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后迷失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1438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桶金后迷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桶金后迷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桶金后迷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桶金后迷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桶金后迷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桶金后迷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桶金后迷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桶金后迷失(2011-10-31 23:54:31) 标签: 中国第一桶金迷失创业精神财经分类: 经营战略架构 BSA 一家化学制品与服务公司快速崛起并赚的第一桶金!创业者很有思想,并且通晓天文地理和行业专业知识,在快速崛起的汽车后服务市场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经历了 3 年迷失后仍旧徘徊没有找到真正地出路,但是开始停止“第一桶金”后亏损。这是任何创业型公司必然发生的“第一桶金后迷失”现象。依据华景咨询()在高成长企业领域丰富经验积累和研究,结合这家公司分析一下“第一桶金后迷失”现象和发生的原因。一、公司宝贵的生产性资金开始生活化。这位企业家非常考虑社会与集体利益,乐于与股东及创业伙伴分享。

2、随着公司逐步解决资金瓶颈以后,创始人开始通过转移费用、提高福利、改善薪酬和增加奖金额度等手段,为创业集体发了大量钱财用于生活改善,买房子、娶媳妇、够车辆、办户口等等,一方面让大家体会创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表达个人人品可靠。更为严重的是,引进一批具有强烈生活需求的中高级管理者或处于职业困惑期的合作伙伴,这批人以高薪换取忠诚,以开放换取合作(但不是以再创业来提升自己和企业,而是要么养家糊口、要么改善个人生活、要么以家庭为核心),这也是生产性资金生活化另外表达。结果呢,公司创业氛围减弱生活氛围增强而使公司失去第二次爆发力的机会,还有使公司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产性资金。二、公司宝贵的实践性作风开始思想

3、化。这位企业家在创业阶段非常孤胆,带领着一帮只有执行力,没有思考力,更没有组织力的人们,成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等到公司具备条件后,大量组织研讨会、分享会外,引进大批具有中大型企业经验和理论素养的人,与创业家“共同思考”。甚至创业者对具有“在共同思考平台”上的人才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比如合作顾问公司老板甚至所派遣顾问战略盲点和思维局限,专程安排具有创业经验的其他顾问到现场了解情况被拒绝,以表现出“对人才、对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才”的尊重和鼓励,甚至把具有共同思考的各种来源人拉到身边,直接将“顾问”变为员工。这批“专家级员工”的贡献模式,导致企业充满了“思想力”,而那些具有行动力的创业者们失语于内部会

4、议、课堂等。这家创业公司的思想化表现:“以规范目标与预算管理模式来代替集体试错后快速调整”、“以品牌管理和电子商务模式来代替人海战术的短兵相接”、“以思想统一和模式统一来代替行动统一”等等。但是越来越乱后,更加生产了“思想饥渴”。三、公司宝贵的成长性理念开始终极化。这位企业家使依靠客户合作起家,借助一两家大客户拉动销售量而崛起,这决定了公司生存能力不安全,开始拼命“多渠道拓展、多客户发展、争夺客户的客户为自身客户”等模式来弥补“企业家的不安全感”。甚至只有大公司才能寻求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尝试,结果收效甚微。这更加增加了“企业家不安全感”,开始寻求大公司发展模式,动辄“IBM 如何、联想如何”,这

5、也给上述“思想化、生活化”的人缔造生存空间,导致创业阶段思想开始丢失等等。这种结果导致大家寻求终极性企业解决之道,忽略了中小企业的战略是成长性、阶段性的战略思想。好在这位创业家,以创业直觉开始意识到“不要妄图独立发展客户,要借助产业合作来发展产品”(从品牌开始回归产品),但可惜地是,创业家仍旧没有意识到“第一桶金后迷失”的“战略思想错误实质”,否定不能做什么来寻求企业在发展之路仍旧处于迷失,只是“后迷失”知道不能做什么(备注,想做很多事“前迷失”)。为什么呢?核心错误,忽略“第一桶金”后的“战略阶段性”特征,背离企业成长规律。为什么呢?一、轻视“第一桶金的真实投入资本”,盲目乐观预测再成长所需

6、投入。忽略再成长所需要的更大投入。这位创业者自著名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从事相关和类似行业,包括做工程师、做职业经理人等等,这些经验、资源的资本化没有作为第一桶金的真实来源,简单认为产品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但是这些思想家所构成第二代创业团队连产品都不了解就盲目地说产品增值空间不大,开始纵容企业家从事“品牌细分、渠道细分、战略化管理”等等。放弃研究第一桶金的成功模式。第一桶金成败还有一条,就是以股权换市场,但是在再成长阶段开始希望以模式换规模、以人才提质量等。资金成为产品竞争力强化和业务规模化资源,与创业精神资源一道,从一个力量发展两个力量,本该把业务继续规模化,产品能力继续扩大化。“点点滴滴

7、的进步=公司战略”,反而采取了大踏步战略思路,导致措施良机。以我的经验,创业企业第一条战略就是“资源成长”,尤其是资金资源和产品能力,也就是说“塑造战略条件”本身就是最大的战略,因为创业企业的没有优势只有劣势(因为他们与更好地目标企业去对比)、没有机会只有威胁(因为他们与更大的目标市场预测),这个阶段战略就是“积累资源使自己不死、培育能力使自己比昨天强”,可惜采取种种措施都是“分散资源、流失资源”,与优势和机会培育背道而驰。曾经有一位深谙创业企业规则的人士甚至发怒地说“干部滚到市场一线去,不要再总经理办公室谈建议”,但没有得到实施。二、背离“创业企业成长路径和规律”,盲目乐观追求“终极战略”。

