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82419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谈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控制昨天,当我从电视媒体观看到又一起煤矿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时,我一时间诧异万分, 是恍惚还是怀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煤矿重大事故履禁不止,由此,我也联想到自身所 处的火力发电站建设一线之重大事故危险源因素控制到位性问题,以下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和理解: 近年来,尽管我国火力发电站建设企业安全状况在建设行业中处于先进领域,但是近期 尤其是 2006 年上半年,5.18 西柏坡发电厂吹管高温蒸汽泄漏重大人身伤亡事故、7.4 湖南 省火电建设公司金竹山扩建工程龙门吊倒塌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向目前火电建设施 工企业敲响了警钟,分析以上两起重大伤亡事故的原因

2、和性质,很容易让我们认识到技术 管理、质量管理存在疏忽、漏洞造成的“重大事故危险源” ,一旦发展成“重大事故隐患” , 乃至酿成重大人身伤事故发生对企业、职工造成损失和影响的残酷性;个别企业乃至某些 地区在重大事故在处理、制裁方面,过分考量企业、地方的稳定因素,置国家法律于不顾, 不是“暗渡陈仓” ,就是“瞒天过海” ;“民不告、官不究”似乎变成了不少领导处理事故 的“通用公式” 。安全生产之“一票否决权”都否决了什么,否决到什么程度、什么深度,舆论太少、声势不大。 然而,纵观世界 500 强企业,在他们的发展、壮大旅途上, “稳定、和谐、安全”无不 是企业领导核心经营的主题,世界范围内的跨国

3、汽车业、电子业的产品上市后,一旦发现 存在质量隐患或者使用或者运行缺陷,往往是毫不犹豫,立即开展产品肇回活动,这些企 业之所以能够稳定占领自己的产品市场,诀窍就在于他们不单有极度健全、完善的产品质 量、技术管理体系,更加可贵的是他们的经营理念是“市场认可” 。而企业稳定、生产与经 营安全、产品使用稳定、安全无不是他们稳定市场地位,占领受众、用户心理置信度的关键。 在目前广泛开展的“平安工程” 、 “爱心工程” 、 “和谐工程”活动过程中,要求基层部门、 工地技术人员、安监人员,必须具备管理与生产经营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认知、评价能 力,具备针对不同级别危险源因素编制防范措施和突发事故应对能力,

4、在管理和监督工作 岗位上,根据施工进度和“人、机、料、方法、环境”五大生产要素构成,及时、准确、 全面辨识、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到位、可靠得给出预防措施,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跟踪监督措施落实,才能保障体系运行健康、有效。 一、体系运行初级阶段的一、体系运行初级阶段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现状辨识与评价现状 1.1. 重大危险源定义、解释以及法律规定重大危险源定义、解释以及法律规定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者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设施) 。 一般来说,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或者同属于

5、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 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者场所。 为了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加大 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为此,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 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订应急预案,告知企业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2.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现状辨识与评价现状 公司“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开始运行以来,从公司机关、实体单位到公司各大基 建现场,每年都开展自身施工、经营活动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但是就目 前辨识与评价现状而言,绝大多数基建

6、现场普遍采用的是“头脑风暴法”辨识与评价,即 由体系运行人员、工地技术人员、安监部门人员一起针对年度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因素辨识评价、汇总成表,然后逐项明确控制措施予以运行控制。这种辨识评价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实际辨识与评价效果存在以下不足: 2.1.辨识与评价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目前项目部基建现场从事体系运行人员、技术人员以 及基层安监部门人员之中,多数人员一线施工经验不足,机械、设备操作技能较浅,在进 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过程中,因实践经验缺惑导致的辨识或评价遗漏再所难免。尤其是对于单元间交叉形成的重大危险源更很少辨识到位。 2.2.辨识与评价人员体系运行培训力度不够。由于体系运行人

7、员没有或者很少接受专业培 训,很难指明施工单元中存在的危险点、危险源,因而对施工过程危险源预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意义不大; 2.3.专业、部门独立辨识与评价形式的局限性。各专业、部门独立辨识与评价的现状,造 成了施工过程中部门间、专业间“单元”的严重割裂,难以适应目前基建现场机械化、电 气化、自动化控制条件下施工工艺连锁多、叠加、交叉密集、逻辑关系紧密、系统关系紧密的特点。 “单元”间关系不良、协调不利导致的危险源因素不能够准确辨识。 2.4.辨识与评价人员安全专业知识局限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过程要求辨识与评价人员必 须具备一定事故致因理论基础,目前项目部施工现场从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人

