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771555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论文集特邀报告新医药科学与中医药科学薅正华全国人大常委会( 北京1 0 0 0 0 0 )当前,知识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中医药迎来了与国际上的医药科学同步发展的机遇。国际医学界对健康理念的转变促进了医药观念的转变,追求人与自然相协调。强调整体观念成为主流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符合这种发展趋势,这为其在新时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中医药,应当首先改变中医药不科学的陈旧观念。整个2 0 世纪,中医药一直被这种观念束缚起来,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使得很多研究中医的同志都感到寒心。直到现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里面,西医还是占很大比重。但是

2、随着众多的医学难题不断被中医药解决,世界正逐渐认识到中医药的特点和优点。伴随我们国家不断的改革和开放,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人民要求认识中国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些方面给中医药的蓬勃发展带来机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药的很多成果都被国外盗窃了,技术、人才流失的现象很严重。这说明中医药既面临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受到严峻的挑战。鉴于以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应当审时度势,从战略高度制定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这就要求决策者对中医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分清其优势与弱势为战略决策做准备。一、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科技资源,是与现代科技性质不同的科学。承认中医药是科学,这是现代科

3、学观念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很多人还没有这个觉悟,不能从整体论的高度分析当代科学发展的方向。中医药科学在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 ) 中医药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在中医现代化、整治执业标准以及中医药的产业化方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科技部和农业部等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医药行业的各个方面,比如规范化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的保护以及制作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工业上有I S 0 9 0 0 0 和I S 0 1 4 0 0 0 这样的标准。在农业上,特别是加入1 盯0 阻后,对我们国家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加入W T O 以前对农产品标准的要

4、求有1 6 项指标要检验,但是加入以后一下子增长到了6 0 多项,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仅大米就有2 0 0 多项指标。有关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医药也是如此。抓好规范管理工作,因应外部形势的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二) 中医药的理论与时俱进中医的系统理论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与阴阳、五行这些概念有关。中医药理论讲究达到天人合一,其解释自成系统,有它自己的科学性。但是它的这种解释方式是外界很难理解的,所以这些年来各个方面的人员参与中医药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符合现代中医药科学认识规律的解释方式。两医的分解论有它的特点,应当吸收它的观念,跟中医传统的系统观念结合起来,使得中医药理论更好地为大家

5、所认识。中医理论符台辩证唯物观点,也符合系统观念。现代中药研究吸收了基因图谱等现代科技手段,使中医药的成分、药效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所认识。上述理论解释方面的与时俱进是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论文集特邀报告这些年来中医药很重大的发展。( 三) 中医药的技术兼收并蓄中医药吸收了很多现代科技的新产物,在表达手段上有所改进。很多老中医的技术很高明,治疗效果也很好,只是观念有点保守。他们觉得看病只能诊脉,只能望闻问切,假如用了别的设备就不叫中医了。这些观念值得商榷。西医对其它的医药科学并没有排斥,所以才能不断发展。前些年美国有家公司生产的一种新药很好卖,其基本技术原来是南美洲丛林部落里面的传统药方,

6、虽然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但其发展意识是值得借鉴的。西医在发展当中不断占领市场的原因就是思想不保守。这些年来中医药在吸收新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增强。中医诊脉的人工智能系统就是一个例子,该系统由计算机人工智能专家、中医专家、西医专家合作研制。有很多老中医技术很好,但是诊脉技术很难传给别人。请中医把诊脉的感受与脉搏的波动状态输入到计算机里,同时用其他现代仪器测量人体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然后再请中医解释脉象的虚实,把双方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办法再现中医的诊脉技术。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有可能使中医脉诊形象直观地让人明白,这是中医药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表现。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解释中医

7、理论。为中医理论的发展服务。( 四) 国际医学界逐步认同国际医学界正在逐步认同中医药的成效。这方面是因为国际医学界在医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很多从解剖学、分解观点,都不能够认识的问题,比如人体微循环系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癌症发展的机理等等。从西医来看,癌症可以有一些办法治疗,但是到现在还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癌症,其病理机理还不能解释。这都使得国际医学界逐步认识到,医学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认识,作为一个整体来调动免疫机能等等。从这些方面来治疗是治本而不是治标,认识到这个方面是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中药也有很大的进步。美国F D A 现在已经通过了有关植物药的标准,针灸也在美国以及

8、其他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得到法律允许。在非典期间,中药对治疗S A R S 的功效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共识。一些资料表明,凡是用中药治疗的病死率只有西药的l 5 、i 4 。同时用中药治愈的S A R S 病人患股骨头坏死的极少,不到西医治愈病人的I 1 0 。而用西药治疗的,由于用大量的西药和激素,殷骨头坏死率相当高,达到6 0 7 0 。现在W T 0 已经承认了中医中药治疗S A R S 的功效,在推广方面也得到了加强。除了S A R S 之外,还有很多疾病,比如治疗肝炎,中医药的疗效也很显著。但是中医药不符合美国F D A 的标准,没有一定要提取有效成分的观念。有效成分不能够形成复方,这说明

9、西药的标准与中医药不同。现在已经证明了,把中药的有效成分弄出来,甚至提出来两种有效成分,结果是把这两个有效成分分开使用治疗,药效都不大。只有把两种有效成分结合在一起,药效才能提高。而用原来的复方,药效就更高。完全用西药的标准判断中药,不符合中医药本身的规律。这说明中医药本身还有更多的奥秘需要深入研究,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不能简单从事。尽管中医药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东西,但是至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了国际上的共识。( 五) 法制建设逐步推进过去在制定医药法律的时候,很少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在1 9 8 2 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教授里有的是文盲或者是小学水平。怎么当

