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5896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开拓德育新思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弘扬扬中中华传统华传统文化文化,开拓德育新思路开拓德育新思路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 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 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 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资源和途径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将德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 融汇贯通。 关键词: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 德育渗透 途径 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今世界上惟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既有悠久的历史,又焕发 着青春的活力。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传统文化更强调如何修德和做人,是对青

2、少年一代进 行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 育更好融合,将其发扬光大,是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两方 面去阐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 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当代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的丰富德育教育资源,概括起来主 要有: 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 信仰,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早在二千多 年前的

3、诗经中,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品质。西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他的 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的利益,强调一种为整体而尽忠献身 的精神。以至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及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等主张都是整体利益原则的体现,强调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献 身精神。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自强不息的思想,从宗周时期就已经萌芽滋生,其理论表述的代表当推易传。易传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 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每有体现。如孔子的“发愤忘食

4、,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朝闻道,夕死可矣”。司马迁的“昔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 息的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虽历尽百代沧桑,度尽无数劫难,今天仍然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 3.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异常注重“德”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德”提升到了本 体的高度。如孔子曾说:“主忠信,徒义,崇德也。”(颜渊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篇)。”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德指个体 自我的品质、品德;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个体和群体的美

5、德,这就从自我发展的狭窄面扩展到 了整个人群和社会,即个人的德和国家的德是一致的。以德为本思想对于坚持德育首位、培 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探求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有效实现各科教学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为学生发展而教”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 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历史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政治学科 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这样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 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

6、史使命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 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 2.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形成了对人们具有 深刻影响的舆论环境。就学校而言,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电视、文献读物等,对 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 “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品三国等栏目;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 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如汉武大帝、开国大典等。可以有计划组织相关老师引导 学生阅读“四书五经”、中国古典名著等,事实证明

7、,学生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 题材的影视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阅读传统文化读物,不仅能够拓宽 知识面,增加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同时,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建设有特色、有 吸引力、有影响力的德育网站。可以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于一体,打破时间与空间的 限制,使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感官刺激相结合,变枯燥为乐趣,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从 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素质。 3.将传统文化寓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中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亚里士多德认

8、为,德 性不仅是靠知识的传播和认识就能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和习惯逐步养成的。因此,在 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我们可以利用传统节庆日、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 念日等举办主题鲜明、形式活泼、重在体验的活动。如孔子诞辰日举行尊师敬贤主题活动、 端午节开展爱国主义传统主题教育活动、重阳节开展敬老主题活动等。 学校还可以进行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 可开展如诵读经典名著等、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 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 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 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 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 参考文献: 1马永庆.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2黄钊.中国道德文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