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4255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学设计总论 【学习目标】1熟练诵读课文,背诵六国论 。2体会本单元散文“散而不乱 气脉 中贯”的结构特点。3了解各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身世,理解作品中表现的情与理。 【课时安排】8 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1学习“赏析指导”,理解本单元散文的写作特点。 2结合注释,疏通六国论一文的意思。 【活动过程】 1、阅读“赏析指导”,理解本单元课文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整体特点。 二、学习探究 1结合注解,梳理六国论一课的词语。准确理解课文意思,做学案“积累整合”部 分。 2找出文中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3分析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

2、行论证的。 4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自主赏析六国论并探究其主旨 【活动过程】 一、理清作者思路,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 二、诵读课文,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体会本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整的特点。 四、阅读苏洵六国论和李桢六国论 ,及有关历史资料,谈谈你对六国灭亡原因 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自主赏析伶官传序 ,疏通课文意思,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过程】 一、结合注释,参考工具书,疏通课文语句。准确理解课文意思。 二、熟练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学案“学练平台”部分。 三、明确文章中心论点,分析本文怎

3、样用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自主赏析伶官传序 ,品味其语言,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活动过程】 一、熟练诵读课文,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的三个特点: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文笔酣畅, 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二、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领会作品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三、熟记并理解本文引用的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讨论本文的观点及名句中传达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是否仍有指导意义。写一篇小论 文互相交流。 第五、六课时 【活动内容】自主赏析祭十二郞文 ,了解祭文的特点,品味其语言,体会其感情。 【活动过程】 1熟读课文,读懂文字,对课文内容有较为准确、清晰的了解。

4、 梳理课文层次脉络,感悟课文的抒情基调。 3鉴赏韩愈散文边诉边泣,于叙事中抒情的艺术手法。 4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5品读第五段,理解虚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6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试归纳其艺术手法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 7查看比较其他作者写的祭文(如袁枚祭妹文 、欧阳修泷冈阡表 ) ,掌握本文 的写作特点。 第七课时 【活动内容】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并探究其主旨。 【活动过程】 1结合注解,参考工具书认真疏通本文语句,准确理解课文意思。 2思考“探究讨论”中第一题,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写作特点。 3读学案“拓展应用”部分的文段做练习,理解领会作者与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 4积累苏轼的文章和诗词名篇,体会其写作特点,感受其开阔的胸襟。 第八课时 【活动内容】单元主题活动 【活动设计】活动一:比较阅读六国论和伶官传序 (或祭十二郞文和祭 妹文 ) ,分析其异同,看看是不是比分别阅读有更多收获。把自己比较阅读的心得写 下来。活动二:回顾本单元课文,体会它们紧紧围绕中心取材、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的特点。模仿其中一篇文章的写法,自己写一篇小论文或抒情性的文章互相交流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