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84136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抓住机遇发展工业抓住机遇发展工业 优化升级铸就辉煌优化升级铸就辉煌 内容摘要:本文从经济类型、行业、出口、结构调整等方面回顾改革开放 30 年广东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指出工业运行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工业关键词:工业 高技术高技术 出口出口改革开放后,广东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赋予的各种优惠政策,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先行一步,实现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广东全部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工业大省。发展成就及特点一、工业总体实力增强一、工业总体实力增强(一)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改革开放前,广东工业产品生产相对简单,生

2、产能力有限。经过 30 年的发展,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子计算机、移动手机、VCD(或 DVD)、复读机、MP3(MP4)等高新产品不断涌现。2007 年与 1978 年相比,钢材、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增长了 32.4、28.1和 157.9 倍;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等的增长更是在千倍以上;汽车、电子、家电等产品的生产,广东在全国甚至是世界上,都占有一定的份额。1978 年广东汽车的产量仅占全国的 2.1%,到了 2007 年这一比例提高到 8.7%。2007 年广东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的产品产量占全国的 18.3%和 6.4%

3、,与 1978 年相比,分别提高 10.8 和 6.3 个百分点;彩色电视机占全国的 42.8%,比 1985 年提高 24.6 个百分点。此外一些主要的原材料能源产品产量,所占份额也不断扩大。2007 年广东钢材、水泥、发电量占全国产量的 3.3%、7.2%和8.1%,分别比 1978 年提高 1.6、1.5 和 4.5 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能力产 品计量单位1978 年生产能 力2007 年生产能 力2007 年产量 生铁万吨77.93846.36749.17 钢材万吨79.632660.352014.18 水泥万吨451.4013145.009775.63

4、平板玻璃万重量箱44.427057.966076.51 汽车辆40351025050788971 彩色电视机万台0.014539.113622.25 家用电冰箱万台0.45*1372.00807.84 家用洗衣机万台4.20*311.23246.05带“*”号为 1980 年数据。(二)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广东工业产出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0.7%。到 2007 年底,广东工业生产单位总数达到 47.32 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出 60084.18 亿元,为 1978 年的 300.05 倍,实现工业增加值 14910.03 亿元,占广东 GDP 的 47

5、.9%,所占比例提高了 6.9 个百分点。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 42289 个,完成工业总产值 55252.86 亿元,工业增加值 14104.21 亿元,是 2000 年的4.12 倍,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13.6%,2000-2007 年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为22.4%(统计数据未作特殊说明,均为规模以上工业数据,下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达 43.10 万个,完成工业总产值 7507.06 亿元,其中个体工业户数有 31.77 万个,实现营业收入 3997.01 亿元。(三)工业从业人员大幅增长。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领域所吸纳的就业人员迅速增加,

6、广东工业企业不仅为本省富余劳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还吸纳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劳动力就业。1978 年,广东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仅为 120.35 万人,到 2007 年,广东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 1307.40 万人,为 1978 年的 10.9 倍,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 16.6%,比 1980 年提高 13.3 个百分点。(四)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广东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开拓国外市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加入 WTO,进一步加快了外向型工业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

7、广东工业的外向度。2007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 21891.80 亿元,为 2000 年的 4.7 倍,占广东工业总产值的 39.6%,较 2000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 29.8%,出口规模居全国之冠。二、工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二、工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一)广东工业进入重化工业主导时期。从改革开放之初直到上世纪末,广东轻工业发展一直占据整个工业的主导地位。以“珠江水,广东粮”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传统的纺织服装及家用电器等轻工消费品工业快速发展,主导着上世纪 80、90 年代广东工业的发展。1978 年,广东轻重工业的比例为 52.6:47.4(按

8、工业总产值计算),到 1999 年,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 54.2:45.8。进入新世纪后,广东适度加快重化工业的发展,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及能源原材料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的迅速崛起,轻重工业的比例发生了变化。2000 年,广东轻重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47.6:52.4,重工业首次超过轻工业。此后,重工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2007 年,广东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5800.00 亿元和 8304.21 亿元,轻重工业的比例为 41.1:58.9。(二)各经济类型工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广东工业经济类型结构相对单一,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1978 年国有和集体工业总产值占全

