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7105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事关阅读 2010-08-03 15:55:27 阅读博士生们都在读什么书?我一直都在好奇这一问题,是因为我发现至少在我接触下来的博士生里面,无论是理科博士,亦或是从事社会科学的,会主动读书者,似乎凤毛麟角。常理而言,学问做到博士阶段,这一路的书自然读的不少,对于挑灯夜读的读书之苦也肯定都有着切肤之痛的记忆,但倘若撇去所有因课程要求而布置的读本,因论文写作而参考的书目之外,仔细想想,又有多少杂书、闲书、枕边之书、无关痛痒之书、不务正业之书、信手拈来之书,会是我们这些博士生们因兴趣而发,主动去阅读的呢?前几日和一位牛津毕

2、业的博士生聊天,当谈及他所攻读的管理学领域时,他可以就某一篇论文所阐述的观点侃侃而谈,但当话题移到某一社会议题时,他炯炯的眼神就会黯淡下来,不自觉缩在角落里,而难以将对谈继续。在专业学科领域,我相信我这位朋友定会做出卓越的贡献,但我总感到有小小的遗憾,遗憾他在人文底蕴和人文识见上的缺乏,而这根源所在,就是年少正好读杂书的黄金时期,阅读的时间都交给了专业的学科读物。其结果,专业知识突飞猛进之余,学养气质却无法跟上,那种对于文化的敏感、对于政治的关怀,以及对于忧患的反思,都会于潜移默化间欠缺下一份自省的批判意识。所谓术业有专攻,系统而专业的学科训练自然是必须,但过于专注于某一单一学科的专业强化,特

3、别是对那些需要自由思想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过分强调技术和职业化的训练而忽略人文内涵的拓展,其结果,就是在九十年代就曾提出过的“学问家出现,思想家退出”的学术走向。读书本该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思想的激荡,然而在大多数博士生的长期“读书”生涯中,读书却并不是一件得其所趣,本该“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自得,反而演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摄取。等博士们毕业后成为了学院里的教授,学问是有了,但知识结构却狭窄片面,只有分析而没有联想,只有技术而没有文化,只有实证而没有批判,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对本专业以外更为重要的社会结构、政治伦理、文化形态等问题也缺乏应有的信念和投入, “

4、专家没有了灵魂” (韦伯语) ,那就会成为“一根筋”和“工具人” 。美国著名的批判社会学家米尔斯就十分厌恶那些只具有“技术专家气质”的社会科学家。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曾毫不客气地指出:那些“缺乏人文修养的人” ,那些“非萌生于对人类理性尊重的价值指引了他们生活”的人,属于“精力充沛、野心十足的技术专家” 。在米尔斯看来,人文精神和价值信仰是激发社会科学之想象力、 “确立社会科学对于我们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文化涵义”的关键。而现今, “科层制的气质渗透入文化、道德和学术生活领域” ,这种实用主义横行、功利主义作怪的状况是社会科学的重大灾难,技术专家式的学者们因其实用性取向不仅远离了社

5、会学的想象力,也远离了社会学的思想力与行动力。米尔斯的批判并不仅仅于局限于社会学,当我还在香港的大学里工作的时候,就曾深感到米尔斯笔下所谓的“科层制的气质”对于思想、理念无孔不入的侵袭和束缚。我所在的学校每年最自豪的成就,就是在泰晤士全球高校排名榜中又前进了几位。指标压力之下,博士、教授们都成为了论文生产线上的机器,一项课题可以就其中几个变量的异同颠来倒去的翻炒出好几篇论文。更为甚者,这条论文生产线也讲究专业化的分工,在某一社会科学系,有位副教授最为擅长统计运算,被奉为镇系之宝,因为系里但凡有其他教授的论文牵涉到复杂的统计分析,就好像装配某一重要零件一般,都必须交给他来做。他每年也因此会发表十

