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72829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 8 4 -第三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茵活性及防耐药变异浓度的初步研究赵建宏李静赵捷刘文静李继红时东彦王鑫张柳张庶民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分离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致病菌,是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 R S A ) 多重耐药严重,包括对所有的l B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族、林可霉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被称为是超级细菌。M R S A 出现后,万古霉素作为特效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多年,然而1 9 9 6 年5 月日本分离了世界上首例万古霉素中介 金

2、黄色葡萄球菌( S A ) ,在以后的几年里,美国、韩国等许多国家先后报道发现了V I S A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2 0 0 2 年第一株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V R S A ) 的出现,万古霉素对M R S A敏感性的降低成为新的危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成为临床治疗非常棘手的难题。于是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问题提上日程。随着细菌耐药成为一个复杂的难题,涉及药物剂量问题,美国学者D r l i c a 和Z h a o 提出了防耐药变异浓度 ( M P C ) 和突变选择窗( M S W ) 理论。将M I C 和M P C 之问的浓度范围定义为M S W 。该理论主要用于评价抗菌

3、药物对细菌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利奈唑胺( L i n e z o l i d )是首个用于临床的新型恶唑烷酮( O x a z o l i d i n o n e )抗菌药,在我国近两年才刚刚开始正式应用于临床。该药对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有良好的抗茵活性,是治疗M R S A 和V R S A 引起感染的潜在药物。如果从一开始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将延缓对其耐药的出现。目前有关M P C 研究主要集中在氟喹诺酮类,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研究国内外极少,且未发现有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M R S A 菌株M P C 的研究报道。本试验测定了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

4、菌的抗菌活性作者单位,0 5 0 0 0 0 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 赵建宏、李静、赵捷、李继、时东彦) I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张庶民)及M P C p r ,比较两药限制临床M R S A 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 菌株来源:来源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河北菌种库(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细菌室)中储存的2 0 0 6 年1 2 月至2 0 0 8 年3 月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共1 0 5 株。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 T C C 2 5 9 2 3 和A T C C 2 9 2 1 3 ( 来源于中国

5、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 仪器与试剂:M _ H 琼脂和M H 肉汤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提供。A P I S t a p h 细菌鉴定卡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E D T A K 2 抗凝的兔血浆( 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头孢西丁( 3 0 t g ) 纸片为英国O X O I D 公司产品。抗菌药物万古霉素( V a n c o m y d n ,批号:1 3 0 3 6 0 2 0 0 3 0 1 )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利奈唑胺( L i n e z o l i d ,批号:0 7 H 2 0 2 2 9 ) 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C H A - S A

6、 数显恒温气浴振荡器( 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T G L - 1 6 M 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 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M I T P 多点接种仪( 日本佐久间制作所) 。二、方法1 细菌的鉴定:所取库存葡萄菌株全部再次进行革兰染色、触酶、血浆凝固酶试验并用A P I S t a p h 细菌鉴定卡进行复核鉴定。2 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药敏实验按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 C l i n i c a la n dL a b o r a t o r yS t a n d a r dI n s t i t u t e ,C L S I ) 2 0 0 7 年标准操作和结果判读。3 M

7、I C 测定:M I C 测定严格按照C L S I 推荐的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进行。质控跟随每批试验,以确保整个试验的准确性。第三届全国细菌耐药监测与临床专题学术会汉4 M P C 测定:挑取单个菌落于M - H 肉汤中2 0 0 次r a i n 震荡过夜培养,3 0 0 0r r a i n 离心后,弃上清,细菌再悬浮于1 0 倍原液M - H 肉汤中2 0 0 次m i n 震荡培养6 h ,离心富集后将菌液浓度调整为3 1 0 ”C F U m l 。分别取1 0 0 弘I 菌液均匀涂 布在含有抗菌药物的M H 平板上,每个浓度4 个平板,使每个药物浓度的细菌接种量为1 2 1 0 1

8、 0C F U 。3 7 孵育,观察菌落生长情况以7 2h 没有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暂定M P C ( M P C p r ) 。在以M P C p r 为基准,线性递减2 0 抗菌药物浓度,重复M P C p r 的测定步骤,不出现菌落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M P C 。对接近M P C 的药物浓度筛选出的菌株再接种于无药平板上,传代两次后,再接种子原筛选浓度的抗菌药物平板上,确保筛选出的菌株为耐药突变株。5 数据处理:根据M I C 及M P C p r 结果,计算M I C 范围、M P C p r 范围、M I G o 、M P C p r 9 0 和M P C p r 9 0 M

9、 I C 9 0 。结果1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 值:经复核鉴定1 0 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 5 株为耐甲氧西林菌株( M R S A ) ,其余2 0 株为甲氧西林敏感菌( M S S A ) 。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对1 0 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 I C 值集中在1 1 9 m l和2 生g m l 。另发现2 株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 M I C = 4 卫g m 1 ) ,在含6 址g m l 万古霉素的脑心浸 液( B H I ) 琼脂平板上进行万古霉素耐药筛选实验为阴性,证实该2 株菌并非V I S A 或V R S A 。利奈唑胺的M I C 主

