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2204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教案__《离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1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13A)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3 离子 导学案学生:学生: 课题时间2012 年 月 日课型复习课时2主备人陈老师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教学重点1离子的形成过程。 2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难点1核外

2、电子运动的特点。2离子的形成过程。3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生阅读教师小结学生活动总结拓展。教学过程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回答分子和原子。引言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离子的知识。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2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13A)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 千万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相互 打架吗?它们在原子核外怎样排布?请大家阅读课本 P76“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段内容,总结核外

3、电子 运动的特点及排布特点。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学生阅读动画展示1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特点2电子在核外的分层排布引导学生看图 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总结由刚才的动画模拟可知: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 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 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 1 层,最多的有 7 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 个(只有 1 层的不超过 2 个)。电子排布时,总是最先排布在离核较近的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据能量高低逐渐向外层排布。板书1排布特

4、点讲解(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3)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布,(4)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8 个(只有 1 层的不超过 2 个)。过渡为了简明、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我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 图。板书2原子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氢氧氖钠镁氯质子数1810111217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3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13A)原子结构示意 图请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圆圈、圆圈内的数字、弧线及弧线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含义:a. 圆圈

5、和圆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电子数;b弧线表示电子层;c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师以上是核电荷数 118 的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大家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并分析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交流板书(2)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总结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 8 个(氦为 2 个)。由于它们均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惰性”,所以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 8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 2 个 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称为 8 电子稳定结构或 2 电子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最外

6、层电子一般少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如 Na、Mg、Al 等)。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如 O、Cl、S 等)。4由此可见,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或得到,从而形成稳定结构。那么 它们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粒子是什么呢?那就是离子。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的形成。板书二、离子的形成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 P77“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4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7、 13A)1什么叫离子?2什么叫阴离子和阳离子?3讲述 NaCl 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回答)1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补充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 4,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 数多于 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得到电子带的 是负电荷,失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得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 角用+、-表示电性,如 Na+、Cl-表示分别带 1 个单位的正、负电荷,Mg2+表示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 电荷。问题 2 的答案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

8、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补充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问题 3 的答案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 Na+);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成为带 1 个单位负电荷的氯 离子(即 Cl-),Na+与 Cl-由静电作用结合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氯化钠 NaCl。像这种由于阴阳离子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补充由阴、阳离子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NaCl、MgCl2等。一般情况下,一种金属元素与一种非金属元素相互作用时容易

9、形成离子化合物。请学生看图 410,此图形象生动地表示出了氯化钠(NaCl)这种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脑动画模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问题 4 的答案原子不带电荷,而离子带电荷。原子不一定具有稳定结构,而离子一般具有稳定结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教师板书三,离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2离子的分类:阴离子 阳离子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5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13A)3NaCl 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讨论原子、分子、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何种关系?学生讨论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2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3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结合成分子

10、。4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阴阳离子互相作用可以形成物质。提问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你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请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回答 总结讲解1一般来说金属和固态非金属还有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铁等。2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等。3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互相作用形成的物质即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硫化钾等。教师总结并板书5物质的构成大部分金属(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2)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过渡根据所学知识,我们来做练习。投影展示

11、下列练习:下面的物质中,哪些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是由离子构成的?黄冈中奥教育黄江校区6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 13A)Ne S KCl Al N2 Fe CO2 MgS Cu Ar SO2 P学生练习答案(12)由原子构成(11)由分子构成由离子构成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我们还知道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我们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是易得电子、易失电子还是具有稳 定结构时,只要看其核外电子排布,观察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即可。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排布特点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 (2)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二、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阴离子3NaCl 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5物质的构成 大部分金属(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2)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信息反馈:信息反馈: 学生今日表现: 老师寄语: 家长意见: 家长签字: 学管师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