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081432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问题第 3 章公允价值计量下东风汽车盈余管理评价 3.1 东风汽车基本情况介绍 3.1.1 东风汽车简介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汽车,创立于 1999 年 7 月 15 日,1999 年 7 月 27 日,其股票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为 200000 万股,注 册资本为 200000 万元。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汽车事业和动力总成事业。公司经营范围:汽车(小轿车 除外) 、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铸件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机械加工、汽 车修理及技术咨询服务。东风自主品牌轻型商用车已形成东风凯普特、东风多利 卡、东

2、风福瑞达、东风金刚、东风皮卡、东风莲花、东风御轩、东风奥丁、东风 瑞骐、东风帅客、东风御风、俊风微车等全系列产品;日产品牌系列轻型商用车 已形成帕拉丁、D22 皮卡、凯普思达、NV200 等产品品牌,计 2000 多个车型。产 品结构覆盖轻型载货车、工程车、轻型客车、客车底盘、皮卡、SUV、MPV、CDV 等全系列轻型商用车。事业布局于襄樊、武汉、常州、郑州、十堰等地,计 20 余 家分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轻型商用车制造商。公司拥有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 轻型商用车研发、设计、实验一体化的商品研发院,工程技术人员 300 余人,具 有比较雄厚的商品研发实力。 公司持有 50%股份的东风康明斯发动

3、机有限公司,技术上与欧美市场同步, 是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中重型动力生产基地之一;公司持有 51%股份的东风轻型 发动机有限公司,主要生产 2.5-3.0 升日产、东风两个品牌的 ZD30 系列轻型发动 机;公司司持有 51%股份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走东风、日产双品牌战略发 展之路,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端皮卡生产基地;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风轻型商用车 营销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汽车行销领域第一家合资公司-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 公司,全线销售东风凯普特、多利卡、福瑞卡等轻型车产品;公司持有 90%股份 的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客车底盘及系列客车,产品批量出口俄罗 斯、乌克兰、埃及、越南等国家

4、。其中,客车底盘销量位居国内行业第一。公司 同时致力于新能源环保节能车型的研发。重点专注于纯电动车型。已开发多款新 能源车型并已投入到各地示范运营中。 2009 年 12 月 19 日,公司基于年销量突破 20 万辆以及前两个 5 年计划的跨越 式发展基础上,发布第三个 5 年发展计划即“新 315 计划” 。根据计划,到 2014 年, 公司动力总成年销售 30 万台,海外年销售汽车 10 万辆,整车年销售 50 万辆;以襄樊、郑 州、常州三大基地协调发展为基础,确保在东风集团内销量贡献度超过 15%;确保在轻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 15%。 公司愿景: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轻型商用车和动

5、力总成制造商。 公司核心价值观:对股东、对客户、对员工、对国家和社会、对合作伙伴、 对环境等负责。 3.1.2 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数据 企业会计准则 2006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施行,本文对东风 汽车 2007-2011 年度的主要经营业绩和财务数据列示如下,以展示其经营概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 年以来东风汽车的营业收入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 2007 年的 108.29 亿元到 2011 年达到最大值 213.93 亿元。除 2011 年以外,利 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 4 个指标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 2009 年达到

6、最小值,之后在 2010 年达到最大值,而 2011 年除 营业收入有所上升外,其他各项指标比 2010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2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章选取的基本评价指标旨在从整体上对公允价值计量下东风汽车的盈余状 况进行评价,对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初步判断,接着通过具体分析公 允价值计量对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影响方式,设计了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评价指标, 并根据各指标的计算结果,来分析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行为。 3.2.1 基本评价指标的设计 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两部分构成,其中,营业利润能较好 的反映公司

7、的日常经营活动业绩,通常将其作为持续性盈余的代表。而营业外收 支净额往往是由一些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事项产生的,具有暂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不能持续到未来。通过计算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之比,可以反映东风汽车 盈余的持续性,该指标值越大则表明盈余持续性越好。 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当期营业利润当期利润总额100% 2.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虽然与公司 的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这些损益的性质、金额或发生的频率等方面的原因,以 至不能真实或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以及各项收入与支出的确认情况。通 过计算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够

8、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公司盈余 的持续性,该指标值越小,表明公司盈余的持续性越好,若该指标值较大,则表 明公司可能存在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比重当期非经常性损益当期利润总额100% 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净利润这一指标体现的是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下公司的经营成果,既包括已 实现也包括未实现的损益。不同的经营期间,公司对销售产品的方式、信用政策、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都可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由此而产生的利润,可能相 当一部分未伴随有现金的流入。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的是收付实 现制下公司的经营成果,反映了公司现金收付的真实情况。构建以应计制为基础 的