8、员中,绝大 多数没有接受过安全知识培训,辨识过程很难正确的表明事故致因,很难定义危险源因素导致的事故类别,针对重大危险源控制,也就很难与各类应急预案良好结合。 另外,现场项目部因组织机构变化、导致的人员变动频繁,体系运行人员到位迟缓等不利因素均不利于体系运行、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稳定与提高。 3.体系运行过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的存在,选用可操作性更强,更能适应目前施工现场高度技术、高度交叉、 自动化、机械化工艺过程要求,更有利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登记表”形成的辨识与评价方法,是我们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价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 3.1.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要提高级别、

9、充分调研。 首先,项目部领导、体系运行各归口部门要加大对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过程的监督。另外, 辨识与评价过程必须提高组织层次,预评价过程要充分调研历史工程、其他工程体系运行 优势、分析以往工程各种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经验与缺惑,取长补短,谋求完善;针 对以往工程、同类项目中的频发事故、不可接受的危险源因素,必须重点辨识与评价;针 对那些在技术、经验、机械条件高度成熟的重大危险源因素,即便其导致发生的事故危害严重,但如果发生概率很低或几乎为零,就可以降低成一般危险源因素进行辨识。 3.2.归纳分类,不留空间、死角。 施工现场(以火电施工现场为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过程要实现层次清晰,不留空间、死角

10、。具体可归纳划分为以下单元: a.汽机单元 b.电气单元 c.锅炉单元 d.热控单元 e.焊接单元 f.管道单元 g.起重与机械单元 h.防腐保温单元 i.建筑施工单元 j.生活单元、办公单元 k.材料及设备管理单元 l.交通与运输单元 m.消防管理单元 项目部各部门、专业工地以及实体单位首先进行评价,先从部门、专业、实体单位角度辨识评价出本部门、本专业、本单位牵涉单元范围内重大危险源控制对象。 3.3 单元明确,辨识到底。 为使项目工程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评价透彻到底。可以在上述单元划分基础上,对部门、专业、单位内部一个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如以锅炉系统单元为例,它又可以划分为燃 烧制粉系统、

11、锅炉系统、点火助燃油系统等若干子系统。只有在本部门、专业工地、实体 单位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与评价过程中,将所有施工子单元存在的能量形式和有害物质进 行全面、透彻的辨识与评价,辨识评价细致到作业面、工作岗位、施工个人。才能提出有 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措施,进而才能最大限度的预防、降低和消除重大危险源存在所导致的重大事故隐患,从而实现抵御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 3.4 兼顾交叉、统筹整体。 在各部门、专业工地、实体单位进行完毕辨识与评价之后,由项目部副总工办公室负责, 依据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工程整体人力、机械供需计划,辨识与评价专业、部门、 单位之间配合、协调、联系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因素,

12、如:脚手架工程与建筑、安装施工 之间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安全设施规划、布置与建筑、安装之间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 电力供应与建筑、安装之间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机械配套、运行与建筑、安装之间的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各单元部门、专业工地之间的交叉施工重大危险源因素辨识等等。 二、健全体系运行保障组织,提高体系运行工作绩效二、健全体系运行保障组织,提高体系运行工作绩效 1. 提高项目部领导认识,保障项目部体系运行骨干人员的培训投入。项目部领导班子必须 充分认识体系运行对实现工程名牌建设、平安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掌握和贯通公司标准 化管理手册、各体系管理方针、各体系运行控制目标,从创建名牌工程、平安工程

13、角度指挥、保障项目部体系运行组织建设、考核落实。 2. 端正标准化体系运行全员参与、全员保障意识。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工作是渗透到项目 部各项管理、各个施工环节的“全员工程” ,为此,必须健全部门、工地、班组“三级体系 运行组织保障机构” ,三级组织必须高度强调“部门领导、工地领导与技术人员、班组领导参与”制度。 3. 建立体系运行考核机制。实现名牌工程、平安工程,保证体系运行工作绩效,必须建立健全体系运行考核机制。 4.4.建立施工管理全面体系运行控制思维。公司实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将公司所 有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由传统管理向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过渡。为此项目部全体干部、 职工同样要转变原始管理与行为观念,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工作开始,将一切工作归纳到 体系控制框架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际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