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高楼教案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084115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有高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北有高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北有高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北有高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北有高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北有高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有高楼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教研室:教研室:大学语文大学语文 教师姓名: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专业和班级 授课内容西北有高楼授课学时2 学时教学目的掌握西北有高楼的思想与艺术特色教学重点西北有高楼的知音难觅主题教学难点西北有高楼中关于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的苦闷教具和媒体使 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重点难点讲授、作业 和习题布置、问题讨论、归纳总结及课后辅导等 内容时间分 配(90 分 钟)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价值 二、 古诗十九首的定名 三、 西北有高楼的作品分析 四、 西北有高楼的主题 五、 西北有

2、高楼的哲理 六、 西北有高楼的艺术 七、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八、思考题及参考书目5 10 30 20 10 1032板 书 设 计一、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史价值 二、 古诗十九首的定名 三、 西北有高楼的作品分析 四、 西北有高楼的主题 五、 西北有高楼的哲理 六、 西北有高楼的艺术讲授新 拓展内容诗歌的潜能与多义 课后总结教研室主任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年 月月 日日讲 稿 讲 授 内 容备注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 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 中国古代有大量失意文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窘、理想与抱负的 不得实现,都造成了迁客骚人的千古悲叹。上至战国时期的屈原,下至清代 的郑燮,中国的失

3、意文人面对现实作出了种种的人生选择,或坚持理想、以 身殉志,或独善其身,甚至随波逐流。渔父、西北有高楼和秦观的 踏莎行就体现了失意文人的人生选择和苦闷心理。 二、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个名篇。古诗十九首在中 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 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 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 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 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 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

4、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 影响。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中最成熟的作品。最早载于昭明文 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又风格相近,昭明太子萧统泛题为“古诗”, 从此成了专称。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大体创作于东 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时。其时正值儒学衰微之时,旧有的道德原则失落, 主体意识觉醒,新的信仰尚未建立起来。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文治武功、 畋猎游乐、宗庙祭祀等文学题材,逐步让位于与文士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 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和生命感受等。因而古诗十九首在思想 内容上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其内容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有今日良宴会 、 西北

5、有高楼 、 回车驾言迈三首。修齐治平建功立业,本是儒家强调的积极入世之道, 而在这里,它染上了文士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悲伤色彩。他们意识到了物有盛 衰,感叹人生短促,于是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甚至露骨地宣称为摆脱贫贱 而猎取功名:“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 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 ) 第二,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与痛苦。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 皎夜光二首。前者写作者游戏宛、洛,意在仕途,然而他发现那宫殿巍峨、 甲第连云、权贵朋比为奸苟且度日的都城世界,并不属于他。 “极宴娱心意, 戚戚何所迫

6、?”他感到失去了人生的归宿,前途迷惘,有从政理想被亵渎的 愤懑。后诗则写对友情炎凉、人心不古的愤慨,隐含着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 则的追恋。在共同利益的争斗中,一些文士标榜气节、忠义,而当在功名利 禄之途上展开竞争时,旧谊便发生了变化。侥幸者和失意者的沉浮异势,使 原来的友情徒具虚名。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诗人一度笃信的道德原 则,在复杂变态的人际关系中顿显虚妄。 第三,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新的人生选择。有东城高且长 , 驱车上东门 、 生年不满百三首。现实政治的黑暗,世风的浇薄,旧道 德原则的崩溃,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和无可奈何的心态。建功立业传统价 值观破灭之后,诗人转向对个体内

7、在生命价值的新思索。 驱车上东门将个体生命放在永恒的宇宙中对比思考,作者发现了个体生命的弥足珍贵与短暂: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不固。万岁更相送,贤圣 莫能度。 ”从一介草莽到贤哲圣人,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短促有限的,这种认识 是唯物的、正确的。由此诗人又超越旧有价值观念,对人生作出了新的抉择: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 生年不满百也 有同调:“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 时,何能代来兹?”及时行乐、追求现世享受,这种价值选择虽然有些消极, 不够健康,但是它是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的生命冲动,是人的主 体自觉的

8、一种表现,对无外在功利性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有着积极意义。 第四,表现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苦。除上举八首外,其余的十一首都属 此类。这类诗歌的产生,大体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汉代的养士、选士制度, 驱使一些中下层文人为寻求出路,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宦游,长期 漂泊在外;一是汉末的黑暗政治和党锢之祸,迫使大量文士亡命江湖。这些 文士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他乡逃避政治迫害,生活坎坷辛苦,心灵 孤独屈辱,十分渴望家庭、爱情的慰籍。于是抒写羁旅相思之苦,便成为最 突出的主题。这些作品中除涉江采芙蓉 、 明月何皎皎等少量是从羁旅 男子的角度落笔外,绝大多数则是从女性角度着墨的,情感表达深婉细腻, 意蕴

