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6348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代童蒙教育的主要特点童蒙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始,贵族家庭的儿童七八岁以后, “出就外傅” 接受蒙养教育。汉唐时期,童蒙教育已基本趋于成熟,但教育对象限于贵族子弟和少数平 民子弟。宋以后,在教育庶民化趋势的影响下,童蒙教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总结前朝 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对宋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 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明清乃至近代的童蒙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 长期以来,对宋代童蒙教育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童蒙教材的重新编纂和对童蒙教育内容的 研究,很少有人从整体上来把握宋代童蒙教育的特点,使宋代童蒙教育研究呈现出片面化 倾向。笔者认

2、为,加强对宋代童蒙教育特点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 的原因,而且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宋代童蒙教育作为文化传播的中介和统治者进行 思想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怎样使高深的儒家性理精义俗化并普及于民间,变成村夫俗子、 黄齿小儿口诵心传的人伦规范的。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宋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心态、文 化心理、道德风貌和民众性情等。 一 伦理道德教育与自然科学常识教育之趋势 早在先秦时期, 周易蒙卦就提出, “蒙以养正,圣之功也” ,即强调从人的幼童阶段起, 就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养成成人以后应作为一个合格的人的目标。宋代以后,封建文化 人对蒙童的伦理道德教育尤为重视。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张载

3、、二程、朱熹等人均认为:早 期教育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如果“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 养其德性”1(p5)。因此,朱熹主张“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之 言为主。日记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如黄香扇枕,陆续怀桔, 叔敖阴德,子路负米之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1(p94)。 宋代童蒙伦理道德教育虽仍以立志、明人伦、孝悌和正心敬身为主要内容,总的看来, 与传统的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宋代童蒙的伦 理道德教育体系是建立在理学的思想体系之上的。 首先,宋代童蒙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与

4、理学的本质特性是一脉相承的。理学作为一种 新的儒学体系,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发源于先秦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宇宙论、本体论的论证; 以儒家的圣人为理想人格,以实现圣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儒家仁义礼智信 为根本道德原理,以不同方式论证儒家的道德原理具有内在的基础,以存天理、去人欲为 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人的精神全面发展而提出并实践各种为学功夫即具体 的修养方法”2(p14)。以理学的这一特征比照宋代童蒙的伦理道德教育,就会发现,理学 不仅为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奠定了哲学和理论的基础,从更高的程度上说明了封建伦理道 德教育的合理性,而且宋代童蒙的伦理道德教育正是对理学基本特征的反映,如宋代

5、童蒙 教育强调“幼学之士,先要分别人品之上下,何者是圣贤所为之事,何者是下愚所为之事, 向善背恶,去彼取此,此幼学所当先也”3(p2)。要求蒙童以儒家圣人人格为追求目标, 以“志于道”为己任,从而实现“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4(p85)的最终目的。 为使理学的抽象目标易于为蒙童接受,宋代思想家将以孝悌为主要内容的“明人伦”的教 育作为童蒙伦理道德教育的核心。朱熹认为:“圣人教人有定本,舜使契为司徒,教人以 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皆是定本。 ”5(p129)体 现在童蒙教育内容中,即三字经中所要求的使儿童懂得“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 弟则恭,长幼序,友

6、与朋,君则敬,臣则忠”4(p36)的道理,进而达到“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4(p27)的目的。为了使孝悌这种内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人们的道德实践,宋代学 者均十分注重对儿童的正心敬身的教育,即通过敬其自身,肃其外仪,进而达到整饬自身 的目的。朱熹在童蒙须知中主张:“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 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 ”6(p21)朱熹从日常的衣服冠 履入手,加强儿童的敬身肃仪教育,其用意是要使儿童从小养成符合封建主义的日用人生 的习惯,为达到对封建道德准则的“真知笃行”奠定基础。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强调立志,即是要求蒙童以儒家圣人人格为追求目标;

7、通过以 孝悌为核心的“明人伦”的教育,来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目的;而所谓 “正心敬身”的教育,正是理学修养方法的具体化。 其次,宋代蒙童的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在“人伦日用”中体现“至理” ,在儿童的平日 履践中“尽性至命” 。在宋代理学家看来, “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夫理,是以圣门之学,下 学之序,始于格物以致其知,不离乎日用事物之间,别其是非,审其可否,由是精义入神 以致其用”7(卷三十八) 。而“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于知长,化于 心成,而无格不胜之患”7(卷七十六) 。体现在具体的童蒙教

8、育过程中,要求儿童 说话时“要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 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长上间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始且隐默,久却徐徐 细意条陈。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6(p2123)等等。这些对儿童日 常规范教育,正是朱熹“自其孩幼而教之以孝悌诚敬之实,及其少长而博之以诗书礼乐之 文,皆所以使之即夫一事一物之间,各有以知其义理之所存,而致涵养践履之功”8(p106)的 思想体现,因此“学者须守下学上达之语,乃学之要。盖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9 (p192)。 再次,宋代童蒙的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以传授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涵为前提,以

