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2510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摘 要】制作双绞线,首先要对双绞线有个清晰了解,双绞线(TP:Twisted Pairwire)是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关键词】双绞线;网线制作 随着现在网络热的兴起,不少单位和个人都拉起了局域网,单位里边搞个 Intranet,既能满足办公自动化的需要,又能通过代理共享 Internet 访问;个人可以在家里多台电脑上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共享。但是在网络连通的调

2、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笔者这几年的实际工程经验发现其中网线的制作问题恰恰是是最为常见的,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怎样才能制作一根正确的网络连接线。 一.正确认识双绞线 二.双绞线的三种连接线序 三具体压线操作步骤 工具和线的概述 操作步骤:1 2 3 4 5 一.正确认识双绞线 制作双绞线,首先要对双绞线有个清晰了解,双绞线(TP:Twisted Pairwire)是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一般双绞线由两根2226

3、 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在双绞线电缆(也称双扭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一般地说,扭绞长度在 38.1cm 至14cm 内,标准双绞线中的线对均按逆时针方向扭绞,相邻线对的扭绞长度在 12.7cm 以上。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双绞线在传输距离、信道宽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价格较为低廉。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 P:Unshi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我们平时一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 UTP 线。 采用双绞线的局域网的带宽取决

4、于所用导线的质量、长度及传输技术。只要精心选择和安装双绞线,就可以在有限距离内达到每秒几百万位的可靠传输率。当距离很短,并且采用特殊的电子传输技术时,传输率可甚至可以达到达 100Mbps155Mbps。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他们常用的规格 1双绞线的规格 “类“的含义是指某一类布线产品所能支持的布线等级。按标准规定,3 类布线产品支持 C 级及 C 级以下布线系统的应用,5 类布线产品和超 5 类布线产品支持 D 级及 D 级以下布线系统的应用。如今市场上 5 类布线和超 5 类布线应用非常广泛,国际标准规定的 5 类双绞线的频率带宽是 100MHz,在这样的带宽上可以实现 100M 的快速以

5、太网和 155M 的 ATM 传输。目前 EIA/TIA 为双绞线电缆定义了五种不同质量的型号。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使用第三、四、五类。这五种型号如下: 1、第一类: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 ,不用于数据传输。 2、第二类:传输频率为 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 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 4Mbps 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令牌网。 3、第三类:指目前在 ANSI 和 EIA/TIA568 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 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 10Mbps 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 10base-T。 4、第四类:该类电缆的

6、传输频率为 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 16Mbps 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 10base-T/100base-T。 5、第五类: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为 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 100Mbps 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 100base-T 和 10base-T 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最近又出现了超 5 类线缆,它是一个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通过对它的“链接“和“信道“性能的测试表明,它超过 5 类线标准 TIA/EIA568 的要求。与普通的 5 类 UTP 比较,其衰减更小,串扰更少,同时具

7、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RL)、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了提高。不过现在市场上真正的超五类线很少,大部分都是假冒的,购买时稳妥起见,还是带个 Fluke 去测一下。但是也有些厂家并没有这样的称法,比如朗讯公司就没有超五类的说法,不过它的五类线里又分许多级别,级别高一些的传输指标也达到了超五类的标准。从电缆工艺上说,五类和超五类的主要区别是:五类的桔色绿色线对绞合紧,可通 100M,蓝色棕色线对绞合松一些。而超五线四个线对绞合都紧,而且比五类还紧。这样五类和超五原则上都是 100M,而实际上超五线性能远超过五类。 2双绞线每根线的作用 做一个正确线序的连接线,首先要对双绞线

8、每根线的作用要有个了解,如果你拿着 RJ-45 连接头对着自己,锁扣朝上,那么从左到右各插脚的编号依次是 1 到 8。根据 TIA/EIA568 规范各插脚的用途如下: 插脚编号 作用 1 输出数据 (+) 2 输出数据 (-) 3 输入数据 (+) 4 保留为电话使用 5 保留为电话使用 6 输入数据 (-) 7 保留为电话使用 8 保留为电话使用 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5 类双绞线里的 8 根线只用了 4 根,不管 100M 还是 10M 的网络,那么为什么 5 类线还要放 8 根线呢?这主要是考虑到其他标准的存在,因为以太网最早是施乐发明的,后来IEEE 出了个 802.3 的标准和原有

9、的 Ethernet 基本兼容,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传输介质包括粗缆、细缆、 (3 类)双绞线和光纤。等到要制订 100M Ethernet 标准的时候,IEEE 的高速以太网研究组内部意见分歧,分成了两个派别,各自搞了一套标准,分别是100BaseT 和 100VG-AnyLAN。 100BaseT 兼容了 10M Ethernet,新的标准是 802.3u。根据信令方式和介质的不同又分为100BaseTX、100BaseFX 和 100BaseT4。其中 100BaseTX 支持 5 类双绞线或者 1、2 类屏蔽双绞线,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同时支持 10M 连接,而且和 10M 以

