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4151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市管理】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 ;QQ:1318241189;QQ 群:175569632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便利店的发展特点(一)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简称(CVS)起源于美国,亚洲的 CVS 是发展得最好的。便利店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作为超市的补充形式而诞生的。美国曾有一家便利商店提出:“Get what you forget”的口号,提醒顾客在便利店可买到在超市忘了买的东西。在全球,经营便利店最成功的是“711”系统,其前身是 1927 年创立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桑斯兰德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主要

2、经营业务是零售水果、牛奶、鸡蛋。到了 1946 年,推出了提供便利服务的“创举”,将营业时间调整为早上 7 点到晚上 11 点1948 年正式将店名定为 711,“711”的名字由此诞生。1964 年开始特许加盟(FC)经营。关于“711”这一名称,日本人有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711”并不全指营业时间从早上 7 点到晚上 11 点,而是指便利店主要提供人们在早上 7 点到晚上 11 点所需的便利性商品与服务。1973 年,日本伊藤洋华堂公司与桑斯兰德公司签订地区性特许加盟协议日本第一家 711 店开业,营业至今。1975 年,日本罗森(Lawson)东京店开业,1996 罗森进入上海开店。1

3、991 年桑斯兰德公司被 711 日本公司收购。1999 年 4 月 28 日,美国南方公司正式改为 711INC。1978 年台湾统一超商成立,1979 年与桑斯兰德公司签约合作,1980 年台湾第一家 711 长安门店开业,现在已超过 3000 家。1992 年由香港牛奶公司开办的 711 首先进人深圳,1996 年进入广州。目前711 已遍及全球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店铺数超过 2 万家,其中,约65的店铺在亚洲。可见,“711”大规模扩张不是在美国本土,而是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中国台湾、泰国、中国香港、菲律宾、韩国等国家或地区。便利店的发展与人均 GDP 水平

4、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般的发展规律是:(1)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起步发展消费者也开始接受便利店的概念;(2)人均 GDP 达到 5000 美元时进入成长期便利店的形态与顾客的需求开始结合,特别强调时间上的便利性;(3)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时进入竞争期,同业竞争加剧,品牌开始整合,经营面强调产品组合的便利性;(4)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时进入成熟期,品牌进一步集中,出现主导品牌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经营面更强调品质,商品更新更快,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虽然,人口密度和人均 GDP 这两项指标与便利店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消费习惯与气候条件等也是影响便利店发展

5、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候条件越恶劣,就越难普遍发展便利店。便利店的发展还与特殊的社会背景相关,如在日本,1972 年大店法生效,限制开大型店铺,于是,纷纷转向开便利店。特别是在 1978 年 11 月,由于 711 的店铺达到了 500 家,便利店显示了极大的成长性,结果,几乎所有的大超市都加入了便利店领域。经过了两年时间的两位数增长后,到了 1980 年,市场竞争加剧,便利店开始拉开了差距,并导致了业界内部的重新组合与倒闭,最终出现了大户独占的市场格局。在日本现有 4 万多家便利店,虽然目前仍然有 70 多个便利店系统,但主要的是 4家,而且众多的小系统也正在走向整合。在日本,便

6、利店的发展与以下条件相关:迅速增长的就业妇女,全职妇女增加,60的家庭主妇就业;迅速增加的单身家庭,五分之一的家庭只有一个成员;做饭减少的趋势,家庭主妇越来越多地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物;出现了“在家里吃”和“上馆子吃”之间的中间方式;双份收入的家庭在增加;娱乐活动的增加。在中国台湾地区,1978 年 4 月由统一企业集资 19 亿元创办了统一超商(President Chain Store Corp),1979 年 5 月,14 家“统一超级商店”同步开业。1980 年 2 月,与美国南方公司合作的第一家 711 在台北诞生。业务范围包括台湾及菲律宾的 711、统一生活(康是美)、台湾及上海的统

7、一星巴克(咖啡店)、与日本大和运储合作的统一速达、与日本菱食商社合作的捷盟行销(专业配送)、与法国 PPR 集团合资的“康福浪漫”(家具、家电、家饰生活馆)及康是美生活药妆店等。现在统一超商的营业收入,位居台湾百货批发零售业的榜首。初创前 8 年连续亏损,到 1986 年 4 月第一百家店开张,整整用了 6 年时间,这一年的营业额达到 136 亿元,单店日平均营业额约为 43 万元。达到第二个 100家则用了 2 年时间,即 1988 年 4 月,这一年的营业额达到 433 亿元,单店日平均营业额上升为 54 万元。到第三个 100 家店用了 1 年时间,即 1989 年 4 月,这一年的营业

8、额达 765 亿元。单店日平均营业额超过了 6 万元。1990 年 6 月,第五百家门店开张,这一年的营业额为 1082亿元,单店日平均营业额为 59 万元。5 年以后,即 1995 年 7 月,第一千家门店开张,这一年的营业颇为 2495 亿元,单店日营业额为 66万元。2000 年营业额为 5723 亿元,单店营业额为 64 万元。便利店发展的基本特点: 1以小见大 由 100 平方米左右的路边小店组成的便利店系统有可能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业态。日本有专家曾判断和预测:便利店的基本规模是 300 家,在中国估计为 200 家。具体的门店数只是一个相对数,是相对于消费需求、竞争情况、管理水平而言

9、的。但是,便利店的基本规模肯定比超市、大卖场、专业店、百货店要大。另一方面它在发达国家已经不是作为超市的一种补充业态,而是与现代社会消费大众密切相关的一种主导业态。便利店的营业额甚至会超过超市,成为零售业的第一业态。2大小结合 以大集团为发展背景与以小商户为经营实体相结合是发展便利店的基本模式。国际著名的便利店系统,无论是加盟主还是地区的主导加盟者,几乎都是以大集团为背景的。日本的伊藤洋华堂公司发展 711,大荣发展 Iawson,西武发展 Family Mart,中国台湾的统一企业发展统一超商下的 711。在上海,光明乳业发展可的便利、正广和发展 85818、烟草集团发展捷强便利、粮食局发展良友便利、联华超市发展联华便利、农工商超市发展好德便利、有房地产背景的家得利超市发展 21 便利,这基本上是按公司成立的先后来排列的。但是,光靠大集团的支持还是不够的,店铺多而且小,只有总部的一个积极性,不仅投资庞大,管理难度也很大,经营会缺乏活力。便利店的发展是大公司的统一运作与小商户的经营资源和经营活力相结合,这就是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相结合,大小结合才是便利店的基本组织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