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2787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祜族迁徙史诗根古 巴莫曲布嫫拉祜族史诗根古主要流传于思茅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其他拉祜族聚居地区, 是一部描述拉祜族先民繁衍迁徙的叙事性史诗。迁徙是拉祜族社会发展中一段重要而又漫长的历史,在拉祜族心目中就是祖先和历史 的象征。这部叙事长诗主要叙述从秦汉时期开始,拉祜族先民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青藏 高原,从传说中遥远的北方密尼都库、诸海厄波等地起步,历经千辛万苦,跨越几个世纪, 跋涉数万里,一直迁徙到“勐缅密缅” (今临沧一带) ,最后大量移居到今天的澜沧地区定 居生活下来的历史。同时,也记载了迁徙到每个地方的原因、迁徙的地名、环境、地形、 地貌和居住情况。长诗除迁徙章节外,还存留着许多记叙拉祜

2、族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 历史人物等完整章节。经历代拉祜老人的传唱,已成为一部无文字的拉祜族史。1989 年,当地民族工作者李扎约收集整理了拉祜族民间诗歌集成 (未公开发行) , 将史诗根古收录其中。同年,云南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根古拉祜文、汉文对照 书一套,在拉祜族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已成为拉祜族重要的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 品,是研究拉祜族历史、文化、经济的有用资料。目前,拉祜族艺人已少有能完整演唱者, 仅少数老人掌握全本,濒临失传的危险。千百年来,拉祜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的精神财富。长期的父系氏 族社会和原始游猎生活,使口头文学风丰富多彩美丽神奇,世代相传有口皆碑,深深

3、地存 活于民间文化生活之中,构成了本民族的历史、宗教、政治、社会道德的知识宝库,成为 研究和认识拉祜族的百科全书。拉祜族民间文学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一是远古文学。从公元前的旧石 器时期开始直至公元世纪,是史前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已元世祖群鹤氏族社 会,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处于游动和迁徙之中。大自然的威力使人们有对自然力的恐惧产 生了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反映在文学上便是古代神话,其中包括了厄莎的产生、造天造 地、造日造月、物种的起源,人种的由来等等;二是中古文学。大约于公元世纪至 18 世纪。 这一时期,民间文学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创史诗牡帕密帕 ,迁徙史诗根古都是 在这一

4、时期的以充实和完善的;三是近代文学,共 18 世纪到 20 世纪 40 年代,拉祜族的社 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历次大规模的反抗封建领主和官府的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奇异斗 争都遭到失败,氏族部落和双系大家庭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图斯、里粮目和国民党乡保甲 制更为残酷的统治,拉祜族人民不满和反抗图斯基官府的压迫剥削,渴望自由幸福生活的 愿望更加迫切,从而产生了“雅嗨”和“岩克八”等学所致胜官府图斯的故事传说。如果 说拉祜族早期神话传说中存在朦胧的阶级意识,那么近代文学的出现则是这种意识的具体 化,是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发展,是本民族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结晶。从体裁上 看主要有诗歌、传说格式、寓言、

5、笑话、谚语、儿歌等。拉胡须民间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讲述的统一个历史事件,可以用诗歌体裁表达,也可以用传说式的体裁来表述,如 “牡帕密帕” 、 “肖代噜代”等。根古是长篇纪实性迁徙史诗。主要叙述拉祜族先民于秦汉时期告别了他们繁殖生 息的青藏高原以及“北基(极)南基(极) ”后,为寻找新的地方,开始了由北向南的迁徙。这部迁徙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澜沧县的拉祜族民间。“竹子一节一节长,古根一段一段唱 “,歌者以“白头老人“的身份向人们传唱本民族的“根古“,旨在“代代传下去“,让后人铭记 民族的历史。全诗长约 800 余行,除歌头外,由七章组成,每章的章题均为拉祜人族体迁 徙史上的重要地名。 一、北氐南

6、氐可在遥远的北方,有个名叫牡必密必的地方,是拉祜族白头老人的故乡。传说那里有天 神厄莎造的大湖泊“糯海厄“,是太阳和月亮沐浴的地方。拉祜族人在那里撵山狩猎,与汉 族人一道共同生活和睦相处。后因人多地少,两个民族为争地盘而发动战争,胜负不分。 拉祜人不愿长战不休,在头人的带领下,离开了北氐(北方)域界,向南迁徙。 二、牡罗哈罗格拉祜族人走了三年三个月,来到牡罗西罗格和普罗西罗格(一条大江边)地方,传说 这里是天神厄莎炼太阳的地方,是地神沙雅炼月亮的地方。拉祜人在这里开辟了新天地, 住在石洞和树洞里,男子上山打猎,女人下河捞鱼虾。捞到一颗金子和一颗银子,是天神 们炼太阳和月亮留下的碎金银,人们开始

