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084115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银行g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银行工商银行 G 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三、G 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一)工商银行 G 分行简介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 1984 年 1 月 1 Fl,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北京,总体框架分为总行、一级分行(直辖分行) 、省分行营业部和二级分行、支行、二级支行(营业网点)五级管理。在全国各省市(除西藏)均设有一级分行,下辖省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 412 个,支行、营业网点 20646 个。工商银行于 2005 年 10 月 28 H 完成改制,成为了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10 月 27H,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円挂

2、牌上市。截至 2011 年末,总资产达到 15. 48 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利润 2710 亿元,各项贷款达 10914. 94 亿元,各项存款达 122612. 2 亿元。多次被欧洲货币 、银行家 、 环球金融 、 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等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 、 “中国最佳本地银行” 、 “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 ,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工商银行主要业务范围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型。负债业务:人民币存款;外币存款;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固

3、定资产贷款;外汇转贷款;住房丌发贷款;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消费性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 ;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贷款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等。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而给银行带来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银行卡业务,向社会发行具有转账结算、消费信用、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支付结算类业务,主要有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主要有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代理企业股票、国库券、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

4、货买卖、实物交割、交易清算、黄金粗赁、黄金项目融资;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收代付;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物品、有价证券;保管箱出租;信息咨询业务(资产评估;资信调查;金融信息咨询;丌立人民币存款证明;行业信息网服务) ;夕卜汇中间业务(外币兑换;进口代收;进口开证;汇出汇款;来证通知;托收;议付;汇入汇款;售汇;结汇;外汇担保;代客外汇买卖;外汇存款证明;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旅行支票;代理发行和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 。担保和承诺类业务,幵具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保函等。交易类中间业务,互换;远期合约;金融期货;期权等;投资银行及基金托管业务,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

5、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工商银行 G 分行成立于 1984 年,各类人民币存款总计 30. 2 亿元,到 2012年达到 1263. 3 亿元,增长了 400 多倍,各项贷款从 33 亿元增长到 686. 7 亿元。全行现有在册员工 6981 人,下辖各类机构 495 个,其中,省分行营业部 1 个、二级分行 16 个、城市支行、县支行 67 个,ATM 机 100 多台,P0S 机 1100 多台,网点电子化率达 100%,业务覆盖全省各地,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经营优势。工商银行 G 分行在金融同业中的经营地位如下图所示:从上图显示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可以看到随着金融改革步

6、伐的加快,我省商业银行竞争意识显著增强,各银行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展幵激烈的竞争,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工商银行 G 分行不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在发展方式上以调整业务结构为主线,大幅提高非信贷资产业务和收益占比,重点发展包括中间业务、投资类、交易类业务在内的非信贷业务,提高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具体为:一是实施信贷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融合互动发展战略。由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并重转变。2003 年幵始引入投资银行业务,两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二是构建“大个金”经营格局。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形成高效灵活的市场营销前

7、台、产品服务中台、风险控制和技术支持后台,推进个人结算、个人存款、个人消费和个人贷款等个人业务的综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初步形成了代理业务、个人业务、电子银行、银行卡、国际业务、现金管理、投资银行等七大业务线。2005 年中间业务收入占金融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 45%。G 分行的机构框架分为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省分行营业部级支行二级支行四级,内部管理模式为:分级管理、独立核算、自计盈亏。2000年以来,G 分行推进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加快经营管理体系改革。1 改善 组织架构,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设立和完善各类业务后台处理中心、后监督中心、对帐中心等,加强风险控制部门和支持保障部门的建设。二

8、是建立“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体制。在经营机构管理中实行内部等级制,逐步淡化和改变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的布局。三是优化机构网点的布局。2000 年以来,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无发展前景或达不到保本点的机构网点进行了撤并、合并、搬迁和改建,并将基层经营网点定位于支行级机构。(二)G 分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1、G 分行公司信贷业务最新风险监控情况2012 年一季度,G 分行可控风险暴露水平为 14.94 (万分率) ,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 23.7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77.52%。其中:可控风险率 1.65 (万分率),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 20. 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67. 2

9、0%;可控风险度 9. 05,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 4. 2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30. 91%。2012 年一季度,全行共收集风险事件 3727 笔,其中一类风险事件 98 笔,二类风险事件 887 笔,三类风险事件 2742 笔。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一类、二类、三类风险事件分别下降 24. 62%、25.34%、32. 6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6.39%、83.33%、65.52%。2、G 分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概述G 分行信贷管理相关部门主要有:公司业务部、授信审批部、信贷管理部。支行和二级分行都设有公司业务部来负责信贷业务的初步凋查,但定位不同,支行所属的公司业务部

