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1183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外资并购与产业竞争看到这么多听众关心这样的题目,我非常高兴,我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了,在各个场所、各个城市,并购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圈里最活跃的主题。并购几乎成为一种群众运动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至少将有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这个事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丰富是有好处的。首先讲一下重组中国产业地图。没有人按照地图生活,但是在生活中不可能离开地图。我们要参与并购,研究外资并购,首先了解我们处于什么位置。首先需要中国的产业地图,中国的产业地图应该基本描绘出中国各个产业基本的骨架结构。现在媒体上大谈全球并购的高潮是一个误解,三年前全球并购达到高潮,今天正在走下坡路。现在全球并购正处于吸收整

2、合阶段。2001 年起,并购的数字下降,而且规模降低,甚至当年最大的一些并购案正在面临分拆。并购一般来讲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百年前的横向并购,实际上是合并同类项而形成了大产业。第二阶段是垂直的并购,合并上下游,原料、制造和销售网络等形成垄断寡头。第三阶段是 60 年代形成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并购,跨行业的整合。80 年代是由金融家主导发现公司价值,合并或做分拆。最近七八年经历了基于全球市场资源配置的战略并购,是由全球公司主导的。今天中国的并购是什么格局?全世界的历史发生了五次并购,同时在中国发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面临并购,既有垂直,也有横向的,还有多元的,有以管理层为中心的,也有所

3、谓的融资并购,有的人叫“庄家“,做财务的整合,基于战略的并购。五种并购阶段的浪潮同时在中国复合产生。在中国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并购的专家,每个人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并购基本是由几种力量支配的,一个是国退民进,产权的国有化逐渐走向市场化,通过并购的方式。另一个主要力量是管理层的收购,管理层持有股权,进行产权的改造。第三个主要的因素是民营企业做大,街头巷尾的小生意逐渐做成公司化,集团化,经过 20 年的市场发展成熟,中国企业也有了经济基础可以经营大集团,进行大并购。最后一种因素是外资并购,国际公司到中国寻找并购的机会。不同历史的不同阶段,五种浪潮和现在的四种因素都在影响中国的并购市场。中国

4、的并购市场是极其丰富的巨大机会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定位,由于证监会的管理角度,人们往往理解资本市场是 1300 家上市公司,这是一个误解。上市公司仅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绝大部分的企业是不上市的,在水下进行并购。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个并购市场。某一个大企业的 CEO 要开始并购,有这个伟大的理想,找谁去并购?跟谁谈?我做这个行业是不是有希望的行业,必须了解周边的环境,要了解中国的产业地图。计划经济给我们提供的所有数据,统计局的东西,包括计委,一些政府部门产生的所有数据,主要是为了配合各届政府领导人每年一次的人大报告来运行,比如今年应当是 8,去年是 7等等,去凑这个数,并指导下面政府部门和

5、地区的计划指标。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世界地图是太空中卫星在夜间拍摄的,灯光最亮的地区经济活动最活跃。看上去最热闹的地方是美国东部,欧洲东北部、拉丁美洲的西北部巴西这段。亚洲只有日本和中国的沿海地区。南韩和中国中间的这部分处于完全黑暗的地带,这是。这个地图很有意思。并不考虑国家大小,属于什么级别,在联合国有什么地位,而是取决于实际的经济活跃程度。这是世界经济的活力地图。 我们应当了解在中国什么是产业方向?企业家不能仅仅是看报纸的报道,我们的官员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管理,但却不断教育我们应该看这个行业,应该注意那个行业,不知道他们的智慧从哪儿来的。我们是企业,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寻找生存空间,因此要了解

6、中国的产业地图。“日俄战争“的现实。 对于许多官员,外资并购是又一批外国友人到中国来,受到地方特色的强烈吸引。地方政府欢天喜地招商引资,各个地方拿出各种政策来希望到他们那儿投资。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也跃跃欲试地要与外资平等合作甚至一争高下。实际上这是一个美好的幻觉。是现在中国的企业非常薄弱,仅仅 20年的历史,无法跟全球公司正面竞争。很多在中国发生的并购都是全球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多,在各个行业都有,柯达和富士争胶片的地位,并不是与乐凯争。啤酒业有很多中国品牌,后面有一大堆外国品牌通过中国的合作者落地。汽车行业,轮胎、化工品、医药用品,香水,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看到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彼此竞争