10、了教授还是文盲或者是小学水平呢? 经过调查发现,就两个行业里有:一个是企业界,另一个就是中医、藏医界。虽然这些教授没有文凭,其实他们其它方面的知识很渊博。在人口普查的时候发现中医药行业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法制建设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医药的特色。过去5 0 年代提出中西医并重这是三大卫生政策之一。2 0 0 3 年4 月7 号又通过了中2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论文集特邀报告医药条例并实施,以后还准备制定中医师法和中药法,以及其它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做准备。全国人大正在积极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意见还不太统一。中医药界应当积极提出建议,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发挥关键作用。总的来

11、说,在这几年来中医药的发展势头很好,迎来了个黄金发展时期。二、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有什么特点,各方就应当按照这些特点,采取措施支持中医药的发展。概括起来,中医药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系统性中医药是系统医学,应用整体方法分析同题和解决问题。这在性质上与西医药的还原论完全不同。中医药天人合一的理念与系统性密切相关。 ( 二) 综合性中医药治疗很大的特点就是不针对某一个病,而是针对整个症状,对证下药而不是对病下药。西医的特点是对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正因为这样,中医药不能够安全按照西药G M P 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它有它本身的特点。( 三) 长效性中药见效可能比较慢一点,不过它确实可以

12、保证患者长期得到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根源。中医药也能够治疗急症,只是治疗机理与西医不同。( 四) 实践性西药的特点是在化学实验室里做出来的,这个成分能够杀死细菌、病毒,所以就可以对病下药,哪一类病毒、细菌就用哪类药治。中医药很难有这样的实验结果,但其实践性很强,几千年来用中药方子治好了不知多少病人。中药可能杀不死乙肝病毒,但是服了以后可以治疗乙肝,这个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中医药的实践性是非常突出的。( 五) 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就是中医药的治疗不是干人一方。即使是不同的人得了同样的病,也可能用完全不同的药方。甄药最多讲到小孩减量,减半服,或者孕妇不能服甩,这是很粗略的特异性。中医药能够做到

13、因人制宜,这既是它的特异性,也是中医药科学性的表现。( 六) 普适性中医药的特点就是简便、有效、低廉,所以它普遍适用于各个层次。有很多老中医给高层领导做保健医,很多高层领导信服中药的滋补作用和治疗作用,这是很高的层次。过去我国的赤脚医生用一把中草药就可以治疗疾病,得到了世界赞誉,所以普适性也是中医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三、中医药的弱点中医药有上述很多特点,但也许因此存在一些弱点。应当知己知彼,不能只看到长处,见不到问题。中医药的特点与弱点相辅相成,大致包括下述三个方面:( 一) 玄妙性中医很玄妙,许多解释不被人理解普及遇到障碍,既妨碍了它走向市场,也妨碍了患者对病的了解。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涉及到

14、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中医药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对此应当有正确的认识。( 二) 经验性中医的经验只能师徒相传。现在提倡中医带徒弟,这个很必要,但是也很无奈。很多中医的经验不通过带徒弟的方式,只上课讲,是无法真正传授的,更不要说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论文集特邀报告传授,这种间接传授方式确实困难。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是它经验性的典型表现。 ( 三) 保守性少数中医还是有保守观念,反映在很多不同的方面比如一些秘方传子不传妻的现象到现在还存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守不利于将中医药的成果更好地推向市场。一些中医、藏医有很好的药方,做的成药也很好,但是由于销售渠道有限,营销手段落后

15、,并不能有效组织市场推广。投资商愿意投资,但是他认为投资商占了很多股份,知识成果就被侵占了。缺乏进取与合作的观念,这不利于中医药的发展。自己不去进取,就永远发展不到一个新的层次,难以适应市场好与国际化的要求。四、中医药需要四个平台支持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现已到了关键时期,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四个平台。这些平台至关重要,它们是中医药继续保持其生机活力的基础。这些平台是:( 一) 资源保护平台中医药与资源密切相关。同样一个三七,出在南方和北方的质量完全不同。其他很多药都跟原产地的条件、跟种植的过程有密切相关。杜仲也是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长出来。资源匮乏,中医药的发展就难免力不从心。保障中医药资源

16、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资源的质量,这是第一个要建立的支持平台的目的。( = ) 专利保护平台也叫知识保护平台。中医药有很多好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完善。现在的法律法规跟我们的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不完全适合,所以要积极研究,在知识保护、专利保护这方面我们要建立起适用中医药自身性质的保护平台。( 三) 标准保护平台中医药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不能以西药的标准加以保护。用美国F D A 批准的标准来衡量,大概只有一两个中药品种进入了二期临床,其他的还没有进入到市场。怎么样建立我们的标准,而且使得这个标准为国际所认识,这个对我国保证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 文化保护平台中医药不单单是医药科学,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全国人大去年刚刚批准了一项法令,即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约,我国是第8 个批准这个条约的国家。到有3 0 个国家加入这个条约,就要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我们为什么比较早的批准? 就是希望今后在国际委员会当中作为最早的国家,参与标准的制定。现在还没有成立国际委员会,但是只要有3 0 个国家批准,就要成立这个委员会。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