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71223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1,0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姓名:王春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针灸推拿学指导教师:孙远征200605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s u b c o r c i c a la r t e r i o s c l e r oc i c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s A E )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 0 例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都可喜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都可喜。治疗6 0 天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 H D

2、s ,R ) 、事件相关电位P 3 0 0 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 4 4 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 2 2 2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取穴分为两组,两组交替使用。一组取百会、风池、人中、神庭;另一组取神门、内关、丰隆、三阴交、大钟。将针刺入穴位后,用提插、捻转等手法使之得气,然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 0 分,中间行针2次。每日针刺一次,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1 0 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 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临床观察项目和测试方法:( 1 ) 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用A D L 测定。( 2 )黑龙江中医

3、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年认知功能水平的评定:应用s E c F 进行评价。( 3 ) 智商( I Q )的评定: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 A I S R c ) ”评定。( 4 1 记忆商( M Q ) 测定: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 w M s R c ) 测定。疗后针刺组有效率为7 3 3 ,对照组有效率为6 7 7 。但两组有效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对s A E 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刺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对以上各项均改善明显( P 0 0 5 ) 。梁氏【5 】用针灸治疗3 0 例s A E 病人,取得较好疗效。治疗方法:取百会、风池、风

4、府、人中、神庭、神门、内关、丰隆、三阴交、大钟。针百会、神庭,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刺入4 0 m m ,然后捻转针柄,每分钟2 0 0 次左右,持续2 分钟。针刺余穴,先使之得气,然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 0 分钟,中间行针2 次。针刺1 0 次为一疗程,中间体息2 天,共治疗两个疗程。采用血液流变学测定:用z F 一9 0 8 8 微机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每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后检测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等指标。针刺后能使病人异常升高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经t 检验,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P O 0 5 ) 。病人资料详见表1 、2 、3 、

5、4 。表1年龄比较( i s )经t 检验,t = 0 9 0 8P 0 0 5 ,说明两组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2病程比较( i S )组别例数性别男:女男女经x 2 检验,x 2 = 0 0 4 5P 0 0 5 ,说明两组性别分布无显著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差异,具有可比性。表4痴呆程度比较经x 2 检验,X 2 = 0 0 5 5P 0 0 5 ,说明两组痴呆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二、纳入标准1 年龄小于8 0 岁;2 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 有典型的头颅c T 或M R I 表现;4 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5 可伴有神经系

6、统症状;6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痴呆。三、治疗方法本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 ( 一) 对照组1 药名:阿米三嗪萝巴新( A l m i t r i n ea n dr a u b a s i n e )2 处方用名:都可喜3 成产厂家:法国施维雅药厂4 制剂:片剂,每片含烯丙哌三嗪3 0 m g ,阿吗碱1 0 m g 。5 药理作用:主要通过其中的烯丙哌三嗪( A l m i t r i n e ) 、双甲磺酸盐发挥药理作用。因为阿吗碱( R a u b a s i n e ) 可增强前者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问,所以本药有抗缺氧及改善脑代谢和微循环的作用,能改善大脑皮层电位活动及精神运动表现

7、和行为。作用机制为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尤其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可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脑组织的氧含量,恢复有氧代谢因而可改善和增强脑部功能。6 用法:口服,每日一片,餐后服用。6 0 日为一疗程。( 二) 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行原络通经针法。每日治疗一次,每次3 0 分钟,6 0 日为一疗程。1 针灸治则:祛瘀通经、补虚泻实2 取穴:百会、大椎、膻中、关元、神门、太溪、飞扬、太白、丰隆、风池、本神、曲池、太冲3 针具的选择:为同国际接轨,选用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统一应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规格

8、是0 3 8 4 0 m m 。4 操作:( 1 ) 患者取半卧位。( 2 ) 在针刺得气后,留针3 0 分钟,其间每1 0 分钟行针1 次。( 3 ) 按照“祛瘀通经、补虚泻实”的原则,对上述穴位施以不同补泻手法。( 4 ) 偏于虚证:用补法,并对关元、太溪、太白3 穴施以雀啄灸法。( 5 ) 偏于实证:用泻法,并于每日出针后轮流选取大椎、丰隆、曲池3 穴中的任1 穴,刺络放血。( 6 ) 每日治疗1 次,每6 日休息1 日,6 0 日为一疗程。四、痴呆疗效判定标准依据1 9 9 5 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临床基本控制:主要症状基本恢复,神志清楚,定向健全,

9、回答切题,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2 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基本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切题,反应一般,生活可以自理;3 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回答问题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碍;4 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五、观测指标1 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参照1 9 9 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由同一操作者提问和记录,时间均在下午3 5 点左右,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由本人回答。全部治疗前后各测量1 次,按量表提供的标准进行评分。2 认知功能检查应用改良的

