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8556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妇科因瘀出血之探讨更新日期:2009-08-09 点击: 卢苏 夏桂成 关键词:瘀证;变证;妇科出血证 妇科出血病证中因瘀所致者,临床颇为多见。盖因女子以血为本,经、孕、产、乳以血为用,脏腑功能稍有失常,经血癸水稍有不畅和留阻,就将形成瘀证。一旦形成此证,或占居血室,血不归经,致崩中漏下;或瘀阻气滞,化火下扰,而迫血妄行;或瘀结于内,损伤络脉,甚者症瘕积聚,危害无穷。正如血证论所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机化” , “日久变证,未可预料” 。前人对此早有认识,如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所治妇人出血病,几乎全从化瘀着手。本文仅就妇科因瘀

2、出血的问题,试析如下。 1 因瘀出血之由 11 因瘀滞出血 医学入门提出:“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 ”气之与血,本属一体,同源互根,相依为用,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气塞不通,血壅不流” 。然瘀血壅遏,使血对气之载运、调节发生障碍,也能导致气滞的发生。 “瘀血停留,新血不生” , “血不生则阴不足以配阳”而成瘀滞,终致胞络受损,冲任不固,出现月经先期量多、后期量少、崩漏、产后恶露不绝、流产类疾病。现代医学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临床病理亦与此相关。 12 因瘀热出血 血虽得温则行,但如血热太甚,煎灼营血,则成瘀热互结之证,故王清任强调“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何廉臣亦指出“因伏火郁蒸

3、血液,血液煎熬成瘀。 ”然瘀血日久,亦可蕴郁化热。如血府逐瘀汤主治中,就有因血瘀所致的“心里热” (俗名灯笼热) ,以及“晚发一阵热”等。瘀热互结,阻于胞宫,迫血妄行,妇人出血病证旋发。现代医学中的陈旧性宫外孕、生殖器结核所致之低热潮热,并致阴道异常出血,大抵与此有关。 13 因瘀浊出血 浊者,水湿痰浊。因瘀血阻滞,往往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使津液运化障碍,导致水湿痰浊之滋生。张仲景曾谓:“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 。唐容川说:“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瘀浊相关,二者均为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浊痰湿,壅塞胞脉,冲任受损,亦成崩漏、月事紊乱,而以经漏、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为多见。现代医学中的

4、无排卵功能性出血、排卵期出血、炎症性出血、恶性肿瘤出血,多与此有关。 14 因瘀症出血 瘀血日久,结为症积。张景岳云:“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总由血动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症矣。 ”瘀积症结既成,占居血室,好血不得归经,而并见出血之症。张仲景曰:“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漏下不止,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 ”现代医学中之良性或恶性肿瘤、滋养叶细胞疾病、陈旧性宫外孕、盆腔炎包块等出血,与此关系密切。 上述四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兼夹为患,使妇科出血病证错综复杂,病势缠绵难解。 2 因瘀出血之治 瘀血出血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机制,既不同于单纯性血

5、瘀,亦不同于单纯性出血,更不是两种病机的简单相加,而是瘀血、出血相互作用的结果。因由于瘀血出血病机侧重与兼夹证候不同,故应审证求因,区别对待。 21 祛瘀止血,灵活掌握 “血实宜决之” ,可谓治瘀之大法,而出血者又当“塞流”止血。然在因瘀出血的病例中,恶血内聚,瘀象重笃,如一味止血,常常少效或无效,甚者导致病势反增。历代医家颇注重祛瘀以止血。张仲景首创化瘀止血法;缪仲淳提出治血三诀,主张“宜行血不宜止血” ;张石顽指出:“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遏以御之?” ,认为“血溢血泻诸蓄妄证,其始也,宜以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而后区别之” ;唐容川集前人经验,列“消瘀”为治血四法之

6、一。 对于出血证,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一般出血初期,或出血暴作、瘀血不著,仍当止血为先, “若先逐瘀,必将经脉中已动之血,尽被消逐,则血愈枯而病愈甚” ;必待血少或血止之后,再商祛瘀之策。三七、云南白药、大黄、茜草、蒲黄、花蕊石,具有祛瘀和止血双重作用,于血证最为合宜,可酌情选用。 22 病证兼夹,数法并施 (1)夹气滞者配行气药:方如血府逐瘀汤、通瘀煎、加味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当归、赤芍、山楂、益母草、制香附) 。 选用行气药,一是宜用活血而兼有行气作用者,如川芎在活血祛瘀的同时,兼有行气作用,被称为“血中之气药” 。有类似作用的延胡索、郁金等亦可选用;二是宜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香附、

7、木香等。因肝主疏泄,条达气机,而气滞往往与肝有关;三是选用升降气机药,如枳壳、钩藤、柴胡、牛膝等以调和气血。痛经中见气滞血瘀重症之膜样病变者,用自拟脱膜散(五灵脂、三棱、莪术、肉桂)加枳壳,以增强了逐瘀脱膜之力。 (2)夹热者配清热药:瘀热互结而以热为主者,当以清热凉血为主,活血化瘀为辅,寓活血祛瘀于清热凉血之中,使邪热得除而瘀血自化。若以瘀滞为重者,则以活血祛瘀为主,兼以清热凉血,使瘀血去新血生,瘀热自退。方如宣郁通经汤、四草汤(马鞭草、鹿含草、茜草、益母草) 、大黄虫丸等。临证应选择具有 清热凉血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药物,如丹皮、赤芍、丹参等;亦可酌加滋阴清热之品,如鳖甲、龟板之属。大黄既

8、能推荡瘀热下行,又能止血,有推陈致新之功。临证瘀热互结,出血不止,且大便干结者,用之颇佳。 (3)夹浊者配化痰利湿药:痰甚者合苍附导痰汤、越鞠丸之类,药取苍术、香附、陈皮、半夏、茯苓,以及当归、赤芍、丹参、茜草、益母草、泽兰之类;出血量多者,应加益气固经之党参、黄芪、白术;血止者当配健脾益肾调周之法,以杜绝生痰之源,巩固疗效;如湿浊蕴蓄而成积液者(输卵管积水) ,可投桂枝茯苓丸,以活血行瘀,化气利水;湿热夹瘀出血者,当选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之剂,如红藤败酱散,药如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茯苓、木香、延胡索、当归、赤芍、侧柏叶、大小蓟等,四草汤亦为治该证之效方,属恶性肿瘤的湿热瘀血出血者,还应加入蜀羊泉、半枝莲、土茯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