10、要分布在2 z g m l 。 2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3 2 株M R S A 的M P C p r 和M S W 的结果:对所有受试菌中的3 2 株临床分离M R S A 进行了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两药的M P C 测定。两种药物对3 2 株临床分离菌9 0 菌株的M I C ( M I C 。) 和9 0 菌株的M P C p r( M P C p r 。) 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比较显示利奈唑胺的选择指数( S I M P C p r 9 0 M I C ,。) 较万古霉素小。讨论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地控制了各- - 2 8 5 -类细菌感染性疾病。但与此同时,细菌耐药性成为全

11、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人们只能不断的研发新药来对付已经耐药的细菌,但事实证明新药开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细菌产生耐药的速度。现行的基于最低抑菌浓度M I C 的治疗策略是通过抗菌药物杀死或抑制敏感细菌而达到控制感染,然而可能造成细菌中的突变亚群逐渐发展成为优势菌群,导致细菌发生不同水平的耐药。于是人们从用药策略上开始寻求减缓耐药的途径。根据M S W 理论只有药物浓度高于M I C 并低于M P C 即处于M S W时,才导致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扩增并产生耐药。治疗浓度低于M I C ,耐药突变体面临的选择压力或者不存在或者相对较弱,但此时治疗无效;治疗浓度高于M P C ,敏感和突变菌的生长均被抑制,

12、因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富集均不会发生。美国学者Z h a o 等认为突变选择窗( M S W ) 概念并不关心具体的耐药机制,只是关心耐药突变体是否被选择性富集,同时也不要求M P C 与药物杀菌活性相关,M S W 也适用于非杀菌性药物。本研究检测了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临床分离的M R S A 的M I C 、M P C 和M S W 。从检测结果来看,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较好,M I C 范围较窄。万古霉素的M I C 范围为0 5 4 1 9 m l ,利奈唑胺的M I C 范围为1 4 - g m l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3 2 株临床分离M R S A 菌的M

13、 P C p r 9 0 分别为4 、1 6 J g m l ;M P C p r M I C 9 。分别为2 、1 6 。我们的结果将M P C 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见两药M P C 均小于C m a x ,血药浓度落在突变选择窗之上,说明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作用于M R S A 均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这与万古霉索在临床使用多年效果一直不错,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 R S A 出现极少的现象是相符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结果万古霉素的M I C 9 0 较大,达2 F g m l 。且有2 株茵的M I C 达到了4 k g m l ,根据C L S I 规定,临床分离的万古霉素M

14、I C 4 1 - g m l 金葡菌需送往参考实验室进行确定。本研究中虽未检测到万古霉索耐药菌株,但结果提示万古霉素的抗菌活性在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万古霉素推荐剂量一次静注5 0 0 m g ,C m a x 为1 0 - - - 3 0 弘g m l ;一次静注1 0 0 0 m g ,C m a x 为2 5 “ - - 5 0 弘g m l 。我们测得万古霉素的M P C p r 9 0 为1 6 p g m l ,M P C p r g o C m a x ,所以只要我们合理掌握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尽量- 2 8 6 缩短血药浓度处于M S W 的时间可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筛选富

15、集。利奈唑胺是一种新的抗革兰阳性球菌的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尚短。从该实验M S W 检测结果看,利奈唑胺的耐药突变选择窗要比万古霉素的窄。所以利奈唑胺限制M R S A 耐药突变的能力要比万古霉素强,利奈唑胺较万古霉素更不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株。其机制是否与临床应用时间短或其特有的作用机理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尽管利奈唑胺有很好活性,但T s i g r e l i s等报道1 倒主动脉瓣及二尖瓣V R E 感染的3 7 岁女性肾移植患者,最初应用利奈唑胺治疗失败,改用青霉素G 及链霉素治疗,1 5 d 血培养转阴,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随访9 个月未复发,因此有人认为在应用该药时仍需进行药敏试验,

16、防止耐药菌产生。防止耐药突变株的选择性富集,制定合理的用药策略迫在眉睫。临床可通过将M P C 结合药复三星全垦绁堕煎垫篁型皇堕壅童墅堂莶盒送代动力学参数,选择合适药物浓度和用药方式,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减缓耐药进程。我们实验中所测得的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M R S A 的M P C p r 9 0 为1 6 g m l ,此值与Z h a o 等测定的4 0 弘g m l 有差另,但这只是Z h a o 等仅测定的一株金葡菌的M P C 值。我们所测定的M P C p r g o 与F i r s o v 等测定的M P C V A N l l m g L 接近。考虑由于菌株的差异,万古霉素对M R S A 的M P C 值会有一定区别。推测由于菌株来源不同,M P C 与M I C 一样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本研究只对所有受试菌的一部分进行了防耐药变异浓度的研究,且只测定了M P C p r ,所以我们还在进一步增加菌量,并递减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