9、日 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体现了在“人伦日用”中体现至理的基本精神。 “伦理本体的建构 并不是理学思想的完成,而仅仅是个开始。伦理说到底只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它只有化为 人们的自觉,才具有实在的意义。因此只有从理论上阐明天理与心性的统一,才能融天理 于心性之中,而将多少有点神秘的伦理本体化为人们的主观心理,将三纲五常内化为 人们的思想自觉。 ”10(p16)为了使理学渗入到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去,理学家们一方面通过 编撰训蒙绝句 (又称训蒙诗 ) 、 伊洛经义 、 毓蒙明训和性理字训等理学教 材来传授“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谓命。人所禀受,贤愚厚薄,是之谓分;禀乎 天理,莫非至善,是之谓性;主乎吾

10、身,统乎性情,是之谓心。感物而动,分乎善恶,是 之谓情”等理学基本概念和“天命不己,于穆不己,其赋于人,为性之善,是曰天理;喜 怒哀乐,声色臭味,感物而动,易流于私,是曰人欲”11(p161、171)等理学的基本内涵。 另一方面,通过小学诗礼 、 训蒙雅言 、 童蒙训 、 少仪外传 、 童蒙须知 、 小学 、 家塾常仪和三字经 、 小学绀珠 、 千字文 、 百家姓及蒙求 、 十七史蒙求 、 叙古千字文等童蒙教材,使儿童在“诵诗读书,咏歌舞蹈”7(p30)等生动活泼的活动 中,接受“立不敢中门,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奥。目不视恶色,耳不 听恶声。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12(p81、8

11、3)等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内容表面 上是为了使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父母长上,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忠的基础,是礼的 根源。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使儿 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3(p1)的熏渍陶染。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加之科举制度的改革,极大地刺激了普通平民,甚至包括某些社会地位低下的贱民督促子 弟读书的热情。为了适应社会的这种变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吕本中、 陈淳、王应麟等,在编撰童蒙教材时,不仅重视伦理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 些自然、

12、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见闻的儿童。王应麟在小学绀珠自序中, 明确指出:“君子耻一物不知,讥五谷不分。七穆之对,以为洽闻;束帛之误,谓自寡学。 其可不素习乎?乃采掇载籍,拟锦带书,始于三才,终于万物。经以历代,纬以庶事,分 别部居,用训童幼。 ”14(p5)在王应麟看来:“夫小学者,大学之基也。见末知本,因略 致详,诵数以贯之,伦类以通之,博不杂,约不陋,可谓善学也。 ”14(p5)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宋代开始,以州名急就章 、 名物蒙求 、 小学绀珠 、 历 代名医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不断出现。尽管 这类童蒙教材的数量不多,但反映出宋代童蒙教育开始

13、重视自然和科技知识教育的趋向。 宋代童蒙教育中有关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 理知识。欧阳修在他所撰的州名急就章序言中提到:“余为学士,兼职史官,官不坐 曹,居多暇日,每自娱于文字笔墨之间,因戏集州名作急就章一篇,以示儿女曹,庶 几贤于博塞尔。 ”15(p1102)在此作者尽管自称为游戏之作,但笔者以为,作者以掌管文书 和识天地万物古今四方之名的便利,写出的州名急就章对儿童学习地理知识会有一定 的帮助。再如宋末方逢辰编著的名物蒙求也辑录有以介绍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的地 理常识,通过“高平为原,窈深为谷。山脊曰岗,山足曰麓”等通畅流利、自然顺口的对 偶句式,使蒙童在

14、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得到有关地理知识的教育。 第二,自然常识。宋代童蒙教育中,自然常识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扩大,不仅在著名的 三字经中有“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 犬豕,此六畜,人所饲”15(p31、33)等有关自然常识的教育内容,而且在名物蒙求 中,甚至出现了对自然现象较为科学的解释: 云维何兴,以水之升。 雨维何降,以云之蒸。 物有知者,鸟兽之属。 物无知者,为草为木。15(p1222、1228) 这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认识自然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说明宋代学者已经意 识到对蒙

15、童进行自然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天文、历法知识。在宋代童蒙教育中,有关天文知识的教育在童蒙教材中也有 反映。如在宋人方逢辰的名物蒙求和王应麟的小学绀珠中均有有关天文知识的内 容。另外,流行于宋代的步天歌通过紫微垣 、 太微垣 、 天微垣和东方七宿 、北方七宿 、 西方七宿 、 南方七宿七个部分,将各个星宿的位置讲得十分清楚,不 仅易读,而且易记,宋人郑樵谈自己读步天歌的感受时说:“一日,得步天歌而 诵之,时素秋无月,清天如水,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胸中矣。”16(p525) 除以上三方面外,宋代童蒙教材中还有南宋人周守忠的历代名医蒙求 ,此书以四字 一句的对偶句式写成

16、,记录了包括“神农百草,伏羲九针,郭玉诊手,文挚见心。王遂炼 石,安期制金”在内的从三皇到宋代的典实,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水平,同时 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比较重视将人类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传递给后人的远识。 二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渠道、多层次教育形式的形成 宋代童蒙教育从形式上来看,除了有专门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宗学、诸王宫学、 内小学等贵胄性质的学校和由中央朝廷设立并管辖的国立、地方小学以外,宋代还有大量 的为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包括私塾、义学(或义塾) 、家塾、村塾、冬学在内的各种私学。 据耐德翁的都城纪胜中的三教外地记载,当时的临安内外“有文武两学、宗学、 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