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77312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中宇: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财产性收入来源分布观察资金流量表: 总量与来源 1 投入产出表: 行业分布的视 角3 抓大放小:企 业规模的视角 5 “利润池”: 产业链的视角 7 “总部经济”: 地域的视角 9 思考:西尼尔 的视角11笔者在“财产性收入”一个观察社会性质的视角一文中讨论了可 投资资产在国民中的分布。依据主流经济学,在经济体创造所财富的分配机 制中,可投资资产这个“要素”分配到的就是财产性收入。本文进一步讨论 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分布。资金流量表:总量与来源资金流量表:总量与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8提供了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2005 年), 描绘了全社会

2、2005 年资金流动的概况。该表将全社会分为四类主体,归并 为四个部门,分别是: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融媒介以及与金融媒 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 政策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构归并在一起,就形 成金融机构部门。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政府单位指在我国境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 一特定区域内对其他机构单位拥有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法律实体及其附属 单位。政府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利用征税和其他方式获得的资金向社会和公众 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转移支付,对社会收入和财产进行再分配。它主

3、要包括 各种行政单位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所有政府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政府 部门。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与住户部门:住户指共享同一生活设施、部分或全部收入和财产集 中使用、共同消费住房、食品和其他消费品与消费服务的常住个人或个人群 体。所有住户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住户部门。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非常住单位与国外部门:所有不具有常住性的机构单位都是非常住单位。 将所有与我国常住单位发生交易的非常住单位归并在一起,就形成国外部门。资金流量表中的“财产收入”数据见表一:表一:2005 年财产收入流向单位:亿元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净流入 住户部门4,612.841,144.703,468.14 金融机构部门7

4、,279.657,374.16-94.50 政府部门564.57815.01-250.44 国外部门2,171.372,918.05-746.67 非金融企业部门6,859.199,235.70-2,376.51 合计21,487.6221,487.620.00数据显示:居民部门是唯一的财产性收入净流入部门,而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国外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都是净流出部门。笔者曾发现,居民 部门 99%以上的可投资资产集中在不足 1%的国民手中(“财产性收入” 一个观察社会性质的视角)。换而言之,从财产拥有量的视角看,这个社 会的主导者是不足 1%的国民,他们从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

5、门和非 金融企业部门获得财产性收入。表一还告诉我们,财产性收入的首要提供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占 68.52%), 其次是国外部门(占 21.53%),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部门相对较小(见图二)。图一:各部门提供财产净流出的份额国外部门为国内资产拥有者提供了不可忽视的(21.53%)的财产收入。 这提示我们,我国已经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不迟于 2005 年,国内资产拥有 者已经开始获得明显的海外资本收益。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提供者是非金融企业部门(68.52%)。在其内部,财 产性收入又是如何分布的?投入产出表:行业分布的视角投入产出表:行业分布的视角中国统计年鉴 2008提供了投入产出表 2005,可

6、供我们分析财 产性收入的来源。在投入产出表 2005中将整个国民经济分解为 17 个行业,从行业的 视角,有三个指标得关注的指标:其一是“总产出”,它表征着行业的规模,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社会对 这个行业的依赖性;其二是“增加值”,总产出包含其他部门提供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 值,而增加值为本行业创造的价值;其三是“营业盈余”,根据主流经济学,一个行业创造的财富按劳动、 权力、和资本三要素分配,在投入产出表中,增加值分解为: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的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上用于补 偿资本磨损,其他各项分别对应于三要素。可见营业盈余限定了一个行业可 提供的财产收入规模(注:

7、营业盈余并不完全转化为当期的资本分红,通常 有相当大的部分用于企业的资本扩张以及其它用途)。“横看成岭侧成峰”,从这三个指标,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观”,见 图二、三、四:图二:总产值构成图三:增加值构成图四:营业盈余构成观察这三张图,发现最位置变化最大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和农业。金融保险业的总产出倒数第一,增加值升至倒数第二,而营业盈余升至 倒数第八。这是一个产出小而盈利丰的行业。反之,农业的总产值排在第五位,增加值排在第一位,而营业盈余却排 在倒数第二位。这是一个产出高而几无盈利的行业。金融保险业与农业的区别显著。农业提供的产品是社会得以生存的基础, 而金融保险业提供的服务被视为最有价值的商品

8、;农业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 的行业,而金融保险业仅提供很少的就业岗位;如果用生物圈的视角看社会 经济系统,农业无疑处于食物链的低端,而金融保险业则位居顶端。于是我们看到了高端与低端的差别。各行业高低端的的差异又源自何方?生产函数理论用资本和劳力来解释产出,仿此我们也可以试图用资本和 劳力来解释利润。现实经验告诉我们,盈利能力与垄断程度相关,问题是如 何定量表示各行业的垄断程度。统计年鉴 2008将工业分解为 39 个行业,分别按三个口径提供了 2007 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这三个口径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表 13-2)、 大中型工业企业(表 13-18)、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表 13-6)

9、。一个行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占份额越大,由规模形成的垄断就越强。各 项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三项是表征企业体量最重要的指标,分别取大中型工业企业这三项指标占全国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份额,再计算其均值,以表征大中型企业占这个行业的份 额,作为一个行业的规模垄断指数。 同法,利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经济指标,计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企业占这个行业的份额,作为一个行业的行政垄断指数。由此,可观察各行业利润向量与资产总计、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规模 垄断指数、行政垄断指数向量的关系(见表二):表二:2007 年工业各行业利润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资产总 计规模垄