10、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 H D s R ) 【5 3 1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和注意力、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语言等变化。3 事件相关电位P 3 0 0 评价检测方法:被试者戴上耳机坐于屏蔽室的软椅上,清醒、放松、闭目并集中注意力。参照国际脑电学会1 0 2 0 标准【54 1 ,将记录电极分别置于c z 点,P z 点和F z 点,参考电极置于右侧乳突,F p 接地,电极间阻抗 O 0 5 ) ,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治疗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O 0 5 ) 。治疗后,H D s R 评分上升,针刺治疗组前后

1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发现,两组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治疗组潜伏期、波幅有显著性差异( P O 0 5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讨论一、原络通经针法的提出中医历代文献中并无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s A E ) 这一病名,而对于本病的记载多散见于“呆病”、“文痴”、“遗忘”、“健忘”、“善忘”等病证中。中医学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开始衰退,正如朱丹溪所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五脏渐虚,导致气血虚衰,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蒙蔽清窍,则大脑失濡,神清失养。早在内经中就有“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之说。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指出:“高年

12、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中医学认为脑为奇恒之腑,诸髓所聚,而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因年老。肾虚,髓亏脑衰,瘀浊阻滞,风痰上扰,清阳难行,脑窍不通,神机失用,而致本病。许多医家分别从肝、胆、牌、肾、痰、瘀等辨证分型论治,各有偏重,但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治法也多种多样。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根据本病特点,导师孙远征教授在传统的“主客原络配穴法”的基础上,提出“原络通经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s A E ) 的方案。认为s A E 病位在脑,病理特点为“瘀阻清窍、本虚标实”,病机责之于心、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气血痰瘀互阻,蒙蔽清窍而致。所以,在针刺治疗上,应以“祛瘀

13、通经、补虚泻实”为大法,从调理脏腑入手,行气活血,以达祛瘀通经的目的。治疗时应以标本同治,补虚化瘀兼顾。1 “通经”一指激发、疏通十四经经气。因为“督脉为阳经之海”、“总督诸阳经,通于脑”;“任脉为阴经之海”;而“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之阳聚会于头,五脏六腑之清阳也会聚于头,故以任、督二脉及阳经穴位为主,协调阴阳,交通十四经,选取百会、大椎、关元、膻中、风池、本神等穴。百会为头之巅,内络于脑,补之益气升阳,使髓海充盈,而行灵机记性之功。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帝明堂灸经记载百会“主脑重鼻塞,头疼目眩,少心力,忘前失后,心神恍惚”;陈修圆医书载“凡中风,头风,风痫,角弓反张,忘前失后,气绝

14、脱肛,目泪耳聋,针百会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百会穴可提高人及动物的记忆力【5 引。大椎为三阳经与督脉之会,有报道艾灸大椎等穴有延缓衰老作用【5 引。关元为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处,针之可以强壮身体。膻中为气之海,气海位于胸部,与精神、神志有关。风池穴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会穴,经气经此穴上行至头部,有清头目之功。本神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会,与神志关系密切,位于额叶,现代医学认为大脑额叶与智能有关,针之有健脑益智之功。再配以曲池、太冲则突出活血祛瘀之则。2 “原穴”一是经气所过和留止的部位,为本经的代表,具有本原和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藏

15、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原穴不但可治其脏腑疾病,也可治疗与脏腑有关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还是经络感传的激发部位。3 “络穴”一是表里经联络的穴位,既可以治疗同名经病,又可治疗表里经病。故“原络配穴法”在临床多用于一经有病,传至表里经,或表里经同病的情况。综上所述,原络通经针法具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之功,标本兼顾,以达补益脑髓,开窍益智之效。经过多年的摸索,筛选出神门( 心经之原穴) 、太冲( 肝经之原穴) 、太溪飞扬( 肾经之原穴膀胱经之络穴)

16、、太白一丰隆( 脾经之原穴胃经之络穴) ,配合一定的针灸补泻手法,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既符合“心主神明、主血脉”、“肝主疏泄”、“肾主生髓,通于脑”以及“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的传统中医理论,在临床也收到了较好疗效。现代医学认为人的高级思维、记忆及精神活动主要与大脑半球有关。人体各部位在高级中枢大脑皮质的投影区的大小与其机能大小成正比。原络穴大多在四肢肘膝以下,因其运动多,灵活性强,感觉敏锐,故在大脑皮层投影区大,皮层区神经元数量多。针刺原络穴后神经冲动对大脑皮层的影响大,神经元兴奋性高,其神经反射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就愈活跃和广泛,从而促进和加强脑功能的代偿作用。另外针刺治疗后,通过外周穴位附近的神经末梢的刺激,激发了所属经脉及脏腑,改善了局部乃至相关脏腑的功能状态,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与代谢。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部分神经细胞功能和脑功能的代谢,从而使患者的智力、记忆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