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81198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研究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研究”课题实验课题实验工工 作作 报报 告告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广元市苍苍溪溪县唤马镇县唤马镇小学小学课题组课题组一、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思路一、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思路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教书育人” 、 “管理育人” 、 “服务育人” ,而对“文化育人” 、 “环境育人” 、 “活动育人”则不太重视。其实,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价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

2、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以科技、知识、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数量和质量。基础教育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素质,调整教育目标,开发教育资源,转变教育教学方法等旨在提高育人质量,提升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的潜在作用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纳入重要日程,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共识,在全方位多渠道打造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润物细无声作用和潜在效能越加凸显其重要性,人的多维化素质培养,仅凭潜移默化的大众性思考渗透和自发性的个性锤炼不能满足时代的高要求,尤其是文化与精神的超前性发挥,应该使之成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行为,教育既要容忍学生个性的“缺点”,又要从教师的多元性2培

3、养和学生的多向性发展出发,控制和利用校园潜在的、可持续的育人价值,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与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整合,创造友爱、宽容、激励、鞭策性的校园文化主流,为社会、教育、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种独特风貌,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无声教育的感染作用。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到精神,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为可持续发展奠基。因此,我校提出了“加强

4、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育人”的办学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为解决农村学校特色发展,打造品牌,拓宽育人渠道与方式,开放教育的时空,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人品,学校于2001年5月向市县教育局申报了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的科研课题,2001年10月得到了市县教育局的认可,被确立为广元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科研课题。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旨在创设文化育人氛围,探索文化育人理念,积累文化育人经验,构建文化育人模式;旨在培养学生个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二、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二、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31、课题研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顾问小组刘世民:四川省师范大学副教

5、授冯兴辉:广元市教科所副所长赵洪文:苍溪县教研室主任杨仕其:苍溪县教研室副主任邓家勇:苍溪县教研室副主任贾 勇:元坝教育督导站主任刘安坤:元坝教育督导站教育专干2、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组 长:邹法林(苍溪县唤马镇小学校校长)副组长:范才宗(唤马镇小学校副校长)成 员:刘沛林、张天罡、吴 盛、张 波、王春先、苟华明、刘小平、寇含平、王勇国具体分工:(1) 、邹法林、范才宗负责对总课题的论证、总体方案的设计和管理。(2) 、张天罡、刘沛林、吴盛负责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3) 、寇含平、张波负责各子课题的制定与研究。(4) 、朱朝兴、刘小平负责各年度研究实验技术指导工作。三、实验研究的

6、目的三、实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旨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4使校园环境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的“三大功能”于一身,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等到心灵的净化,使学校环境建设不断发展、规范和完善,更显其层次和文化内涵。本课题的研究,让校园文化发挥导向、陶冶、凝聚、辐射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影响。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拓宽学校育人渠道与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品,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一同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校园文化育人的“三大功能” 、 “六种模式” (学科渗透式、活动体验式、主题报告式、专项训练式、榜样激励式、辐射带动

7、式)和“六个途径” 。在研究中,我们力求以最优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教育有理、有序、有效地开展,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成长为有较高文化品位,有较好心理素养,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使学生既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扬帆弄潮,又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四、实验研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四、实验研究的原则和理论依据(一)研究的原则(一)研究的原则1、研究内容要突出“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课题实验研究要以依据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求、学校的实际,以学生的生命成长(学习、生活、活动)为平台,健全“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8、、 “行为文化” 、 “制度文化”四个内容体系,整合“教5书育人” 、 “管理育人” 、 “服务育人” 、 “环境育人” 、 “活动育人” 、“文化育人”六个途径,实施“学科渗透式” 、 “活动体验式” 、 “主题报告式” 、 “专项训练式” 、 “榜样激励式” 、 “辐射带动式”六种模式,体现“陶冶人” 、 “教育人” 、 “培养人”三大功能。2、研究方法要灵活多样,突出实效在课题研究中,针对不同的阶段内容、不同的参研人员,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可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检索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以实效、易操作、出成果为落脚点。3、研究目的要特色鲜明,凸显个性校园文

9、化育人模式的研究的宗旨:一是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探索育人理论,积累育人经验,构建育人模式;二是健全“四种文化” ,拓宽育人渠道,丰富学校内涵,促进师生成长;三是凸显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品牌,实现跨越发展。4、研究成果要易于推广,能产生社会效应。(二)研究的依据(二)研究的依据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 中小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10、要求的建设者6和接班人打好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做贡献。在实验中,要突出“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步把学校办成学园、乐园、生态园的新型学校,培养具有远大理想、顽强意志、创新精神的现代人;建设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具有传承性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化环境与和谐发展的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还有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让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五、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及主要措施五、实验研究的步骤、方法及

11、主要措施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文化氛围育人为平台,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深刻认识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二是探索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三是摸索总结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四是整体构建校园文化育人的行为模式。重点工作是健全“四种文化”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拓宽育人渠道,整合育人模式,运用科学方法,促进师生成长,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一)(一) 、研究步骤、研究步骤该课题,学校原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于 2001 年 10 开始,2003 年 5 月结束。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主研主员的变动、学校班7子的调整、研究内容需进一步细化等原因,经教育主管部

12、门同意,适当调整了研究计划及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1 年 10 月2002 年 8 月)组织全体参研教师召开动员会三次,调查该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情况,收集整理相关理论知识及校园育人存在的问题,收集资料 300 余页。同时成立了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研究的实施方案,健全了课题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课题研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02 年 9 月2008 年 12 月)本阶段,根据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参研教师继续深化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对课题进行深入讨论,逐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发展规律,初步构建了育人途径

13、、育人模式,深刻认识实验目的,全面体现校园文化育人的“三大功能” (陶冶人、培养人、教育人) 。第三阶段:成果整理阶段(2008 年 2 月2009 年 5 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归纳理论认识成果,梳理成果体系,规范整理研究过程资料、研究成果资料,归卷归档,并撰写实验工作报告,迎接市县检查验收。(二)实验方法(二)实验方法1、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公正。82、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

14、段工作。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说明中具体情况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4、成果提炼法:全面收集、展示学样我、教师、学生在各个阶段创造的成果,不断深化课题实验,不断打造学校品牌。此外,本课题研究还将采用调查法、实验法及文献法,吸取国内外教育先进教育思想及成功教育经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三)主要措施(三)主要措施六、实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六、实验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一) 、理论性成果、理论性成果 1、深化了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景点布局、绿化美化、物品摆放等物

15、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校园人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9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是实现学校教育最大绩效的关键,对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办学品位、推动学校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健全了校园文化内容体系一是建构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建筑景点、室内布置、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外在的标志,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二是锻塑了具有凝聚功能的校园精神文精神文化化,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人际关系以及校园人的价值取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三是规范了具有教育功能的校园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创新了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丰富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