7、,而且势头非常猛。很多大企业说我们要跟全球巨人拼。去年我写了一篇东西在网上传得很广,我认为中国的并购相当于当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在中国土地上打仗,和我们没关系。全球公司到中国竞争,主要不是与中国的厂商,是跟全球的对手在中国抢市场,这个关系要摆正,是全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地盘上,他们之间互相竞争,还没有轮到中国公司跟它去竞争的时候,我们还没到那个量,规模不够。很多大公司一进来就通吃,也许我们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年,使他们省了很多事,为他人做了嫁衣。在全球公司在中国的并购中,一定要注意我们到底是什么分量,必须准确的意识到自己是什么地位,然后判断采取什么战略。“国退民进的误区“,国退民进这个提法非常

8、好,计划经济迅速向市场推进,但是国退是不是就民进了呢?谁在进?谁是民?还值得讨论。中国四大银行把不良资产甩给信达这些公司之后,打包整体来卖,买卖的条件表面是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必须要有实力的现金作为基本的保障,大家都清楚这是卖给洋人的。包括民间的商业银行,如果卖必须有国外的背景。国退以后,如果对民处理的不好,也可能是“国退洋进“,不一定是民,我们的民是中国的民营企业。我是坚决的全球主义者,积极主张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但是我们特别希望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待遇,这确实很困难,现在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各地招商,如果是外资收购,马上特殊待遇就不一样,美军(美资)高于皇军(日资) ,皇军高于伪军

9、(港资),伪军高于国军(内资) 。待遇就是不一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有什么机会和陷阱?我们的企业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北大张维迎教授讲的“偷不走、买不来、分不掉、带不去“的企业盈利能力。从企业竞争到产业竞争。过去 20 年的历史是经济改革的历史,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有很多事业单位转化成企业了,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伟大,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成就。入关之后,我们在新的世界环境,新的坐标系去看,发现 20 年改革这么多东西,对于其它国家来说不过是加入全球市场大家庭最基本的起点。很多经济学家讨论的体制改革、产权改革主要是中国自己的事,和全球市场没多大关系。在今天的市

10、场上,经济改革的思维是过时了。过去的 20 年是企业竞争时代,现在已经进入到产业竞争时代。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做的很大,开始形成产业概念,过去是行业计划概念。另一方面是全球公司在中国落地,已经把全球的竞争延展到中国来,中国被迫进入到产业竞争的阶段。环境不同了,企业竞争关心利润,关心品牌,产业竞争可能不关心利润,要求市场占有率,要求有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能力,语言都是“战略联盟“、“外包“、“资源配置“,和我们的企业竞争语言不一样。并购必须熟悉这套语言,知道什么叫战略联盟,什么叫资源外包,知道什么叫 OEM 和 ODM,这是新的语言体系,不能用企业竞争语言考虑并购,要用产业竞争语言。产权改革的滞后和政

11、府强力的误导。我们跟全球企业竞争有两个很大的不同。一个是我们的产权还在改革当中,很滞后,绝大部分产权还是国有的,这是历史造成的,虽然媒体整天看民营企业发展的如何快,速度很快,但是质量怎么样?到日本、美国,满眼都是摩天大楼,有几个属于政府的?都是私人的。到北京、上海看,有几个大楼是私人的?都是政府的。中国的产权改革道路还很漫长。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意识,政府应当是积极有为的,不是无为的。有为的政府在市场中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市场经济叫做看不见的手支配,我们的政府就是一只闲不住的手,它不会闲着,总在折腾,因为折腾才有业绩,才有成就感,不管是不是符合市场规律。我们希望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高抬贵手,避免强力的折