10、及客户经理一般负责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初步调查,而分行所属公司业务部则负责大客户贷款业务的初步调查,对房地产行业企业的信贷营销及项目贷款一般由分行公司业务部负责。在现有体制下,授信审批部和信贷管理部都有信贷审批的权力,但不同的是,授信审批部主要负责该行公司法人及一般法人客户的信贷审批,而信贷管理部则主要负责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除此之外,信贷管理部还负责该行法人客户的贷后管理、贷款检查及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支行所属公司业务部的信贷经理一般都身兼数职,既要负责法人客户贷款业务的初步调查,还要负责法人客户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如果形成了不良贷款,该贷款的处置也由其来负责。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由

11、分行信贷管理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组成,重大信贷事项由该委员会集体商议后做出决策,并且该委员会要定期召丌风险管理会议,总结近段时间全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G 分行在统一的法人体制下采用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主要通过授权和转授权来实现风险管理。每年年初,总行会根据各分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信贷管理水平和信贷市场潜力等状况授予一级分行一定的信贷业务审批权,以此类推,一级分行再向辖内二级分行转授权,二级分行再向辖内支行转授权?,与授权和转授权制度相对应的,贷款业务的操作也必须上报审批行进行审批。G 分行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按照工商银行总行的相关规定,目前 G 分行

12、拥有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审批权,实行授信项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款核准制,具体操作流程为:客户提交贷款申请支行双人实地调查授信审批部审查批复信贷管理部完成提款审查信贷管理部和授信审批部负责人审批二级分行分管行长审查签订合同并进行法律审查核准放款。在 G 分行信贷审批系统 CM2002 上的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理移动办公成为了可能,也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和更新的及时性。(2)资料扫描功能该系统采用了影象微缩技术,使得基层客户经理可以第一时间将相关资产通过系统进行扫描、上传和存储,方便各级审批人随时查阅,解决了传统业务流程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增强了公司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3)业

13、务操作流程监控该系统拥有业务流程预警、参数控制、集团关联客户监管、不良贷款跟踪等多项管理功能,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帮助总行随时掌握全行各项信贷业务流程的进度,任何一个环节的违规操作系统都会自动报警并锁定审批权,实现了系统风险的电子化程控。(4)实现了财务信息共享该系统采用了与会计核算系统(CB2000)全面对接的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实现了两个系统客户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同时该系统为每个客户设定了唯一的身份代码。并且该系统建立了关联客户标识,实现了全行各分支机构关联客户信息的资源共享,-旦其中一个客户出现违约,系统就会自动丌启交叉违约控制机制,向所有关联客户发出交叉违约预警,有效地避免了风险的蔓延。4、

14、客户授信及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管理信用评级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国际银行业巨头都建立起了具有自身企业文化特色的内部评级体系,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起步较晚,受到的政治干预也比较多,多半银行还没有建立完全自主的,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信用评级体系。目前 G 分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通过 CM2002 信贷管理系统,按照对应的标准,将客户的财务数据以及市场竞争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指标录入系统,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打分得出企业信用级别。G 分行建立了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数据库,加强了对客户财务数据真实性的把控,同时该行也在积极培训专业授信评级人才

15、,不断升级授信评级软件,提高客户信用评级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贷款可以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等级,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五级分类主观随意性比较大,缺乏定量指标分析,定性比较简单,缺乏深层次的分析,而且也无法真实反映资产风险的分布状况。工商银行在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分类标准,将JH 常类划分为四级,关注类划分为三级,次级类划分为两级,可疑类划分为两级,损失类为一级,共十二级。从标准方面来看,十二级分类进一步细化了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的风险特征,属于正常类的四个级别主要依据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状

16、况、偿债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等进行分类;属于关注类的三个级别主要依据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财务实力、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情况、违约风险预测等进行分类;属于次级类和可疑类的两个级别主要依据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偿还能力、担保措施等进行分类,二者的区别是预计损失程度的量化指标不同。从业务流程方面来看,对信贷资产的十二级分类管理明显加强了定量分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分类人员的主观随意性,无论是公司信贷业务还是零售类信贷业务,都有详细的、具体的分类指标供分类人员参考。十一.级分类的实施帮助工商银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的国际接轨,统一了全行各个分支机构的风险偏好,为准确计算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奠定了基础。5、信贷资产监控及贷后管理中国工商银行信贷管理系统(CM2002)会实时监测客户信贷变化情况,对于出现的逾期贷款及欠息等问题及时督促主管支行进行核实,并将核实情况、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上报分行处理。该分行对于大客户的信贷资产均按季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客户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拟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丌放,金融企业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