6、几篇学术论文,但迄今鲜有一篇具有影响力和创新力。这种学术思想上的僵化,正是得囿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文底蕴这一本为内核的因素。我之所以如此强调人文修养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强调知识自主性的分量,是因为我更加看重学者的公共责任。在我看来,作为知识分子的学者,他并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学科之内,他也应该是一个行动者,应该关心政治,具有文化上的敏感,同时将自己的思想力投入到社会议题之中,去参与、去批判、甚或去改变社会运行的可能性,从而带动起大众,或者说是沉默的大多数的认知和思考。这一过程中,一个具有良好人文底蕴的学者,必然会秉承自己独立的价值标准,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而不委身于某一利

7、益框架之下, “只有到那时,社会才可能是理性和自由的” (米尔斯语) 。08-05 03:00 王席要是博士都没用,为啥美国人那么傻,把那么多中国博士留在美国。我在英国读硕士就觉得很累了,看到帝国理工那帮中国博士写出的东西,觉得这种人才留在英国,真的很可怕。他们太牛了!08-06 04:18 小来碗面 回复 王席国之不幸啊,人才都流失到国外了。中国人帮着外国人发展,然后看着自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差距越来越大。制度问题,制度问题啊,之前我不信,现在越来越相信了。中国只需要听话的奴才,不需要个性的人才。不不发生大的社会改变中国只会被甩的越来越远。回复 08-06 18:48 王席 回复 小来碗面其实

8、很多中国博士都是非常想回国的,我认识的!可是他们有的是研究 3.5G 技术的,回去连工作都没有,因为移动在国内宣扬的所谓3G 技术,根本不是真正的 3G 而是英国的过度技术 2.5G ,根本没有推广过的,移动花了好几十个亿买回去了。 。 。 。 。研究 3.5G 的博士只有留在英国给人家研究了。很无奈的回复 08-07 11:50aaa 回复 王席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掺杂了很多水分博士太多!目前除了极少数名校还保持严肃的学风外,大多数高校的博士学位是为领导准备的,应届生去考那些高校的博士,考之前那些高校直接对你说 NO,因为他们指标已经给了领导。这些高校我就不说名字了,因为我和同学在考博士期

9、间都经历过!后来我们去了中科院,目前科学院博士学位至少不是为领导准备的。回复 08-08 00:51 王席 回复 aaa我也巨头疼这个问题,满脑肥肠不学无术还顶着博士头衔的人有点多了。 。这拿什么和人家欧美的博士生抗衡阿。我们个个邻域的战争都是要吃大亏的,这样的话。 。 。 。回复 08-08 01:05 王席 回复 小来碗面英国的福利确实好,但是他们的体制是该度假就度假,该工作就好好的工作,我认识的很多英国人工作都很努力的,而且很多人是真的喜欢干这个工作,才去做的。不像我们,干个什么都要服从调配。但是不干活领低保的人也不少,是非常受歧视的回复 08-20 20:40 遥远 回复 王席看了你这

10、么多的留言,估计你是英国的在读研究生,专业应该是通信,我也是学工科的,很赞同你的观点,中国的技术不是为了为人名造福祉,而是为了向子民炫耀,让广大国人有强烈的名族自豪感,其实那是自欺欺人!国内的博士的确太水,大多数不配 doctor 这个称号!回复 10 小时前王席 回复 遥远谢谢你的关注,您说的都对,我只是不是学通信的,而是学 bloody房地产的,也是工科。我的朋友是学通信的,很厉害回复08-20 21:18 遥远 回复 一零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要写出一篇博士论文来,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性,请问脑残有么?要评论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请先了解它或他!回复08-04 10:55 张帆博主,首先纠正你的一

11、个错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生称为博士生,已经通过学位答辩毕业的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不知道您是否具有博士学位,接触了多少博士,我本人是教育学博士,我、我的同学及我所认识的博士,很少有你说讲述的那样,我们为了完成学位论文是要阅读、仔细研究很多学科的东西,否则的话导师很难让研究生参加答辩的,无法获得学位的。我认识的很多硕士,曾经讲,博士不是人干的话,太艰辛了!当然我不否认有些博士的水平的确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但并不是所有的博士都是这样的,这只是极个别的。所以讲话要有根据的。08-04 12:02 夜奔的竹马 回复 张帆胡适先生也是博士。你这博士和胡适之先生比,怎么样?回复 08-04 12:31

