对技术资本进行专门分析研究的著述则太少,远未形

13、成标准的理论模型与理论流派,这直接导致了技术资本理论指导企业实务的缺失与低效。12 研究的问题本文探讨的对象是技术资本,它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其生产经营及管理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以取得价值增值为目标的预付技术价值,它由技术资源(要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而成。在我国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加速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成为高效运用技术资本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最终通过有效地加大技术资本投入力度,提高国家和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地增长和社会进步,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4、 ,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5,进一步明确了技术要素的资本属性及其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技术资本的财务探索基于海信集团的实践”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试对企业技术资本的财务效益进行一些探讨,并结合海信公司的实践经验研究其技术资本的运用情况,以期丰富相关财务规则,为企业更好地运用技术资本提供帮助。2 文献评论21 相关文献述评关于技术资本的研究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起步比较晚,远未形成标准的理论模型与理论流派,但随着知识经济 4 与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现代会计理论等的融汇发展,该研究领域发展迅猛,与此相关的文献日趋

15、丰富,如罗福凯 5 对技术资本研究所做出的创造性推进。他提出了“要素资本”这一新的财务范畴,并从要素资本入手阐明了技术这一生产要素的资本属性,构建了要素资本的财务效率与价值函数,在此领域做出了新的探索。回顾技术和技术资本的发展轨迹,我们注意到,自 18 世纪以来,是以机械和电力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推动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工业社会和现代物质文明。在工业化初期,凯恩斯(1933)认为财富来源于原材料、土地和资本,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的活劳动创造价值。这其实是将“技术”含括在“资本”或“劳动”之内,技术只是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过渡产物和简单辅助工具。这种观点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2

16、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企业技术资本研究尚属空白,经济学家更多关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有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差距和技术领先的理论研究开始活跃;80 年代开始,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被用于解释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并逐渐拓展到企业技术能力、技术资产、技术管理等领域自此以后,关于技术和技术资本的理论文献如雨后春笋。211 国外文献述评L 技术创新说该理论的核心论点为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概念源于熊彼特(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 7,一般认为是由熊彼特的追随者们在 20 世纪 80 年代明确提出的。自此以降,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著述颇丰。如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Mansfield,1981)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和首次应用” ;弗里曼(Freeman)在 1982 年出版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