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4108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论部分认识论部分 (20112011 年年 1 1 月月 3131 日修日修 改)改)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

2、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7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8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9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

3、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2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1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个观点是( )。A.相对主义 B.诡辩论 C.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2真理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

4、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 )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16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

5、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17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9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3

6、20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 B主观性C摹写性 D抽象性21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2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23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2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

7、被动的反映论2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2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

8、择题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3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4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

9、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A.实践的需要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C.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D.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7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

10、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5.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论述题四、论述题1.试述认识过程反复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3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4.试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当前改革是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5.如何理解“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段话。五、辨析题五、辨析题1.有用即是真理。错误。此命题直接违反了真理客观性的原理,用价值判断代替了检验真理

11、的客观标准。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表现。52.正确认识的根源是客观存在,错误认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错误。无论是正确认识还是错误认识,都是来自客观存在。正确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而错误认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一个人不与客观外界接触就决不会产生任何认识。3 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一切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构成鬼神观念的一切素材也都是在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也不是凭空虚构的。答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5 BBCCA 6-10 CACCD 11-15 DCCDB 16-20 BABBD 21-25 AAACD 26-28 ADC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

12、选择题1 ABCD 2 AB 3 ABC 4 AC 5 BC 6 ABCD 7 ABCD三、简答题三、简答题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3.真理的绝对性是说:(1)就真理的客观性

13、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l)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4.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直接性;生动.具体性;表现性.片面性。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14、推理。其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深刻性。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 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由认6识的秩序决定的。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得到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完善。(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和证实认识正确与否。四、四、论述题1.(1)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