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74254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高考海南卷)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 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解析:选 A。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 营养级的 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 摄食的

2、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 1 kg,至少需要消耗 A(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选 A。猫头鹰体重增加 1 kg,至少需要消耗 B、D 各 120%22.5 kg,2.5 kg B 至少 需要消耗 A、C 各 2.5 kg20%26.25 kg,2.5 kg D 至少需要消耗 C 为 2.5 kg20%12.5 kg,而(12.56.25)kg C 至少需要消耗 A 为 18.75 kg20%93.75 kg,则猫头鹰体重增加 1 kg,至少需要消耗 A 为 6.25 kg93.75 kg100 kg。 3(2011高考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

3、、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解析:选 A。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释 放到 CO2库,CO2库中的 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 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 A 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 乙不可能为淋巴,故 B 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 消费者(乙)利用,故 C 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 状腺,故 D 错。4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

4、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解析:选 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 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解析:选 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

5、都有信息的相互传递,信息的种类 有三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均是双向的,而生态系统的 其他两个功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 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图中 为有毒物 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 106),能量单位:kJ/(cm2a)(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 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kJ/(cm2a)。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 A 到 B、由 B 到 C 的传递效率依次是_、_, 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因此 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

6、(4)图中无机物箭头意指_和 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 D 是_,通过有氧 呼吸和无氧呼吸,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 D 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是_。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_中的有毒物质,通过_在生物体内大量积 累,因此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 A 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 B 摄入体内,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 D 分解而释放出来,即 9763306466;能量从 A 到 B 的传递效率100%13.5%,能量从 B 到 C 的传递效率100%20.6%;图中的无机物除

7、634661363 了空气中的 CO2,还包括水等,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 中去。 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 (2)466 (3)13.5% 20.6% 呼吸作用 热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H2O 分解者 保证物质的再利用 (5)空气、水、土壤(或无机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 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为的 10%20% D从能量关系看 解析:选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

8、定的总能量,而不是流向初级消费者的 总能量。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选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 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一个池塘中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 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

9、量为 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的能量依次为 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 Babd Cabd Dacd 解析:选 B。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除了自身的呼吸消耗、微生物分解、一部分未利用外, 只有 10%20%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同样,初级消费者也只有 10%20%的能量流入次 级消费者体内。所以,abcd,B 项符合能量流动关系。 4(2012广东中山一中高二检测)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 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107 kJm2)2.5013.309.800.28220.00 下图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

10、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A B C D 解析:选 A。由表中能量数据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能量相近,不满足 至少 10%的传递关系)、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能量值最低),故错对。乙、 丙间可能为竞争关系,而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在不考虑甲和丁的情况下,乙、丙间竞争 关系可与图一致。 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 中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 的大小)( )解析:选 C。题目给出的是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要求从选项中 选出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能量金字塔。根据生态系统能

11、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情况,我们 很容易确定 C 项是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 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 ) 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解析:选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在生态系 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其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叫“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 。 7.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12、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选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大气中的 CO2,其体内碳 的去路有三条途径:其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其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其三是 遗体、枯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 CO2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 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的碳: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 的分解作用,以 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推断,图中甲是生产者、乙 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8(2012黄冈中学高二检测)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

13、、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 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 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解析:选 A。性引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此实例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利用。生产中常用性外 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光照属于物理信息的一种,故 C、D 均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利用。A 选项中适时灌溉和定时饲喂属于生物对营养物质方面 的需求,不属于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运用。 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 A煤

14、、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 SO2的植物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解析:选 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加,而 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 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 办法降低大气中 CO2的含量。而降低 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 缓解温室效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10下列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

15、酸盐 B动物产生的尿素通过转化可被植物吸收利用 C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部就不会再形成氮气 D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 解析:选 B。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 NH3的过程。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把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 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选 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如果没有分解者,动 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态系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