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1281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争学术知识 浅谈法学之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转) 关于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问题。很当然的提到了辛普森案件,辛的胜利,除了超级律师团,好像是叫做梦幻组合什么的无罪辩护之外,大大多半都是因为美国司法制度要求的程序正义才会使辛得以自由的呼吸吧。如果这件事碰巧发生在中国,那么,结果可能还会这么乐观么?呵呵,可以看看佘祥林案件你就明白了。我们在呼吁司法公正的时候,是否做到了程序公正了呢?我们不敢说保证了程序公正就一定能做到司法公正,但是,一定意义上的程序公正会给司法公正做好铺往公平公正的路。 一、概念及其依据 size=+0 刑事诉讼中的客观真实指的是司法机关所认

2、定的有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事实,必须与客观上实际存在过的事实相一致,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就是要求司法人员的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客观真实理论的持有者认为,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世界是可知的,客观事物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所以,通过证据的收集等活动就一定可以查清案件的客观事实,查明案件的客观真相。在我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就是客观真实注意。它根植于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法律文化和观念之中。重结果轻形式,是中国法律的一大特点。正如韦伯所说:“中国人寻求的是实际的公道而不是形式上的法律“。size=+01 所谓法律真实是指公、检、法机关在诉讼证明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应当符合实体法和程

3、序法的有关规定,应当达到从法律的角度可以认为是真实的程度。而证据本身的偶然性、可变因素、主观因素,使我们所得到的事实失去了根本的客观性,诉讼中所呈现的并最终为法院认定的事实乃是经过证据法、程序法和实体法调整过的、重塑了的新事实,这种新事实因为不可避免地渗透了人的主观意志,是仅具诉讼意义的事实,因此仅属于size=+0“法律真实size=+0“。而且,就唯物主义认识论看来,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东西是不能被我们所完全认识的,或者说不能短期内被我们所认识的。所以,我们只能达到法律真实,客观真实只是我们的一种理想状态。 size=+0 二、二者的关系 size=+0 在法律真实和绝对真实之间的取

4、舍上,人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毋庸置疑,人们追求的是绝对真实,那个时候也没有法律真实这一概念。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探知事实的真相,能够得到案件的真实情况,那就是唯一的目的。 size=+0 关于法律真实和绝对真实的讨论是在近代才产生的一个话题,进入法制社会以后,法律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重要准绳,成为规制人们行为的共同准则。因此依据法律来探求真实即法律真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人类进入了法律真实的时代。只要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就认为它是真实的,而绝对真实是不可企及的。 法律真实的观念起源于英美法,现代的英美法国家大多把程序正义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

5、指导原则,把法律真实作为他们的目标。他们认为,刑事诉讼中的真实只可能是相对的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的真实。刑事审判的目的,不是去追求那些可望而不可及得绝对事实,而是通过建立一种公正的、科学的和人道的程序,使那些可能受到裁判的人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size=+02 size=+0 size=+0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采取的是哪种观点,他们都没有否认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虽然两者在有的时候是矛盾的,但是更多的时候,二者是统一的,互补的。 客观真实观的优点在于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强调了事物的可认知性,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就会尽可能的去发现案件的客观真相,以达到弘扬正义、惩治罪恶的目的。客观

6、真实注重结果的公正性,以求达到真实的公正,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大目标之一。 法律真实观更多地反映了诉讼认识的特殊性。诉讼认识是一种回溯性证明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是以发现客观真实为目标的,但在具体判断时,我们却只能以客观真实理念指导下的更合乎情理的结论作为提起指控和裁判有罪的标准。法律真实观并不否定裁判者认定的事实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可能,但法律真实观认为,在具体裁判时,要求裁判者必须如实反映客观真实却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二者各有优劣,客观真实是我们每个法律人的信仰和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法律真实是我们所得到的一种现实的结果。在大多数的时候,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是统一的,客观真实观所得到的客观

7、真实与法律真实所得到的法律真实是一样的。二者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差别,只是得出结论的理论依据不同而已。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更多的时候,二者的重点是同一的,并没有什么分歧。而我们所讨论的真实在二者有分歧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法律本身所要追求的就是稳定、秩序,而如果我们只追求法律真实,那么,对同一个案件,不同的法官就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我们不否认法官有自由裁量权,但是舍弃客观真实只追求法律真实势必造成法律秩序的混乱。我们的社会传统、历史传统历来是强调客观真实的。国外的很多学者也是持此种观点的。所以,处理案件,我们的基本理念还是应该达到客观真实,尽管这是个法哲学上的理念,但是这一理念是绝对不能丧

8、失的。 和前边说的一样,我们对什么都不能固守。时代都有它的特色,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案件多如牛毛,如果一味的追求客观真实,那么可能有些案件几年都断不了案,这种迟来的正义有的时候对受害人来说可能已经是无关紧要的了,这也是违背现在我们追求的效率的原则的。所以,法律真实也是不能缺少的。至少它是客观真实的一种补充。 三、证据规则的变化 size=+0 关于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之争,现在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证据规则联系在一起的。size=+01963 年通过“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确立的米兰达规则在追求法律真实和程序正义的时代成为了刑事诉讼证据的一条黄金准则,也是追求程序正义的最重要的体现。著名的辛普森案件就是因

