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84154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可拓(盐酸吡格列酮片)【药品名称】商品名称:艾可拓通用名称:盐酸吡格列酮片英文名称: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吡格列酮,其化学名为()5-4-2-(5-乙基-2-吡啶)乙氧基苯甲基 -2, 4-噻唑烷二酮盐酸盐。【适应症】对于 2 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盐酸吡格列酮可与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联合以改善血糖控制。盐酸吡格列酮可单独使用,当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用法用量】盐酸吡格列酮应每日服用一次,服药与进食无关。糖尿病治疗应个体化。治疗反应用HbAIC 评价更理想,与单用 FBC 相比,它是评价长期血

2、糖控制的更好指标。HbAIC 反映了过去 2 到 3 个月的血糖情况。临床应用时,我们建议,除非血糖控制变差,患者的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应足够长(3 个月),以评价 HbAIC 的改变。1.单药治疗单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不足以控制血糖时,可进行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初始剂量可为 15 毫克或 30 毫克 1 次/日。如对初始剂量的反应不佳,可加量,直至 45 毫克 1 次/日。如患者对单药治疗反应不佳,应考虑联合用药。2.联合治疗(1)磺脲: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 15 毫克或 30 毫克 1 次/日。当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磺脲剂量可维持不变。当病人发生低血糖时,应减少磺

3、脲用量。(2)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 15 毫克或 30 毫克 1 次/日。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二甲双胍剂量可维持不变。一般而言,与二甲双胍合用时,二甲双胍无须降低剂量也不会引起低血糖。(3)胰岛素: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初始剂量可为 15 毫克或 30 毫克 1 次/日。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时,胰岛素用量可维持不变。对于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和胰岛素的病人,当出现低血糖或血浆葡萄糖浓度低至 100 毫克/分升以下时,可降低胰岛素用量 10%到 25%。进一步根据血糖结果进行个体化调整。3.最大推荐剂量 盐酸吡格列酮剂量不应超过 45 毫克 1 次/日,因为超

4、过这一剂量的用药尚未进行安慰剂量对照的临床研究。剂量超过 30 毫克的联合用药也尚未进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4.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剂量无须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 ,特殊人群,肾功能不全)。如治疗开始前,患者出现活动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 超过正常上限2.5 倍),就不应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参见【注意事项】 ,一般,对肝脏的影响和【药代动力学】 ,特殊人群,肝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在开始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均应监测肝酶,治疗中也应监测(参见【注意事项】 ,一般,对肝脏的影响)。目前尚无盐酸吡格列酮在 18岁以下患者使用的数据,故盐酸吡格列酮不宜用于儿童患者。5.目前尚

5、无盐酸吡格列酮与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合用的数据。【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1.盐酸吡格列酮与磺脲(N=373)、二甲双胍(N=168)或胰岛素(N=379)合用时,临床不良反应类型与盐酸吡格列酮单药治疗相仿,唯一例外是与胰岛合用时,水肿发生率增加(吡格列酮:15%,安慰剂:7%)。由于不良反应(除高糖血症外)退出临床试验的发生率,安慰剂组(2.8%)与盐酸吡格列酮组(3.3%)相仿。2.与磺脲或胰岛素合用时,曾有病人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与一磺脲类药物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 1%,盐酸吡格列酮组为 2%。与胰岛素合用时,安慰剂组病人低血糖发生率为 5%,15 毫克盐酸吡格列酮组为

6、8%,30 毫克盐酸吡格列酮组为 15%(参见【注意事项】 ,一般,低血糖症)。3.在美国进行的双盲研究显示,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贫血发生率为 1.0%,安慰剂治疗病人为 0.0%。与胰岛素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 1.6%,安慰剂治疗病人为 1.6%。与磺脲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 0.3%,安慰剂治疗病人为 1.6%。与二甲双胍合用时,盐酸吡格列酮组贫血发生率为 1.2%,安慰剂治疗病人为0.0%。4.在美国进行的所有临床均显示,盐酸吡格列酮组病人水肿发生率比安慰剂治疗组高。单药治疗时,盐酸吡格列酮 4.8%病人水肿,安慰剂组为 1.2%。与胰岛素合用时,水

7、肿发生率最高(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为 15.3%,安慰剂组为 7.0%)。所有病例均仅为轻或中度(参见【注意事项】 ,一般,水肿)。实验室异常1.血液学:盐酸吡格列酮可能会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就全部临床研究而言,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病人血红蛋白均值降低了 2%4%。一般而言,此类变化出现在治疗最初的 4 至 12 周时,之后相对平稳。这些变化可能与盐酸吡格列酮造成血浆容量增加有关,目前尚未发现有重要的临床血液学意义。2.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在美国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1526 个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 4 名(0.26%),793 个安慰剂治疗病人中共有 2 名(0.25%),A

8、LT3 倍正常高限。在美国进行的所有临床研究中,2561 名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病人中共有 11 名(0.43%)ALT3 倍正常高限。所有有随访值的病人升高都为可逆性的。在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群体中,最后一次访视时胆红素、AST、ALT、碱性磷酸酶和 CCT 的均值均低于基线测定时的均值。在美国,因为肝功能异常退出临床试验的病人不足 0.12%。3.在知情同意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导致肝衰竭的体质特异性药物反应(参见【注意事项】 ,一般,对肝脏的影响)。4.CPK 水平:临床试验中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时,曾观察到散发、短暂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升高。有 7 位病人出现过一次、单独的 CPK

