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07635 上传时间:2017-0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该研究作为生态旅游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建设。尚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深度开发;乡村旅游的成本效益分析;乡村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经营层次与发展规律的动态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等,为此从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途径和目标模式方面展开深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另一方面又极大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指出,摘要乡村旅游一方面为久居都市而又逐渐厌倦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相对悠闲和轻松的环境。乡村旅游开发有农旅结合、区带动等七种模式,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做

2、好市场细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经评论北京)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风情、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环境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度假、体验、观光、娱乐等需求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领域。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为久居都市而又逐渐厌倦都市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个相对悠闲和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轻松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呼吸新鲜空气的环境,可以使人们感受到农村那种简单、淳朴、自在生活乐趣,甚至于为人们找寻到童年的乐趣;另一方面它能极大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市场具有如下特点:以城市客源市场为主;旅游行为的经常性、重复性;旅游者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好看”而在于“好玩、自然、放松”出游方式以家庭、朋友式聚会等散客旅游为主。一、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贵族化的特点,乡村旅游起源于 19 世纪初期的欧洲。只是少数富人到乡村去进行参观式或休闲式的游憩活动,普及性不强。二战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多,许多中小资本家及产业工人都生活在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千篇一律的工作节奏中,许多人迫切希望到城市郊外的乡村进行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丰富多彩的农家生活,于是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

4、。20 世纪 80 年代,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相对来说。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随着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再加上 1995 年国家实行“双休日”制度和 1999 年实行七天长假的休假制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特别是 1998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 98 华夏城乡游”使乡村旅游得到较大的发展,并出现了多种开发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如森林公园、度假村、

5、休闲农场、农业公园、教育农园、农村留学、民俗文化村、乡村俱乐部等。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旅游局倡导并开展了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使旅游和农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化和普遍化。2005 年底,国家旅游局共命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59 家。2006 年初,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国家旅游局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全国范围内大力倡导发展乡村旅游,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正在成为旅游新时尚,这意味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为乡村旅游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提供更好的经济平台和资源优势。

6、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种类型及经营模式一)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的几种主要类型利用邻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针对城市居民的旅游,1 按旅游景点的角度划分。一是城市依托型。这种模式借助于对城乡差异性的资源以及与城市客源市场相毗邻的依托。主要发展的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其资源优势主要是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其产品要素是兼有观光的休闲,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产品为代表。成都的农家乐”北京的民俗村是城市依托型乡村旅游的典型。二是景点依托型。这种模式借助于该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景区、点的旅游吸引力,利用“搭便车”优势所开发的针对多个城市客源的乡村旅游。其资源优势是自然环境兼景乡村旅游开发对

7、策探析_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点名胜,其产品要素是兼有休闲的观光,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特色村寨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等。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的这种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其发展前期主要吸引的一些专家学者和探索异域文化的境外游客,但随着国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需求的增加,这种结合了传统文化与村寨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产品表现出了极强的发展潜力,如安徽黟县西递古民居旅游。另一种是依托著名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景观的如黄果树周边农民的服务黄果树旅游。三是农业开发型。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虽然地理位置在乡村,依托的也主要是乡村环境,但是其旅

8、游产品中却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与乡村联系并不明显的成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设在乡村的都市娱乐型的度假村。其资源优势是自然环境中的现代创新,其产品要素主要是休闲。早年最具代表意义的位于珠海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就是这类模式,即使从它现在仍然使用的促销口号“住水边、玩水面、吃海鲜”也不难看出这一点。2 按旅游者的需求与选择划分。乡村旅游可以表现为下列几种具体类型:休闲娱乐型(以“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收获品尝型(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代表)运动养生型(以“乡村运动俱乐部”乡村温泉别墅”等为代表)观光审美型(以新村风貌观光、农业科技观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观光等为代

9、表)认识学习型(以学生远足、实习、写生、夏令营等为代表)等。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经营模式分析自筹小额资金投资,1 农旅结合模式。这一类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以当地农户为主体。自主经营,游客主要在节假日短期逗留,或进行气候型休闲旅游。属于农户家庭小而全的农业兼业型经济。一般地,村庄经营户之间未形成明确分工和产业化发展的内在关联,因而其旅游产品的设施较为简陋,卫生条件无人监管,难以达到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档次。从模式的框架设计上看,小农经济的局限性限制其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跃迁。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农村经济不发达、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城郊和农村地区。提出的以保护开发为前提,2式。该模式是张华明、腾健根据

10、对西双版纳“中缅第一寨”勐景来的成功开发实践的分析。公司起主导作用,有鲜明特色主题,村民普遍受益的多赢发展模式,即 护)司)题)民)模式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这种模式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坚持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和服务为基础,利益合理分配为纽带,既可以解决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引导和帮助村民改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具

11、有旅游特色的村镇和农村地区,一种原地开发、企业主导、村民适度参与的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实现了村寨环境保护、旅游开发者、村民大都受益的三赢”格局。解决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问题,3 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的旅农工贸联动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围绕乡村旅游这个龙头开展各项经济建设。一是发展第三产业。兴建旅游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二是发展第一产业,兴建农副产品基地、农业观光基地,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发展第二产业,开发各种旅游食品、饮料、纪念品等,对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四是发挥旅游的牵线搭桥作用,让旅游市场带动信息、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促进资金

12、、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加速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此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基础好、乡村旅游发展较成熟的农村地区。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4 景区带动模式。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吸引和指导旅游景区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减少了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三是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

13、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并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5 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模式。该模式是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各类活动及服务。组织客源。贵州平坝县天龙镇屯堡村寨游就是这样一种模式。立足当地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优势,6 产业依托型模式。该模式是以有较好经济基础的乡村为依托。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村民参与,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如云南红河州蒙自县依托十几万亩石榴、桃李等果园,积极开发和发展果园旅游,不仅促进了水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而

14、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该模式的特点:一是依托和发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突出特点;二是既满足了旅游者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的多样化旅游需求,又促进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就地销售,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引导农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既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四是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的改善,形成了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7 综合开发模式。该模式是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

15、规划设计。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设施,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云南迪庆乡村旅游开发对策探析_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州的香格里拉县以宁静的森林、洁净的湖泊、辽阔的牧场、独特的藏族风情为特色,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当地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和接待服务,形成了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香格里拉”乡村生态旅游胜地。通过整体规划设计,该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政府引导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和村民参与开发,加快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二是区分公共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性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和村民参与经营项目,能迅速形成有规模的旅游接待

16、设施和配套服务;三是引导和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带动了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促进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四是依托绚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惠及广大乡村居民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和招徕大量游客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三、加快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应加强潜在市场的挖掘,一)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必须作好市场细分工作必须由经营管理者主导,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实施 略。强调服务的创新,充分重视分析诊断与顾客的每一个接触点,动态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趋向,注重定期、定量、综合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必须运用不同的主题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打造多样化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灵活科学地制定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标准。应选择适当的媒体作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建立良好的促销方式。二)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应从全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