9、为程序的不合法而最终使辛普森逃脱了刑事上的追究。罗尔斯在论述程序正义问题时曾经提到过刑事诉讼只能达到不完善的程序正义,这是因为“如果法律被仔细的遵循,过程被公正的引导,还是有可能达到错误的结果。一个无罪的人可能被判作有罪,一个有罪的人却可能逍遥法外“。3所以,刑事诉讼不能不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这种尴尬尽量的减少,那就只能是尽可能的去发现事件真相,通过正义的程序来强化人们对结果正义的信仰。 现在,我们国家也都很热衷于讨论程序正义这一问题,要引入米兰达规则,但是,这些学者却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规则背后的内容都是在悄悄发生变化的。还有,我们固然要与世界接轨,但是我们也不能丢弃

10、自己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我们应当建立在解决自己现实的问题上面,有些问题不是仅仅引入什么规则就是可以解决的。据朱苏力教授所说,现在的米兰达规则与七八十年代的米兰达规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英美国家在确立了米兰达规则之后,也并不是为米兰达规则马首是瞻,在有些案件中,他们也并不是按照米兰达规则来处理的。而到了现在,他们开始更多的在米兰达规则之外寻求解决方法,米兰达规则已经空余其表了。size=+0 而我们的学者现在要求引入的是美国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却以为这是这是何等的先进,何其哀哉。 size=+0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在侦查过程中保护人权,尊重任何人的权利和尊严,包括犯罪嫌疑人。但是我们要保护的不仅

11、仅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还要保护受害人的权利。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怎样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他们的人权,维护他们的尊严,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群体受害人。受害人因为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而是自己受到了身心和财产上的损失,公安司法机关有责任通过自己的侦查审判行为惩罚犯罪,使受害人得到赔偿,使他们的不满得到消除。受害人就有因为自己的受害而取得赔偿、要求凶手得到惩治的权利。二者相权取其重。当这两种权利面临着冲突的时候,如果我们死板的固守什么规则,使诸多的罪犯逃脱于法网之外,这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吗?这就是法律的目的吗?程序的设置能违背我们设置法律的根本宗旨吗?如果这样的话,法律不就成为了某些犯

12、罪的华丽的保护伞了吗? size=+0 我们说,要保护人权,但是,从宪法的角度来讲,对于人权又是有不同的理解的。隐私权属于人权吗?当我们因为窃听了犯罪嫌疑人的一个电话而获取了重要证据,难道可以因为侵犯了其隐私权而让证据失效让犯罪人逃脱?我们的法律是用来维护人民利益的,究竟如何,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人民的看法,学者不能仅仅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人民身上,人民不需要学者的启蒙,人民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size=+0 其实,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人们对证据规则的认识都在悄悄的发生变化。现在有很多人主张即使是非法取得的证据,只要证据是真实的,那就是有效的,法庭就可以采纳。而对于程序的违法,并不影响

13、证据的有效性,只要对于采集证据时的违法行为给与相应的制裁就可以了。而且,现在对于警方引诱犯罪得到的证据也有很多讨论,也有很多人倾向于有条件的在一定的限度内承认其合法性。我想,这都是在现在的环境里我们对于已有的证据规则的再反思。 结语 size=+0 我们看到,证据的规则和米兰达规则都在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在向客观真实倾斜。 size=+0 我们强调客观真实,但是却没有放弃法律真实,没有忽视程序正义。我们所要求的客观真实是在程序正义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所追求的客观真实,是在保护人权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反对通过对人身迫害的方式、反复以刑讯逼供来获得证据,我们只是要求对于程序正义下的规则作

14、出适当的限制,不能一味的固守,应当根据实际作出变化,以尽可能的追求客观真实为目标,当二者冲突的时候,应当权衡利弊得失。有人说牺牲一部分实体利益是程序正义的必然结果,那么,既然要牺牲一部分利益,那就应当看看是牺牲哪一部分更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整体的利益,而不能注重了程序正义,而忽视了其他许多更重要的东西。我们在讲程序的时候,视野应当更加宽广一些,应当在整个法制的背景,在整个法律所追求的目标之下来综合考虑,应当符合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要求。 size=+0 其实,对于马泰依,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说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为了自己的一个诺言,为了追求客观的真实,却付出了太多,或许,这也是那些崇尚法律真实者的一个

15、很有利的证据。但是,我想,他的这种追求依然是值得我们崇尚的,依然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只有内心充满正义,以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我们才能更完美地做到发现真实,同时也实现法律真实,让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真正的达到更多的一致,这才是作为一个法律人所应当有的追求。 http:/ 15:59:56 筑思 (博学于文,筑思以行。) 实体倾向合理性分析 唐勇 (2003-5-15) / 已阅 7054 次 实体倾向合理性分析 唐 勇 内容提要:在法律的全球化过程中,基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产生了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争。在一些学者的眼里,实体正义往往带有落后的、对人性摧残的因子,而受到了批判。本文试

16、图用实体倾向的概念,阐述对实体重视在中国乡土背景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实体倾向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一、导言 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 ,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它往往与理性、自由、平等、安全、共同福祉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联系在一起,随着法经济学的诞生与兴起,正义又具有效率之维。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法律制度的全球化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法律观念和现象在各国之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出现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差异撞击下的火花。由于程序正义的可视性,并且受到西方特别是美国法治“近乎完美“的影响,学者往往视实体正义为落后的价值取向,并与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乃至司法腐败划上等号,更有甚者,认为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主张实体正义。 笔者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