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4692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翻版不究仅供参考、敬请更正 第 1 页 共 12 页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中国经济地理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第二章中国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点。一、简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点。 1.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 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2.2.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整体性整体性 、有限性、有限性 、区域性、区域性 、多用性、多用性 、变动性、变动性、 社会性社会性 和和 国际性国际性 二、简述我国自然资源

2、的基本特征。二、简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 1、资源种类较为齐全、资源种类较为齐全 2 2、绝对量大,相对量少、绝对量大,相对量少 3 3、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差异明显、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差异明显 4 4、资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资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 三、简述我国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的特征。三、简述我国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的特征。 (一)(一)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1 1、绝对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绝对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 2、类型多样,农用地偏少,后备资源不足、类型多样,农用地偏少,后备资源不足 3 3、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显著、分布不均,区域差

3、异显著 4 4、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质量下降、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质量下降 5 5、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世界中等水平、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世界中等水平 6 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二)(二) 、水资源、水资源 1 1、水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水资源绝对量大,相对量小 2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旱涝灾害频繁 3 3、水利设施不足,供水能力不高、水利设施不足,供水能力不高 4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 (三)(三)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 1 1、森林资源的类型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资源的类型和树木种

4、类繁多 2 2、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资源少 3 3、分布不均、分布不均 4 4、森林结构不合理、森林结构不合理 5 5、人工林多,质量不高,宜林地多,发展人工林前景好,扩大森林资源潜力、人工林多,质量不高,宜林地多,发展人工林前景好,扩大森林资源潜力 大大 (四)(四)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1 1、矿种多样,储量可观、矿种多样,储量可观 2 2、相当一部分重要矿种富矿少、贫矿多、另有一些矿种稀缺、相当一部分重要矿种富矿少、贫矿多、另有一些矿种稀缺 3 3、伴生和共生矿多、伴生和共生矿多 4 4、大矿集中、小矿分散,地区分布不均、大矿集中、小矿分散,地区分布不均 5 5、成矿时

5、空跨度大、成矿时空跨度大 四、简述我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四、简述我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1 1、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 2、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的原则 3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版权所有、翻版不究仅供参考、敬请更正 第 2 页 共 12 页4 4、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 5 5、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 五、简述我国资源的总体战略对策。五、简述我国资源的总体战略对策。 (一)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一

6、)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1 1、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是:提高生产环节和过程的利用率。一是:提高生产环节和过程的利用率。 二是:提高资源配比利用率。二是:提高资源配比利用率。 2 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和以一笔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广,它包括资源在整个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和以一笔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广,它包括资源在整个 循环中的综合利用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中的综合利用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利用。 3 3、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7、 (三)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三)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 (四)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四)依靠科技进步缓解资源供求矛盾 (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五)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第三章:人口与民族第三章:人口与民族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 1 1、年龄结构、年龄结构 :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 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2 2、性别结构:性别比(或称性比例)是人口学上关於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性别结构:性别比(或称性比例)是人口学上关於社会或国家男

8、女人口数量 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 100100 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3 3、职业结构:经济活动人口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比例关系。它可以反映出、职业结构:经济活动人口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比例关系。它可以反映出 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分工程度和国名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分工程度和国名经济发展水平。 二、简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二、简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1 1、绝对数大、绝对数大 2 2、增长快、增长快 3 3、乡村人口比重大,劳动素养低、乡村人口比重大,劳动素养低 4 4、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平衡、人口密度大

9、,分布不平衡 三、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三、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1 1、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2 2、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 中国人口除了明显地集中于东南沿海,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很不平衡之外,中国人口除了明显地集中于东南沿海,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很不平衡之外, 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不平衡同样也十分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分布的不平衡同样也十分明显. . 表现出对低平地势的强烈趋向性。表现出对低平地势的强烈趋向性。 3 3、中国人口分布对暖湿气候的趋向性也非常明显、中国人口分布对暖湿气候的趋向性也非常明显 。 四、试述影响我国人口

10、分布的因素。四、试述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1.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1 1)地形)地形 随着海拔高程的上升,人口密度迅速下降,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其随着海拔高程的上升,人口密度迅速下降,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其 基本原因就在于气温和气压场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基本原因就在于气温和气压场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在中国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的模式与其它地区却有所差在中国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的模式与其它地区却有所差 异。异。 就是在中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上,人口分布差异也不小。就是在中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上,人口分布差异也不小。 版权所有、翻版不究仅供参考、敬请更正

11、 第 3 页 共 12 页 首先,平地少,坡地多,既限制了耕地的扩展,生产水平也不易提高,首先,平地少,坡地多,既限制了耕地的扩展,生产水平也不易提高, 对发展农业生产而言,不如平原有利,这就影响了它的人口容量。对发展农业生产而言,不如平原有利,这就影响了它的人口容量。 其次,地形复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超过平原。其次,地形复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超过平原。 除了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外,山地的坡向对人口分布影响也不小。除了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外,山地的坡向对人口分布影响也不小。 (2 2)气候)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机体,而且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机体,

12、而且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 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 (3)水文 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或者为人们提供了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或者为人们提供了 水源,或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自古代起就深刻地影响着人口的分水源,或者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自古代起就深刻地影响着人口的分 布。布。 天然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既与水体自身的性状有关。也天然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既与水体自身的性状有关。也 同其它因素的配合有关。同其它因素的配合有关。 从海岸地带吸引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差异也很明显从

13、海岸地带吸引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差异也很明显. . 2.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 耕地耕地 中国工业生产中国工业生产 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区域结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区域结构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 3.3.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 人口的地域分布是历史的产物。一方面,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人口的地域分布是历史的产物。一方面,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 局的变化而处在不间断的演变过程中;另一方面,从总的来看,它又远局的变化而处在不间断的演变过程中;另一方面,从总的来看,它又远 不如后者变化得那么活跃,而表现出极大的惰性。不如后者变化得那么活跃,而表

14、现出极大的惰性。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居住,会养成对当地环境的一种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们长期在一个地区居住,会养成对当地环境的一种 适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根深蒂固的,饮食、服装、语言、建筑、适应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根深蒂固的,饮食、服装、语言、建筑、 风俗,心理乃至生理机能等等的特点莫不与此有关。风俗,心理乃至生理机能等等的特点莫不与此有关。 从历史上看,人口分布除了受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外,还经常受从历史上看,人口分布除了受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外,还经常受 到各种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方面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显著,会在短时间到各种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方

15、面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非常显著,会在短时间 内造成人口分布状况的剧变。内造成人口分布状况的剧变。 五、简述五、简述 8080 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 1)特点)特点 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 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 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 (2 2)8080 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 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 的剩余状态。的剩余状态。 第二,第二, 19841984 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 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 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 因。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