9、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10 倍,数值为2150 到 8610)。7 位病人中,5 位继续接受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 位是在试验结束后出现CPK 升高的,这些升高均得以恢复。且无明显临床后遗症。这一情况与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的关系尚未明确。5.黄斑水肿:有国外上市后的报道,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包括吡格列酮,发生或加重(糖尿病)黄斑水肿并伴有视力下降,但发生频率非常罕见。尚未明确黄斑水肿是否与服用吡格列酮有直接关系。如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医生应考虑是黄斑水肿可能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接受眼科医师进行的常规眼科检查。除此之外,无论糖尿病患者正在接受治疗或存在其它体格检查异常,只要出现任何一种视物症状就应迅速接受

10、眼科医生检查。6.骨折:在国外的一项关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病程 9.5 年)的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注意到服用吡格列酮的女性患者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在平均为期 34.5 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吡格列酮组的女性患者骨折发生率为 5.1%(44/870),而安慰剂组仅为 2.5%(23/905)。这个差异在治疗开始一年后就出现了,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持续存在。女性患者所发生的骨折为非椎骨骨折,包括下肢和远端上肢。男性患者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骨折发生率为1.7%(30/1735),与安慰剂组的 2.1%(37/1728)没有明显增加。在照顾使用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时,尤其是女性患者,要考虑到骨折的风险,

11、并依据目前的护理标准注意评估和维持骨骼健康。【禁忌】盐酸吡格列酮禁用于对此产品或其他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注意事项】本品只有胰岛素存在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因此本品不适用于治疗 I 型糖尿病及其引起的酮症酸中毒。1.低血糖:本品与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血糖药同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应减少合用药的用量。2.排卵:胰岛素抗性的绝经妇女患者,应用本品可能会恢复排卵。因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如果不采取避孕措施,可能有怀孕的危险。3.血液学:应用本品在开始治疗的 4-12 周,可能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 2-4%,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此与增加血容量有关,但无血液学临床意义。4.水肿:浮肿患

12、者慎用。5.心脏:应用本品,会增加血容量和心脏前负荷,可能诱发心脏肥大,而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6.肝脏:噻唑烷酮类的另一个胰岛素增敏剂 -曲格列酮,在治疗特异质的患者中,具有异常的肝毒性,严重的导致肝衰竭,致肝移植或死亡。盐酸吡格列酮几乎无肝脏毒性或转氨酶升高。尽管本品肝脏毒性很低,但对于特异质的病人,应用本品治疗的第一年,提醒患者和医师每两个月做一次肝功检查。7.运动员慎用。【特殊人群用药】儿童注意事项:儿童使用盐酸吡格列酮是否安全、有效尚无定论。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妊娠妇女:妊娠类型 C。在器官发生过程中,大鼠口服 80 毫克/千克,兔口服 160 毫克/千克(基于毫克/米 2,分别约为

13、人最大推荐口服剂量的 17 倍和 40 倍),未见吡格列酮存在致畸性。大鼠口服达 30 毫克/千克/日以上(基于毫克/米 2,约相当于 10 倍人最大推荐口服剂量)时,可观察到过期产和胚胎毒性(表现为种植后流产增加,发育延迟和出生体重下降)。在大鼠的后代中,未见功能性或行为毒性。兔口服剂达 160 毫克/千克(基于毫克/米 2,约相当于人最大推荐口服剂量的 40 倍)时,可观察到胚胎毒性。大鼠在妊娠晚期和哺乳期口服 10毫克/千克和以上剂量(基于毫克/米 2,约为人最大推荐口服剂量的 2 倍)时,其后代体重下降,出现出生后发育迟缓。在女性方面,尚无足够且控制良好的研究,只有当对胎儿潜在的好处超

14、过潜在风险时,才应在孕期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因为现有数据强烈提示孕期血糖异常与先天异常和新生儿患病率、死亡率升高相关,大部分专家建议,孕期期间使用胰岛素尽量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哺乳期母亲:在泌乳大鼠中,吡格列酮可分泌到乳汁中。尚不清楚人可否将盐酸吡格列酮分泌人乳汁。因为许多药物可分泌入乳汁,母乳喂养的妇女不应使用盐酸吡格列酮。老人注意事项:在安慰剂对照的盐酸吡格列酮临床试验中,约有 500 病人年龄在 65 岁以上。盐酸吡格列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这病人和年轻病人之间无显著差别。【药物相互作用】1.与含乙炔雌二醇及炔诺酮合用,可使 2 种激素的血浆浓度降低约 30。2.本品对格列吡嗪、地高辛、华

15、法林和二甲双胍无影响。3.CYP3A4 对本品的代谢有一定作用。4.酮康唑在体外可明显抑制本品的代谢。5.除膀胱外未发现其他器官有药物诱导型肿瘤。【药理作用】本品属噻唑烷二酮类口服抗糖尿病药,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 )的激动剂,通过提高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而控制血糖水平,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 PPAP 核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贮藏】遮光,密封保存。【有效期】36 个月。【批准文号】H20120312【生产企业】企业名称: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大阪工厂生产地址:1785,Jusohonmachi 2-chome,Yodogawa-ku,Osaka Jap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