10、 断指数行政垄断 指数全部从业 人员年平 均人数0.709120.535240.50490.453612相关系数显示:资产是决定利润的首要因素,其次为规模垄断与行政垄 断,而就业人数位居最末。从经济体全局看,金融保险业无疑具有资本优势与垄断优势;而农业在 这两方面均处于绝对劣势。于是一个处于高端的控制位置,一个处于低端的 苦力位置。抓大放小:企业规模的视角抓大放小:企业规模的视角高端与低端的差别不仅表现在行业上,也表现在企业规模上。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只在工业部门能找到按企业规模分档的数据,且分 档准则前后不一致。只有 2004 年能找到既覆盖整个工业,又分档较细,且 距今最近的数据。它出现在中

11、国统计年鉴 2005的“14-3 按行业分全部 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4 年)”和中国统计年鉴 2006的“14-1 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4 年)”两表中。据此整理、 计算出的数据见表三:表三:不同规模工业企业的资产、利润与就业(2004 年)亿元亿元 万人万人资产总计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从业人员从业人员 大型企业78,771.105,538.151,378.33 中型企业75,407.383,645.762,130.12 规模以上小型企业41,083.222,157.732,590.17 规模以下企业45,445.081,723.753,205.32 合

12、计合计240,706.77240,706.7713,065.3913,065.399,303.949,303.94 大型企业比重32.72%42.39%14.81% 中型企业比重31.33%27.90%22.89% 规模以上小型企业比重17.07%16.51%27.84% 规模以下企业比重18.88%13.19%34.45% (万元(万元/ /人)人)资产总计资产总计/ /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资产总计资产总计大型企业57.154.027.03% 中型企业35.401.714.83% 规模以上小型企业15.860.835.25% 规模

13、以下企业14.180.543.79%注:规模以下企业为年销售额不足 500 万元的企业数据显示:资本明显向大型企业集中,利润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格局更明 显,而就业却反过来向规模以下企业集中。由此我们不但看到了高端与低端 的差异,还看到了资本与国民的分离大量国民就业的企业资本很少,而大 量资本集中的企业就业岗位很少,利润奇高。经济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资本替代劳力。这种解释掩盖了经济体的内部 结构,似乎在整个经济体中,人越来越不重要,社会财富越来越靠资本自动 创造出来。事实上,资本拥有者追逐利润极大化的动力,驱使他们将最能控制与收 获利润的环节抓在自己手中,为此不惜向这些环节投入巨额资本。这样的环 节

14、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其一,在生产组织中处于上层决策地位;其二,在货 币循环中处于货币流入的端口;其三,在资源与市场的获取中处于可垄断地 位。于是,不管在哪个行业,有可能具有上述特征之一的环节上,都发育出 一些巨型企业。产业政策对此的表述是“抓大放小”,“提高产业集中度”。而在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特征的环节,从产业链的视角看,是容易被控 制的苦力环节,为实现利润极大化,需将其置于过度竞争的境地,以便以最 低的代价从其中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件。于是人们看到,大型企业都力图强化上述三个特征,而凡是可以被控制 的环节,则设计成辅助、配套业务,以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给小企业、规模以 下企业乃至个体工商户。结果

15、在我们的经济体中形成了这样的“生态环境”:创造财富的苦力活 由众多的小型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承担,它们生存于过度竞争的环境之中, 而收获利润的美差由大型企业独揽,它们生存于垄断环境中。大型企业丰厚 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这个环境,大型企业遇到的风险,很大程度上靠转移 给这个环境而化解。由此,我们方能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矛盾:经济学家们总在论证竞争 的合理性,而管理学家总在提供造成垄断地位的策略。经济学家们面对的是 社会公众和政治家,他们的任务是让公众接受艰难的生存现实,向政治家兜 售有利于资本拥有者的治国方略;而管理学家面对的是资本家,他们的任务 是教资本家更有效、轻松地获得利润。由此,要真正理解

16、市场经济,与其向经济学家学习,不如自己读两本管 理学,因为后者是写给“自己人”看的,不讲真话就买不出钱。其实,这种“经济生态”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要控制住大企业, 就控制住了食物链的顶端,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就可以逐层上移,大资本 拥有者就避免了直接面对众多财富创造者的麻烦。“君子远庖厨”,这些肮 脏、残酷的事,还是让“包工头”们去干吧。“利润池利润池”:产业链的视角:产业链的视角这样的观察视角其实不是笔者发现的,1998 年 5 月号的哈佛商业评 论上,发表了美国贝恩管理咨询公司 Orit Gadiesh 和 James L. Gilbert 的利润池:战略新视角。文章称:“利润池”是在行业价值链上,行业 在各个环节所赚取的利润总和。利润池的结构通常错综复杂。价值链上某些 细分市场的“池水”会比另一些细分市场深,就是在各个细分市场内部“池 水”也深浅不一。各个细分市场的利润率有可能因客户群体、产品种类、区 域市场或分销渠道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此外,一个行业的利润聚集模式通常 与收入聚集模式也迥然有别。观察两个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