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7022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运用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 宋元江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键词:自主、合作、探

2、究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突出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其中尤其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更为关键,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从课程目标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力求在本质上创新。以上两个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设计,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上则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

3、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践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4、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练习六“学用字词句”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李惠小朋友将带我们到水果超市里去逛一逛,她说那儿有很多水果 ,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水果超市有哪些水果?”接着,我就开始放录像。录像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通过录像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水果超市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训练,同时也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落到了实处。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

5、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比如在教学庐山云雾一文时,学生根据提示确定了学习目标,并选择了每己喜欢的段落作重点学习、赏析,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畅所

6、欲言,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效果比老师讲给他们要好许多倍。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例如,每节课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制度,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提高学生的素养,设置了“海阔天空” “课文质疑” “开心一刻” “佳作赏析” “心灵寄语”“想挑战吗”等内容,学生轮流来讲。2、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1)小组

7、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

8、。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黄山奇松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说出你所喜欢的松树,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

9、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

10、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教学问银河,提示课题后,学生问:“银河在哪儿?我问了银河哪些问题?”等等。他们正用 “?”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3、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

11、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自制头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采用演,还采用访一访。我校有小记者团,那么作为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我教学九色鹿时,在课文结束前,我让学生介绍你曾做过哪些诚信的事,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出:“取得别人信任时的心情。 ”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

12、。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思维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会更加充满乐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谢。二、变“个体独学”为“小组共学”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1、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机会(1)在检查课前预习效果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我在上每节新课之前,一般会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将生字、新词的掌握,课文读通、读懂等任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中予以交流。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而且学生有更多的发言机会,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展

13、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中有关知识资料的准备,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强了预习效果。(2)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我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和难点,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课时,我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几个方面?”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逐步统一了认识: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它的场面、鼓声、后生、舞姿。教学效果要比老师面对面的说教好得多。(3)当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时,我会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4、,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未来房屋”这篇作文时,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篇想象作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想象往往空洞、贫乏。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大家大胆想象未来的生活,你一言,我一语,思想放开了,想象丰富了,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有血有肉,情神并茂。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优势的发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三个习惯(1)培养学生善于听、说的习惯教学实践当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些学生害怕出错,不愿发表意见,结果在合作学习时往往只是个别学生唱主角。针对这一现象,我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让学生乐于学习,并且给后进生多一点机会。听的习惯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想法

15、简单,自控能力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知道自己的是对的,是最好的,不明白有时候其他同学的意见更好,结果可能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影响交流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时刻提醒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学习。(2)培养学生善于鉴别、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往往是各抒己见,我经常鼓励学生要学会鉴别、思考他人的见解,对他人好的见解要学会赞赏和欣赏。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而且可以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3)培养学生善于辩论的习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同学们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谁是谁非呢?往往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这时

16、,我就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要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明辨是非,以理服人。如教学独领风骚一文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毛泽东诗词”的资料,开展“走进诗人毛泽东”阅读交流会,小组间相互竞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分工合作,收集的资料大大增加了,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对于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赛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情感,对语文产生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三、变“被动接受”为“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1、培养探究学习意识(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利用这个特点,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