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072756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下面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阅读下面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下面的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 【考点解说】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 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一 【审题的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 “四清”为审题的方法。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 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 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

2、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 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 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自己有话可说。注意: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 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 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 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 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

3、的内在 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 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06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 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 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

4、也飞 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 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鸦” ,而不是“老鹰” 。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盲目模仿 缺乏自知之明 牧羊人 “忘了自己叫什么” 一味好高骛远 聪明反被聪明误 乌鸦 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鼓励 “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孩 子 “它也很可爱” 有一种拼命追求

5、的精神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二 【审题的方法】 一、提炼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 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 带哲理性的观点。 例如: 1987 年,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 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 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 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 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

6、些。 ”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 爱品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 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 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 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使人终生受益。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二、道理升华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 年 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

7、小姑娘与玫瑰园 ,2003 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 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 ,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 扩大化。 例如猎户引淮南子中有一段“畋不掩群,不取麕夭;不竭泽而渔,不焚 材而猎。 ”就这一段话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 有同学就事论事谈打猎,有的同学谈要保护小动物,要有恻隐之心;有的同学从 效益的角度谈方法。这些都不得要领。也有的同学谈要保护生态平衡,不能把野生动物灭 绝,这似乎都扣题了,但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在理 论的指导下去“俯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 不论是打猎,还是捕鱼,这几种做法有着共同的实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

8、 这就是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这样立意:凡事要有长远眼 光,要留有余地。再用它去联系联系现实生活,我们会自然的想到一些与此相似的事情, 如弃学经商等。 漫画这种形式也常被采用。如 1996 年的“截错了”就是如此,漫画一般用夸张, 幽默,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多属于隐寓型的,所以也应该揭示画面所蕴涵的那个道理, 再放之于现实,加以升华,而不能就画论画。 三、同异互求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 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 如有这样一组作文材料: 第一则材料是一正面名作家,晚年伤病困扰,不辍写作;第二则

9、材料写一老教育者 前半生有重大过失,晚年不堪外族入侵,保持名节,骂敌遇害;第三则材料中的陈独秀是 中共创始人,曾犯过严重错误,晚年赋闲,贫病交加,仍不屈事微敌。三则材料的共同点 是保持晚节、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这一共同点就应是作文立意之所在。 另外,这种“互求法”还适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材料。 例如有这样两则作文材料: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 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 只要够个兵的份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点是显而

10、易见的。在提炼论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 一点。所说的统一点,就是指合理点。 “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 做一个好兵?“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如果前者与后者都合理,那么它们的共同 点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正确地想通了,那么提炼出来的观点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 点。 四、自由评论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是非型材料,这类材料作者不摆明自己的观点,也没有明确的倾向, 需要我们分析其中是非曲直,拿出主见。一般说这类作文不求结论的一致性,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如有这样一则材料:某车间主任的人选在大黄和小黄之间难以确定,新厂长想通过下 棋测试性格确定一个人,与大黄下,大黄

11、稳扎稳打,出手老练,三局都握手言和,与小黄 下,小黄猛打猛杀,咄咄逼人,既有开局三斧头又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前两局直杀得 厂长无还手之力,第三局宣称一定要赢厂长,不料只下了个平局,小黄不肯罢休,拽住厂 长再干,厂长不干了,因为他已物色好车间主任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 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 确。如以下这则材料: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 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的断臂就如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 获得普遍的赞赏。

12、五、反弹琵琶法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 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 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 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我们可以把材料中的问题倒过来思考和分析,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吗?也可能正因为越国人赤脚、披发,鞋帽才有大市场,从而可 以得出鲁国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种立意是一种逆向思维,这类辩证置疑的文章,如果角 度新颖,立意深刻,有思辩色彩,能很好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第二节:审题立

13、意 15 练及思路提示 一审题立意思路与方法训练(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半个多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 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 罕默德说的。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当你的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 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 义。

14、“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 “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 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 “啪”的一声锁开 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 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

15、、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材料中的“锁” “钥匙” “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 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 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过者告曰

16、:“无 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 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 ”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过程分析】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 兢兢握固,死不放手。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 、 “学会放手、敢于 放手” 、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 得出“不能一意孤行” 、 “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 “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 ;后者从逻辑上讲属 “推不出” ,是没有“吃透材料” 。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 33 岁那年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