8、创业企业成长路径非常清晰“产品业务线产业(产品+同行)企业行业(产品+市场)”,简单地说就是产品才是其存在的价值,无论这个产品多么容易生产,多么没有特色,还是有没有做好的空间;围绕这一产品的销售增长和成本费用降低,才是再成长阶段最需要的。等到具有主打产品了,再辐射扩大产品,无论扩张产品对这个企业家 20 年从业经验来说多么简单。至少让所有员工熟悉这个产品,理解产品所需要的工作要求,因为“产品决定权利”。在创业家眼中简单的产品对那些外行员工来说是多么抽象,对成熟企业成长的品牌专家来说多磨微不足道,这恰恰是最需要改革的,因为“客户决定责任”,客户就是要他们微不足道的产品贡献,这家公司才存在才发展。

9、但是“思想家们”却使这家公司存在价值“背离客户需求”,开始像一家优秀的企业但很多优秀企业做不好微不足道的产品。等待业务线(销售、生产、采购、收款四件事)觉有相当占有率后,在讨论产业出路和产业创新,等待产业创新把业务再推到“前三位”位置上再讨论“企业创新”,然后再讨论行业创新或市场创新。“思想家们”美妙的战略思维都是建立在行业创新基础上的,看到这个问题的外部朋友还被判断为“不了解企业,不支持朋友工作”,连“计划与供应链”部门建设推动交付周期缩短这个简单的方案都搁浅,反而忙于电子商务发展和股东引进。创业企业能力路径更要小步快跑的“微能力”:产品背后服务,比如包装稍微好点、交付稍微快点、库存稍微小点

10、、成本费用尚未低点等等“微能力”,而不是“战略性长能力”竞争优势、新模式、新科技等等。这些产品的职位支撑是否建立,职位的微贡献的人员支撑是否建议,微小是否学会;管理上也是既有销售模式是否有更多人去做,而不是新模式是否有人会做;既有职位和人员的班组长是否拥有并善于班组操作,而不是经理、总监级水平;部门建设也是强化产品规模的建设。创业企业资源路径“财资源”培育“软能力”,薪酬低 10%能吸引人才这就是创业精神巨大感召,费用成本低 10%就是产品创新突破共享,客户协作和内部协作周期缩短 20%就是管理能力,得到客户 10%满意度提高率就是品牌绝对优势。“阶段性+微能力+财资源”,强化客户需求,更强化

11、存在价值。有朋友多次讲解中国第一代创业家的独特招数都被理解为大招数,其实始终围绕这些原则开展,可惜没有被理解,当做故事或神话。三、错位“创业成长组织的人才使用”,盲目乐观追求“思路追求出路”。任何创业者在清醒时刻都是知道一个原理“创业公司本身没有出路,只有走路才有思路”,有位朋友提出来“手脚比大脑更聪明,不要拿擦自己屁股没擦好的纸巾去擦老板的嘴,不要拿照不到自己的尿去洗涤老板的脑”。但是这家企业在“第一桶金迷失”下,扼杀创业精神,塑造职业精神,增加再创业成本时间浪费和信任透支。核心是创业家犯下三大用人错误:1、创业家错误使用自己,把自己当做大哥式好人。创业家就是对客户、对员工有用,无论其像“乔

12、布斯”一样集权还是像“韦尔奇”一样苛刻,都不重要,就是能把其他带大,能把产品做好,能以企业需要调整自己。这位创业家首先要从“工程师+客户经理”转变为“略懂社会学得人际关系专家”,而不是首先成为产业专家精通客户、熟知技术、看透趋势。其二,战术性措施不要被战略性错误所淹没,这位企业家看到这个行业有得做就可以啦,然后提高销售战术而不是营销战略、交付战术不是供应链战略、人员战术而不是人力资源战略等等,这些战术级措施是参与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在办公室讨论出来的。创业常识告诉我们,产品创造业务线,业务线塑造产业,产业塑造企业,企业塑造行业,这一逻辑被无端跨国很多步骤。2、创业家错误使用成熟环境成长

13、的专家,增加成长阻力,降低创业活力。企业组织成长是一步一步的,“勤者居下、能者居中、贤者居上、智者居侧”。基层建设薄弱,忽略成长企业基层“活力比能力重要”,基层培养是市场教会的不是主管教会的;中层就是业绩选拔出来的能力,高层就是员工和客户尊重的人。但是这家企业选拔大量智者来管理基层员工,使这家企业受尽苦头。但是创业家关注“以人情替代责任,言谈替代行动,论证代替试验,积累代替开发”等等,使组织未能觉醒。3、创业家错误管理了组织成长,导致“以理论代替问题来启发团队头脑”的无休无止的讨论和碰撞,更导致“以思维共享代替行为共振”的组织能力培育原理,还导致“以创业家需要代替业务需要的人才引进”。创业企业常识告诉我们,创业智慧来自一个又一个现实难题和具体问题,这些难题的解决和问题的克服才能培育出经营人才身处过程扎根业务;创业组织合作,是行动彼此补充配合而不是心地聚合,虽然心是根本,行为为枝叶花果;创业组织选拔管理首先选择这些一线干活的人所需要的人,而不是企业家所需要的人,导致企业家被绝缘。【这是被抽象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偶然】告诫我们,微企业不能当小企业做,小企业不能当中企业做,中企业不能当大企业做;也提醒我们创业者,我们创业还在路上,走创业路就不要急于上康庄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