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曾经辉煌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2181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航油曾经辉煌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航油曾经辉煌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航油曾经辉煌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油曾经辉煌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航油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组长:孙汉辰组员:杜肇瑞 孙冠南 岳虹宇 陈玮中航油曾经辉煌过,在中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浪潮中,中航油于 2001 年在新加坡成功上市。纵观中航油曾有的辉煌,与它占据行业垄断地位有关。 中航油的垄断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国内航油供应垄断,其供应占国内半数 市场以上;另一方面是上市资源垄断,率先获准在新加坡上市融资。但是垄断 好景并不长,特别是面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不利、群雄倾轧的时候。2003 年,由于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地缘政治再度紧张,加上美元严重贬 值,以及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提升原油市场需求等,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上 涨。 中航油第一次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下面对严峻现

2、实的考验。陈久霖回想当时 的情形时说,那个时候公司经营形势不好,很难通过进口贸易赚钱。因此,陈 久霖做出了加大石油期货期权交易来获利的举措。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公司参与衍生品交易十分普遍,它们的目的相当明确, 那就是利用衍生品交易来规避现货交易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其基本的模式是: 当价格上涨时公司通过买入期货合约,来规避价格上涨带来的采购成本增大的 风险,而当价格下跌时原油供应商通过卖出期货合约规避库存贬值的风险。然 而中航油一开始就目的不纯,它想通过参与期货期权交易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 期货交易,对冲风险为第一目的,这是铁律。若把大赚其钱当作期货交易的首 要目标,决策者的心态必然很坏。中航油后

3、来一系列的决策失败由此开始事实上,中航油早在 2002 年 3 月起就开始从事背对背期权交易了。 2003 年 3 月,国家批准其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进行境外期货套期保 值业务,中航油衍生品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从 2003 年 3 月底开始从事投机 性期权交易。在 2003 年第三季度前,由于中航油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判断准 确,公司基本上购买“看涨期权”,出售“看跌期权”,产生了一定利润。尝到了 甜头,不知不觉中陈久霖把整个公司业务重心向衍生品交易倾斜。陈久霖对市场的判断是主观愿望与简单方法结合的产物。陈久霖认为,如 果无法在现货上先买个低价后卖个高价,那么可以在期权市场上先卖个高价,

4、 后再买个低价,赚取其中的价差。他在分析国际原油市场上价格的历史走势后 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行的。这个判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合理的,有多年期货 交易的数据支撑。但他只是通过简单的统计学方式对国际原油市场进行分析, 没有意识到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确定性。更为致命的一点是,他没有正确认识影 响当今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基本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2004 年国际原油 价格上涨,除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中国、印度等国家对原 油的消费需求扩大以及美元贬值等方面因素的强烈影响。陈久霖的确没有看透 这些因素。他根据简单的方法,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国际原油价 格出现了泡沫,泡沫必然破灭,价格必

5、然下跌。从而根本不相信当前原油价格的上涨趋势存在长期性。此时油价仍大幅攀升,中航油所需支付的保证金急剧 增加,现金流量很快面临枯竭。而我国证监会规定,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公司 只能限制在套期保值范围内,纯粹的投机交易本身就是违规的。中航油失败的原因有如下:1.企业决策缺乏制衡机制。在面临市场压力的背景下,关于公司业务发展 方向的决策出现严重失误,在具有科学决策机制的公司中,这样的失误发生机 率很小。中航油的决策却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有重大决策几乎是陈久霖一个 人说了算,没有什么制衡机制。公司员工,包括衍生品交易人员都是从新加坡 当地聘请的外员。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谁能够对陈久霖的决策进行约束呢?

6、 公司业务主要方向转向衍生品交易,完全是他一个人拍脑袋的事。这种内部人 控制的存在,不仅导致公司经理层游离于股东的监督之外,也使得董事会对经 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形同虚设, 从而为经理层肆无忌惮地损害公司资产创造了条件。而国家虽然明令“国有企业 境外衍生品交易只能做期货套期保值”,但监管并不到位,实为一纸空文,在陈 久霖那里形同虚设。没有一个良好的决策机制,决策水平自然不高。陈久霖一 人决策的失误,一步步将中航油拉入期货市场的漩涡之中。其次,整件事情之所以到最后难以收拾,陈久霖之所以一错再错,在市场 中犯下大不韪的“六宗罪”,与该公司以及母公司的风险监管

7、失控因素有莫大 关系。 中航油公司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并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但是, 并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风险管理手册的内容本身让人 引起歧义的地方很多。例如,尽管风险管理手册中规定了最高风险不得超 过 500 万美元、对所有产品敞口仓位的限量设定为 200 万桶,但并没有制定超 过限额和仓位的确实有效的应急机制,如越级汇报、强制平仓、交易员和风险 控制员必须离职等。 看似授权有制度但是缺乏监督缺乏执行操作性,看似有善 后但是却未能有效地减少损失,此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一方面,是众多牵涉 公众利益国家利益的大型企业走向海外,开疆拓土,商场博弈。另外一方面, 是滞后的管理机制,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的良性互动。亟待建设完善。 因此我们应该强调公司权力制衡机制。强化懂事和经理层的责任意识,强 化实行经理层的董事会授权制,依法明确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权限划分;强化公 司运作的透明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董事制度,以及监事会的职能,健全监督机 制。同时,要科学设计经理层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实现权衡经理层利益条件 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最后上市公司也要及时、对称、充分的披露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