9、净利润与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比作为盈余现金保障倍 数,可以反映公司盈利的现金保障程度。若该指标呈上升趋势,表明公司的盈余 状况得到改善,若呈下降趋势,则应关注公司盈利的真实性,看是否有人为操纵 的可能。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当期净利润 4.净利润现金差异率 从理论上讲,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时,若市场的诚信基础较好,权责发生制 下的净利润指标要比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指标更好,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试图掩盖其真实经营业绩的公司来说,净利润很容易被操 纵。而现金流量指标产生于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之上,且需由信用度较大的第三方 机构银行提供原始的数据

10、和相关凭证,因此我们通常认为和净利润指标相比较而 言,现金流量指标具有较高的真实度且不容易被操纵。然而,由于收付实现制的 存在,现金流量指标在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样,在分析 企业的经营业绩时,就面临一对充满矛盾的数据:净利润,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 经营业绩却易于被操纵;现金流量,不容易被操纵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能力较 弱。净利润现金差异率这一指标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耿建新等(2002)指出, 对存在盈余管理的企业来说,净利润指标会被抬高,但现金流量情况会因不易被 歪曲而得到比较真实的反映。两者差异的变化情况对我们发现盈余管理行为有较 22 强的指导意义。由于净利润与经营现金

11、流量的计算口径不一致,所以在计算净利 润现金差异率的时候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调整。 净利润现金差异率(净利润调整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上年总资产 调整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取得投资收益收到 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5.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平均普通股每股所获得的现金流量,隐含了公司所能够 支付给股东的最高现金股利数。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弥补了每 股收益指标不能反映每股现金含量的缺陷。每股收益,是指公司某一期间净利润 与股份数之比,能很好地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但不能反映每股的现金含量。

12、将 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当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每股收益时,说明 公司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为公司带来充裕的资金,每股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高。 反之,每股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低。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股本 3.2.2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指标设计 我们通过分析受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利润表项目其他综合收益占综合收益总 额比重,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 重来进一步考察公允价值计量下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指标设计如下: 1其他综合收益占综合收益总额比重 公允价值计量使利润表的结构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第一个变化是从 2009 年开 始

13、,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 财政部在其于 2009 年 6 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中引入了综合 收益的概念。要求企业在利润表中增设“其他综合收益”与“综合收益总额”两 个项目。1980 年,FASB 在其颁布的第 3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 企业财务 报表的要素中将综合收益定义为:“在某一期间,主体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 发生其他事项时所引起的权益变动,包括这一期间内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外, 其他一切权益上的变动” 。在我国,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 3 号的规定,综 合收益总额由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两部分构成。其他综合收益是指根据企业

14、会 计准则的要求,未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在扣除其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准则要求企业将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在 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详细披露,并提供当期转入损益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 金额的信息。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和损失、按 照权益法核算的在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中享有的份额、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 23 生的利得或损失、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等项目。 其他综合收益占综合收益总额比重当期其他综合收益当期综合收益总额100%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 公允价值计量给利润表结构带来的第二个变化是在利润表中增加了“公允价 值变动损益”

15、项目。在企业会计准则 2006中,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的初始确 认和后续计量中有大量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 应当采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因初始确认类别的不同而 不同,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影响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他按摊余成本计量。除持有至到期投资与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重分类外,其他金融资产之间不得进行重 分类。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现行准则将部分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金 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既会产生利

16、得也会产生收益,是对传统的实现原则与会计 收益观的突破,能在财务报告中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投资收益状况,增加会计 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但是,由于这类金融资产的计价对市场状况的依赖程度很高, 资本市场和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影响企业的财务报 告,理论上讲将加大企业收益的波动性,在财务报告中引入更多的风险信息。同 时这也为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空间。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企业可根据市 场情况的好坏通过持有大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调节报告期的收益。金融工具准 则执行过程中通过对金融工具分类环节的操作也将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金融工 具的计量与其分类有密切的关系,而分类的标准是管理层的持有意图,具有很强 的主观性。金融工具是以公允价值还是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 具其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都离不开管理者的主观判 断。企业可能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来人为的创造账面利润,这也将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例如,企业可以在初始分类时将某 项金融资产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