12、腾,企业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垄断与竞争力。过去 20 年大家关心的是产业改革,未来大家关心的是政府的管制和企业竞争力的问题。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都在政府手里,资源垄断、经营垄断。将资源垄断市场化是我们艰难的任务。长期的垄断给政府官员和社会一个误解,好象我们的大型国有企业是有竞争力的。我们看看这张图,在镜子中小猫将自己看成了雄狮。在垄断的情况下,非市场的控制体系中,感觉我们很强大,非价格体系里,每只猫都感觉非常好。我们曾经认为也许现在也感觉是中国的电信最强大,尽管是世界上最恶劣的服务,但仍然最强大。我们的电网、基础设施,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最自豪的命脉。但是这种强大与自豪感是建立在高度垄断的情况下

13、,恰恰带着庞大的社会成本。例如,现在我们一谈到一个可以与政府垄断竞争的项目,政府就告诉我们它已经高瞻远瞩地考虑过了,绝对不能搞重复建设。“重复建设“我们听了 20 年,在中国成为一个贬义词。但是重复建设是常常用来维持特权的口实。周其仁教授有一篇文章我觉得很好,如果重复建设的成本大大低于垄断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这个重复建设就是有效的。 反垄断法讨论了十几年了,但是很难出台。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政府因素,我不知道反垄断是不是意味着反政府。合谋与市场。计划经济的体制使得外资并购在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结果,地方政府或者部门政府,就是小政府,往往跟外资合谋在中国建立一种特定的垄断,彼此都有利益关系,是一种合

14、谋。例如,很多加油站不允许民间介入而且还要被强迫退出,通通卖给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两大集团很容易的就跟外资合资了,通过上市前的私募,外资一下进来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这些重大的决策都不是平头百姓能讨论的事情。但是我们是弱势群体,在这样的并购市场,一定要考虑到大的格局。当这个地区市场化越强,并购才越有成功的可能。市场化越弱,政府越强,这种并购是很畸形的,而且要花费巨大的社会成本。大企业应当有大的谋略,大企业不能做小生意。中国人很多习惯是做生意,今天必须有利润,明天才能继续经营,否则生意做不下去了。宝钢、大庆没有十年以上的亏损,不可能形成今天的大企业。全球公司也有在中国亏损多少年的准备。我们希

15、望中国的政府和大企业家有大的谋略,能够通过兼并、合并的方式,把中国的产业做大,把生意转成公司行为,有大的视野。不要动辄以特权来压制中小企业,取媚全球公司,为小利而失大义。请你们与中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合谋,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做并购有几个重要特点。一个叫做视野,要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有一个全球视野,要考虑大格局,了解产业地图。第二,要有热情和激情。并购是很激情的事业,就像结婚一样,很有激情。并购、分拆,结婚、离婚,人除了生和死之外,估计在结婚和离婚这两个关键的时候最调动激情,最调动智慧的,所有的脑子都要用在这儿。企业也是一样,当一个社会的企业从生到死默默无闻,经济社会一定是不正常的

16、,或者是变态的社会。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并购正在给中国经济注入很多的激情,大企业家一定要用激情做市场。 第三,领导人个人的魅力。三年前政府谈的并购不是并购,是政府的革命分工,党让你做什么你做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并购是非常艺术化、人性化,领导人的魅力很重要。全球的视野,中国的功夫。全球视野要看得到,中国的功夫是我们在中国的市场上,一定有很多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安身立命的能力。中国的很多事情非常有意思,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在市场经济中做生意叫交易,你买我卖,交易是可以非人格化的,可以转移,可以计算,可以衡量。中国不是,有一个词叫“勾兑“,这个事我们勾兑一下。勾兑非常复杂,是很人格化的东西,很难理解,只有中国人理解这个事情,既有桌上的交易,也有暗下的动作。欧洲、美国、德国做生意,他知道只有不通文化,对每个细节仔细琢磨,每个词汇都请一帮翻译来回推敲,到底怎么回事。日本人觉得字差不多。台湾跟咱们同根同祖,一个事大大咧咧,觉得一个词大家都理解。其实不一样,同样一个词,我们在计划经济 50 年的训练,他是市场经济,理解完全不一样,一开始都皆大欢喜,一开始很伟大,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