7、在江中淘金,用金银制作首饰,外族人也来到这 里,拉祜族人不愿与人发生纷争,于是扎了竹筏,渡江去找新居地。 三、阿沃阿戈东走了七年整,拉祜族人来到密尼夺(红土地) ,这里的树是红的,不是人住的地方,便 又走了三年,来到阿沃阿戈东(肥沃的坝子) ,这里坝子平如掌,天空似锅底。拉祜族这里 建了九道门的大寨,过着富足的生活。 四、卡丕卡列可汉族官府派来众多的兵马收取赋贡,拉祜族拉开弩弓,拿起竹梭标,奋起反抗,马匹 载着官兵的尸首逃走了,拉祜人又备下弩箭和梭标。过了很久,来了个外族人,声言自己 是孤儿,头人同情地收留了他,族人把他当做自己人。他制作出了好听了响篾,拉祜人人 都喜爱,便用弩机和弩床与他交换

8、。后来拉祜人发现孤儿在竹笋叶画字,却不知他在写什 么。三天后孤儿失踪了,官兵压寨如蚂蚁,但被拉祜人的弩箭打败。后来官府设计放火烧 山,拉祜人的弩弦和竹标被烧断,无法再坚守寨子,男人们突围后决定放弃住地,找到落 脚之地再回来搭救妇女。 五、糯弄糯谢厄拉祜族人来到糯弄糯谢湖边(洱海和滇池) ,强壮者返回去营救妇女,里应外合,妇女 用酒灌醉官兵后,男人们用九十九条包头救出了妇女。拉祜族找寻着新居地,在山上打猎 为生,猎得一只角上缠着水灵草、蹄子夹着黑土的大马鹿。为纪念这次突围,拉祜族的包 头要做成九十九条。 六、牡属密属可拉祜族拿着水灵草和黑土,沿着马鹿的足迹去找寻肥沃富饶的土地。越过千山万水, 来

9、到牡缅密缅东(双江坝子) ,在这里安家。坝子的中央有一棵厄莎大青树,住着九十九窝 蜂,它们分采着三种不同的花。春暖花开的时节,拉祜人都来分花蜜。吃了第一种常年开 不败的花蜜的人成了富人;吃了第二种半年才败的花蜜的人成了不穷不富的人;吃了第三 种一年才开一次的花蜜的人成了穷人。一回拉祜人烧火烤虎肉吃,点燃了树和草,把箭筒 里的那沙种子撒进草灰雳,由此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农耕生产,并盖房安寨。 七、牡缅密缅可拉祜人在牧缅坝子住了很多很多年,人口大增,便分为两个大部落。坝头哥哥的部落 有三十三个小部落,坝尾妹妹的部落有九十九个小部落。两个大部落礼尚往来,和睦相处。 后来因哥哥在分配猎物时不均,妹妹伤心之

10、余离开了牧缅,沿着澜沧江向南走了。妹妹对 哥哥的思念顺着篝火的火烟飘回了牡绵,哥哥对妹妹的思念则化作金响篾,被能飞的饭盒 带去给了妹妹。哥哥和妹妹又又团聚在牡绵了。过了好多年,官兵又来到这里收税,宁静 的牡缅又燃起了战火。打了整整三年,射完了所有了箭,拉祜头人受了伤。临死前,头人 给妹妹三支祖传的金、银、铜弩箭,让人们朝着南方射,箭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寨。传说 这三支箭一支落在澜沧牡密(澜沧地方) ,一支落在玛牡密(地名,在缅甸) ,一支落在泰 牡密(地名,在泰国) 。所以今天的拉祜族就居住在这三个地方。从史诗的标题便可看出这部作品的意义含量,长诗以深沉的情感唱述了拉祜族先民由 北向南迁徙的民族史路,揭示出拉祜族先民频繁迁徙的历史原因多为民族压迫和争夺土地、 财富及反抗赋税等引起的战争;同时生动地再现了拉祜族先民由穴居、狩猎向火耕农作转 变的生产方式的变迁及相关风俗的由来,塑造了一代代拉祜族先祖顽强不息、英勇斗争的 英雄群像。史诗以高度概括的笔触、简炼朴实的语言和精当的篇幅,再现了拉祜族祖先漫 长而曲折的迁徙史,表现出拉祜族迁徙史诗独具的民族特色。 根古 ,演唱者扎祝,搜集整理者扎约,载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集成办编:拉祜 族民间诗歌集成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15-147 页。 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