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根据对海洋基础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①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②解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③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第一部分:海洋基本知识(一)海、洋概观(一)海、洋概观1.[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 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图 2—7)洋或称大洋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约占海 洋总面积的 90.3%;深度大,一般大于 2000m;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 影响,盐度平均为 35,且年变化小;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的材料,全世界共有 54 个海,其面 积只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9.7%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 2000m 以内其 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色低,透明2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波多系由大洋传入,但潮汐涨落往往比大洋 显著,海流有自己的环流形式按照海所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 海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内 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的强烈影响,如渤海和 波罗的海等陆间海和内海一般只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 分与大洋有明显差别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 水流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 线或入口处的等深线作为与洋或海的分界海湾中的海水可以与毗邻海洋自由沟通, 故其海洋状况与邻接海洋很相似,但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我国杭州湾最大 潮差可达 8.9m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历史上形成的习惯叫法,有些海和海湾的名 称被混淆了,有的海叫成了湾,如波斯湾、墨西哥湾等;有的湾则被称作海,如阿 拉伯海等。
世界上主要的海和海湾如表 2—4 所示,其中面积最大、最深的海是珊 瑚海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海峡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潮流速度 大海流有的上、下分层流入、流出,如直布罗陀海峡等;有的分左、右侧流入或 流出,如渤海海峡等由于海峡中往往受不同海区水团和环流的影响,故其海洋状 况通常比较复杂2.[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① 渤海为中国的内海,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是深入中国大陆的 近封闭型的一个浅海,仅通过东面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沟通;其北、西、南三面均 被陆地所包围,即分别邻接辽宁、河北、山东三省和天津市渤海海峡北起辽东半 岛南端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 ,南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登州头) ,宽度约 106km渤海的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凸出的三个角分别对应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 州湾北面的辽东湾,位于长兴岛与秦皇岛连线以北西边的渤海湾和南边的莱州 湾,则由黄河三角洲分隔开来 ② 黄海是全部位于大陆架上的一个半封闭的浅海,因古黄河在苏北入海携运 大量泥沙使水色呈黄褐色而得名。
其北界辽宁,西傍山东、江苏,东临朝鲜、韩国, 西北经渤海海峡与渤海沟通,南边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东面至济州海峡习惯上又常将黄海分为南、北二部分,其间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 (成山头)至朝鲜半岛的长山(串)一线为界北黄海的形状近似为一椭圆形,南 黄海则可大致视为六边形 ③ 东海位于中国岸线中部的东方,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东海西有广阔 的大陆架,东有深海槽,兼有深海和浅海的特征东海西邻上海市和浙江、福建二 省,北界是启东嘴至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东北部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 相通,分界线一般取为济州岛东端—五岛列岛—长崎半岛野母崎角的连线东面以 九州岛、琉球群岛和台湾连线为界,与太平洋相邻接南界至台湾海峡的南端3④ 南海属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南方,纵跨热带,亚热带, 而已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南海西南面经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通,东南经 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相接,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北靠中国的 广东、广西和海南,东临菲律宾群岛,海域广阔,总面积达 350*104km2,平均水 深 1212 米,最深在马尼拉海沟达 5377 米南海海岸复杂,但以生物海岸占优, 珠江口为三角洲海岸。
中国近海属于北太平洋西边界的部分边缘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跨经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具有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 ① 渤海:半封闭内海,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角(老铁山头)与山东半岛的蓬莱 角(登州头)的连线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面积 7.7 万 km2,平均深度 18m, 最深 83m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凸出的三个角分别对应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 湾 【内海】 ② 黄海:半封闭的陆架浅海,长江口北角启东嘴至济洲岛西南角连线为黄海 与东海的分界线习惯上将黄海分为南、北两部分,山东半岛的成山头与朝鲜西岸 的长山串的连线为南黄海与北黄海的分界线南黄海面积 30.9 万 km2,形状大致 视为六边形北黄海面积 7.13 万 km2,形状近似为一个椭圆黄海总面积 38 万 km2,平均深度 44m,最深超过 100m地形中央凹地 【边缘海】 ③ 东海:为太平洋边缘海,西北接黄海,东北从济洲岛至五岛列岛为与朝鲜 海峡为界,东面以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连,南面自福建东山岛至台湾南端与南海相 通水域辽阔,面积 77 万 km2,平均深度 370m,最深 2719m西有广阔的大陆 架,东有深海槽,故兼有浅海和深海的特征。