10、太网一样只使用 4 对双绞线里的 2 对,按常用的 EIA/TIA-568A/B 的接线方法来说就是 1、2、3、6 这 4 根线。其余的 4 根线是根本没有用的,说什么 100M 必须用 4 对之类是不准确的。 另一种 100BaseT4 采用 4T+的信令方式,可以在 3、4、5 类双绞线上达到 100M 的速率,但是需要全部 4 对绞线,其中 3 对传输数据,一对作冲突检测。100BaseFX 就不用说了,是在光纤上跑的。 100VG-AnyLAN 与原来的 802.3 不兼容,新标准是 802.12,是HP 开发的,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产品看得到。他是用来给以太网或者 Token R

11、ing 升级的,支持用 4 对 3 类双绞线跑到 100 米,或者 2 对 4 或 5 类线跑到 150 米。双绞网线制作实战指南(中)二双绞线的三种连接线序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发现网线的连接有多种环境,这里就看看常见的几种: (1)10M 网卡-10M 网卡做对等网;(2)100M 网卡-100M 网卡做对等网;(3)10M 网卡-100M 网卡做对等网;(4)10M 网卡-10M 集线器/10M,100M 自适应的集线器/100M 集线器;5)10M,100M 自适应的网卡-10M 集线器/10M,100M 自适应的集线器/纯 100M 集线器 。到底这个网线该分别如何做? 我们先来看看正

12、常的网络双绞线的连线方法,即将网卡连到HUB 或交换机上的情况:将电缆两端的插头对齐,可以明显看到各个线对的排列由左到右是一致的。见下图。 在正常的网络连接线序上有两个国际标准,即前面笔者提到的TIA/EIA568,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它们的连接方式, 实际上标准接法 T568A/T568B 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颜色上的区别 ,用户需要注意的只是在连接两个水晶头时必须保证: 1,2 线对是一个绕对 3,6 线对是一个绕对 4,5 线对是一个绕对 7,8 线对是一个绕对 ,这是关键。 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在电缆一端用 T568A,另一端用 T568B ,同时只能使用一种规范,否则的话就变成了后

13、面要介绍的跨接模式,在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 T568B 压线方法。 双绞线中 4/5,7/8 这四根线没有定义。而具体施工时,往往不注意接成了 1、2、3、4(在前几年做 NOVELL 网连接 10M 网络时就是这样连接的,但 10M 网络相对而言带宽窄,连通性好,故连接成1、2、3、4 也可以互访) 。由于 100M 的高带宽,再连成1、2、3、4 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了。要命的是,该故障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有的计算机在进行连接后,网卡和集线器/交换机上的指示灯均正常点亮;有的计算机却是网卡上的指示灯正常亮,而集线器/交换机端的指示灯闪烁,从而增加了排错的难度。所以这个错误一定要高度重视。 T5

14、68A/T568B 的混用是跨接线的特殊接线方法 ,经过了“错对“接法后,电缆两端的线对排列因线对被跳接过了就有一部份不同。这种接法就使得网卡与网卡之间形成了互为 Hub 的联接。 1 和 3 对调的原因是:一端的(+)输出必须对应另一端的(+)输入; 2 和 6 对调的原因则是:一端的(-)输出必须对应另一端(-)输入 ,最终左边的 1/2 线对(TX 发送端)接入了右边的3/6 线对(RX 接收端)。所以在没有 HUB 转接的情况下,RJ45 插头正确的连接应该是使用 1、2、3、6,其中 1、2 是一对线,3、6 是一对线,PC 到 PC 之间的双网卡连接就必须采用这种连接方式, 这条能

15、起到 Hub 作用的特殊连接线是一条进行“错对“处理, 当然也有人采用 1-6,2-3,3-2,6-1 这种交错接法。从实际效果上也可以,只不过这样是接收的是负电平,曼澈斯特编码正负电平是无所谓的,但对网卡可能不太好。 不过对于两个集线器进行连接也不能一概而论(笔者发现许多文章在这个问题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笼而统之,归纳为应该使用混接线) 。实际上集线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级联和堆叠。堆叠方式是在近距离(一般不超过 1 米)使用购买集线器时厂家提供的堆叠线(一般厂家在包装盒中都提供了) ,在集线器的背面从一台集线器的 IN 端口连到另一台集线器的 OUT 端口。这时必须使用交错线来连接

16、。但有时在安装过程中,由于两个集线器/交换机的物理距离较远,只好采用级联方式(级联方式主要通过集线器上的Uplink 口进行)连接,不过 100Base-TX 的 HUB 之间的级联长度不能超过 5 m, 100M 以太网中两个交换机的最大距离为 100 米。所以对以级联方式互连集线器时,连接线(五类线)插头的制作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当一个集线器使用 Uplink 口,另一个集线器/交换机使用正常端口(除了与 Uplink 口内部转接已占用的 1 端口的其他端口)时,连接线两端的插头均正常连接,即都按照前面T568A/T568B 的 1、2、3、6 方式制作。而当两个集线器/交换机均使用 Uplink 口或均使用正常端口时,连接线的插头要进行转接,即一端为 1、2、3、6,而相应的线在另一端的排列变为3、6、1、2(即 1、3 互换,2、6 互换) 。对于一个集线器/交换机来讲,在使用了 Uplink 口后,其上的 1 端口(通常为为 Uplink 的内转口,即在集线器/交换机内部进行了 1、3 和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