9、丰厚,更具艺术魅力, 迢迢牵牛星 、 行行重行行是其中最佳者。前 首诗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形象表现了夫妻相爱而受压抑不能团聚的苦闷。 表面上字字都是写天上的情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暗示人间情事。 行行重行行 亦托为思妇之词,先写“生别离”远隔天涯的不幸,次写路远难会的怅惘, 再写相思过度而消瘦的痛苦,最后以勉强的自我宽慰作结。其中“浮云蔽白 日”的猜疑和“努力加餐饭”的宽慰,深婉曲折,十分贴近人物思妇心理。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饱含 着生命意识觉醒之初对人生易逝的感伤,所有的其他内容都是在此基础上展 开的。这是一首抒写仕宦失意士子听曲感心的诗。充分表现了黑暗时代所

10、带给 一切被压抑者内心伯乐不在、知音难觅的苦闷与悲哀,以及他们不甘於现实 的想法。 三、三、 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的作品分析的作品分析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在艺术上富 于曲折变化,而且带有一种象喻的意味。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 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 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

11、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全诗共十六句,可分作三层。第一层(1-4)句,着重描写诗中主人公之 一“歌者”所居之环境。 中国旧诗有一个传统:它的文字本身往往就能引起人向某一个方面的联 想。而这首诗的开头第一句“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就把人引向一种脱离世俗的高 寒境界。因为,中国在地理形势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是寒冷的,东南是 温暖的。所以在中国的旧诗里,一提到北方或西北,就给人一种高峻、寒冷 的感觉。同时,高楼形象的本身,也往往代表着一种孤高并与世隔绝的环境。 李商隐有首诗说: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月中霜

12、里斗婵娟。”(霜月)当秋雁开始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叫了一夏天 的蝉也就停止了喧哗。诗人也许是真的听到了雁声,从而内心就产生了一种 从喧哗到凄清,从炎热到寒冷的感受,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一种摆脱了世俗 喧嚣的境界。高楼浸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不但高寒,而且晶莹皎洁。“青女” 是霜神,“素娥”即嫦娥,都是居住在高寒境界里的人物。她们不但能够耐 得住寒冷、孤独和寂寞,而且越是寒冷、孤独、寂寞,越是能够显示出她们的美丽。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多联想,但“西北有高楼”这几个字毕竟还只是 一个理性的说明,这是不够的,他还要给你一个更具体的形象,那就是“上上 与浮云齐与浮云齐”。 “齐”是平的意思,那西北的高楼和天上

13、的浮云一样高!这真 是一开口就把人的目光引向半天的高处。这里这种境界,与青青河畔草 的那种气氛显然不同。古人写诗的时候,如果是写一个女子,往往先写她出 现的背景和气氛,而这些是和人物的品格结合在一起的。李商隐写一个女孩 子说“碧城十二曲栏杆”,你想一想,居住在这样美丽环境之中的女孩子, 她的内心应该有多么美丽、委婉!而现在我们这首诗中还未露面的女子,她所 居住的环境不仅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的高寒,而且也有“交疏结交疏结 绮窗,阿阁三重阶绮窗,阿阁三重阶”的美丽。“疏”,有“通”的意思,是怎样的“通”呢? 就是“刻穿之”。中国旧式房屋的窗户都是木头的,上边有窗格子。讲究的 木窗,上面的窗

14、格子往往雕刻出弯弯曲曲的花纹。这花纹当然是刻通的,而 且互相交叉,所以叫作“交疏”。 “绮”是“文缯也”。古代的丝织品,没 有花纹的是素绢,有花纹的就叫文缯。那么“结绮”是什么意思呢?李善的注 解说是“刻镂以像之”,就是说,那木窗棂上刻出来的花纹就像丝织品上织 出来的花纹一样美丽精致。但也有人认为,这个“结绮”是指用有花纹的丝 绸制做窗帏系在窗前。诗歌可以有多义,这样讲也是可以的。总而言之,“交疏结绮窗”这五个字给人一种精致、美丽的印象,而这里边实际上也就 包含了对人物形象品格的暗示。“阿阁三重阶”的注解比较复杂,李善引了尚书中侯里的一句话 “凤凰巢阿阁”,又引了周书里的一句话“明堂咸有四阿明

15、堂咸有四阿”。明堂是一 种很高大的建筑,古代各种重大的典礼活动都在明堂中举行,而明堂一般都 是有“四阿”的。郑玄周礼注说, “四阿”就是后来的“四柱”。其实, 我们也可以不必做这么详细的考证,总之凡是能够称为“阿阁”的,必然是 那种很高大的建筑,而且不会只有一层。这个 “阿”字,就是极言其高大的 意思。秦始皇曾经盖过一个很高大气派的宫殿就叫作“阿房宫”,那么什么 是“三重阶”呢?中国古代建筑是很讲究的,它不让你笔直地一口气走上去, 而是走上一些台阶之后就有一个平台,你可以休息一下再向上走。而且,古 人说到三和九这两个数字的时候常常不是确指,而是极言其多。“阿阁三重 阶”,并不一定只有三层,它可以有很多层平台,所以这五个字给人的印象 是极其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现在你看,楼中女子还没有出现,她所居住的 环境已经渲染出一种背景和气氛了。 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 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 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此诗 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 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笫二层(5-12)句,具体描写楼中“歌者”弹唱的情形和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