9、部工业的 87.5%,其中国有工业占比为 63.8%,集体工业占比为 23.7%,是全省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改革开放后,随着各种经济成份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其他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不断壮大,特别是“三资”工业的迅猛发展,逐步取代了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成了推动广东工业发展的主动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工业中所占份额虽有所下滑,但生产总量仍然呈不断扩大的态势。2007 年,广东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 1361 个,比 1978 年的5015 个减少 3654 个,完成工业总产值 8603.94 亿元,是 1978 年的 65.3 倍,约占全部工业的 13.7%,比 1978 年下降 49.5 个百

10、分点,2007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825.86 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20.4%。改革开放后,集体工业在工业中所占份额虽呈下滑态势,但总量发展是先伸后缩,1978-1997 年,集体工业生产总量不断增大,工业总产值由 1978 年的48.90 亿元,发展到 1997 年的 1584.61 亿元。随着改革的深化,集体工业生产总量不断收缩,到 2007 年工业总产值只有 521.63 亿元,仅为高峰期 1997 年的 32.9%,约占全部工业比重的 0.8%,比 1978 年下降 22.9 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大量的港澳台及外资企业进入,“三资”工业企业逐渐成为广东工业的主力军。 “三资

11、”企业生产总量持续扩大,占全省工业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 年达到高峰,当年“三资”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 63.1%。此后,该比例稍有回落,但生产规模仍然是各类型经济工业中最大的。2007 年“三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5257.25 亿元,占全省工业的 58.5%。民营工业(私人控股)生产也取得长足的发展,2007 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3673.72 亿元,占全省工业的 26.0%,比 2004 年(开始民营工业统计年份)提高 9.9 个百分点。(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龙头作用明显增强。广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2007 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12、,广东有大型企业 383 个,中型企业 5657 个,小型企业 36249 个,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 4082.70 亿元、5058.02 亿元和 4963.4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 28.9%,35.9%和 35.2%,与改革开放之初 1978 年的 12.8%,11.6%和 75.6%(按总产值计算)的比重相比,大中型企业所占份额明显上升。(四)工业生产门类齐全,行业主次分明。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全部工业划分为 40 个大类行业。2007 年,广东工业生产涉及 37 个大类行业。其中,采掘业有 4 个,制造业有 30 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

13、应业有 3 个。2007 年,广东采掘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618.4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4.3%;制造业 12253.01 亿元,占 87.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232.78 亿元,占 8.7%。在 37 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总量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 10%的行业有 2 个,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7 年,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 2520.78 亿元和 1525.00 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 17.9%和 10.8%,是广东工业的主力行业。生产规模占全省工业比重在 3%-10%之间的行业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7.7%)、化学原料

14、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8%)、金属制品业(4.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和塑料制品业(3.6%)。2003 年,广东确定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和石油及化工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确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确定森工造纸、医药和汽车及摩托车为三大潜力产业,统称九大产业。2007 年,广东九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56.64 亿元,为 2000 年的 4.1 倍,占全省工业的 69.2%。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6313.78 亿元,为 2000 年的 4.3 倍,占九大产业的 64

15、.7%,比 2000 年提高 3.3个百分点,2000-2007 年间的平均增速为 23.2%;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43.04 亿元,为 2000 年的 3.2 倍,占九大产业的 23.0%,较 2000 年回落 6.1 个百分点,2000-2007 年间的平均增速为 18.1%;三大潜力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199.83 亿元,为2000 年的 5.2 倍,占九大产业的 12.3%,较比 2000 年提高 2.8 个百分点,2000-2007 年间的平均增速为 26.5%。2000-2007 年间三大新兴支柱、三大潜力产业发展明显快于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使三大新兴支柱、三大潜力产

16、业的生产份额占九大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五)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装备的各类制造业的总称。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其范围应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七大行业中生产生产资料的企业,即七大行业中的重工业企业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它具有技术装备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等特点。经过近 30 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广东装备制造业已具相当规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适度加快重化工业发展策略,进一步加快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装备制造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07 年,广东共有装备制造业企业 11142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26.3%,与 2000年相比,新增企业 7241 家,从业人员 417.51 万人,比 2000 年新增就业岗位约 264.64 万个,占全省工业从业人员的 31.9%,比 2000 年提高 5.2 个百分点。自 2000 年以来,本着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提高工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