【边缘海】 ④ 南海:北面以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东面接菲律宾、巴拉望、加里曼丹等 与太平洋分隔,南面接马来半岛、纳土纳群岛、加里曼丹等与印度洋分隔太平洋 边缘海,350 万 km2,平均深度 1212m,最深 5377m南海北临广东、广西,西接 越南属于深海,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等形态相当齐全 【边缘海】 (3)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 ① 渤海:中国的内海;中国大陆东部由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所围绕的、近封 闭的浅海 ② 黄海:半封闭浅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西 太平洋边缘海 ③ 东海:西太平洋边缘海;位于中国岸线的东方,于中国大陆与九州岛、琉 球群岛和台湾岛之间 ④ 南海:太平洋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纵跨热带与亚热带,以热带海 洋性气候为主要特征与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和中南 半岛之间 【中国近海海底地形与大陆相似,即西高东低,西部水浅、东部水深自海南 岛南面经台湾至日本九洲连一线,此线以西,水深较浅、海底平坦、坡度较小;此 线以东,水深、坡度大、有海沟等南海四周浅,中央深,形成南海盆地 】3.[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了解]:“南大洋”的概念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图 2—7), 各大洋的面积、容积和深度如表 2—3 所示。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其4北侧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东边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 界;西以经过塔斯马尼亚岛的经线(146°51′E)与印度洋分界印度洋与大西洋的 界线是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20°E)大西洋与北冰洋的界线是从斯堪 的纳维亚半岛的诺尔辰角经冰岛、过丹麦海峡至格陵兰岛南端的连线北冰洋大致 以北极为中心,被亚欧和北美洲所环抱,是世界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那一片水域,在海洋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它具有自成体系的环流系统和独特的水团结构,既是世界大洋底层水团的主要形成 区,又对大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海洋学(而不是从地理学)的角度,一般 把三大洋在南极洲附近连成一片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下属的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在 1970 年的会议上,将南大洋定义为: “从南极大陆到南纬 40°为止的海域,或从南极大陆起,到亚热带辐合线明显时 的连续海域 ”(二)海岸带和海底地形(二)海岸带和海底地形4.[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熟悉]:海岸带组成[了解]:海岸带类型世界海岸线全长 44×104km,它是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
由于潮位变化和风引 起的增水—减水作用,海岸线是变动的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 长地带即是海岸带目前,世界上约有 2/3 的人口居住在狭长的沿海地带,海岸带 的地貌形态及其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是在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 的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图 2—8)海岸是高潮线 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 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 面,又称潮间带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 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 1/2 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 10~20m 海岸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交叉作用十分复杂,故海岸形态也错综复杂, 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海岸分类标准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 规程》将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 岸等六种基本类型5.[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5[熟悉]:大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 类。
一、稳定型大陆边缘一、稳定型大陆边缘 稳定型大陆边缘没有活火山,也极少地震活动,反映了近代在构造上是稳定的, 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和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故也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此外也广泛出现在印度洋和北冰洋周围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 隆三部分组成隆三部分组成(图 2—9) 大陆架简称陆架,亦称大陆浅滩或陆棚根据 1958 年国际海洋法会议通过的 《大陆架公约》 ,大陆架定义为“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 200m 或超过此 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以及“邻 近岛屿与海岸的类似海底区域的海床与底土” 依自然科学的观点,大陆架则是大 陆周围被海水淹没的浅水地带,是大陆向海洋底的自然延伸其范围是从低潮线起 以极其平缓的坡度延伸到坡度突然变大的地方为止坡度陡然增加的地方称为陆架 坡折或陆架外缘,因此陆架外缘线不是某一特定深度大陆架最显著的特点是坡度 平缓,平均坡度只有 0°07′,其内侧比外侧更缓大陆架的宽度与深度变化较大, 如北冰洋陆架宽度可超过 1000km;其深度取决于陆架坡折处的深度,如北冰洋的 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陆架宽达 700km 以上,外缘深度不足 75m,但其东面的加拿大 岸外陆架宽约 200km,陆架外缘深度却超过 500m。
东海大陆架是世界较宽的大陆架 之一,最大宽度达 5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