12、蓝天一泓 回复 夜奔的竹马胡适先生是理科博士吗?请您不要一叶障目,否则,您也该多读点书了,呵呵回复 08-04 12:58genboo2002 回复 夜奔的竹马呵呵,您觉得胡适之和辜鸿铭比如何?回复 08-04 14:33 夜奔的竹马 回复 蓝天一泓在下理解:博士就应该文理兼融,学贯中西。不然何以言博!回复 08-04 14:38ccs 回复 夜奔的竹马你读了博士就知道了,晚上 10 点回家,你就只知道床咋哪儿了!回复 08-04 14:45 夜奔的竹马 回复 genboo2002二人皆大儒,不过一老派一新派而已。辜先生当年还认为缠足和纳妾是中国的国粹呢,而胡先生却极力提倡白话文。辜先生精通九

13、国语言,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政府) ” ;胡先生是哲学博士,另外一生获有 35 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中法学24 个,文学 9 个,人文学 1 个,不明学科 1 个。当下中国,谁能同这二位比肩?回复 08-04 21:06 依北风 回复 张帆我本人也忝列博士行列。读博时,辛苦的不得了。我们当时都说,读硕士是人生最快乐,最轻松的一段时光,但读博士刚好相反,因为给自己设下了较高的目标,野心都不小,结果累得一个个痛不欲生,没有一个敢说读博很轻松的。我们读博期间,刚好累死了几个博士生,有本校的,有外校的,辅导员老师几次给我们减压,要我们注意身体健康。那时我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叫嚷自己

14、快残废了,有人的屁股不能坐了,有人的一只眼暂时失明了。我和几个哥们都说,毕业以后,再也不搞学术研究了。那时候我每天要喝酸奶两斤,以作为补充,还要去跑步七八圈尽力放松自己。回复 08-04 21:12xx 回复 依北风深有同感, 认真读完博士, 真的有上了一个台阶的感受回复 08-04 22:57zhangya.2007.love 回复 依北风什么叫“痛不欲生“?我记得自己读书时是很快乐的.连读书都“痛不欲生“,难怪人家要看轻博士生了!你可以去我的博客看看我的论文,看看别人读的书是不是比你少.回复 08-04 23:48f 回复 夜奔的竹马你也是人,那你这个人和张帆比,怎么样?回复 08-05

15、08:15 夜奔的竹马 回复 f你也是人,那你这个人和竹马比,怎么样?回复 08-05 08:31 深蓝 回复 依北风有同感。社会科学的博士已经不容易了,自然科学的博士简直是炼狱。没有经历过读博阶段的人,当然不能理解博士的苦衷了。现在社会上对博士的看法走两个极端:一开始,认为博士是万能的,似乎每个博士都是钱学森,都爱因斯坦;后来,觉得博士也不能很快出成果,就对博士开始挖苦打击,觉得博士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比不上电大生。实际上,科学研究,人才的培养,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回复 08-05 08:37 深邃时空 回复 张帆遗憾他在人文底蕴和人文识见上的缺乏,而这根源所在,就是年少正好读杂书的黄金时期,

16、阅读的时间都交给了专业的学科读物。其结果,专业知识突飞猛进之余,学养气质却无法跟上,那种对于文化的敏感、对于政治的关怀,以及对于忧患的反思,都会于潜移默化间欠缺下一份自省的批判意识。 , “专家没有了灵魂” (韦伯语),那就会成为“一根筋”和“工具人” 。 这种学术思想上的僵化,正是得囿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而忽视了人文底蕴这一本为内核的因素。 说得好回复 08-05 09:51 依北风 回复 深蓝回复 08-05 10:10 东方 回复 张帆学业有专长、术业有专攻善莫大焉!总比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好得多,人不需要什么都懂,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手。回复 08-05 10:14 依北风 回复 zhangya.2007.love呵呵,见仁见智。不是真正爱读书的人,也不会读到博士了,我是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绝对是爱读书一族。但读博士的确是有压力的,因为要毕业,要发论文啊。我们当时全级 800 余博士生,准时毕业的,加上往年延迟的,只有四百多人,其他都要延期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我只能说读书乐是我们的愿望,也一种结果,当我们学有所成,当我们经过上下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