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0555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意无限的经典推荐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研究1兼谈阅读经典文献的有效介质赵宣 (扬州大学图书馆江苏扬州225009)摘要:文章在分别提炼出传统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当前数字化阅读 面临的诸多难题,以事实为例证说明很长一段时问内传统阅读仍将稳当主角文章结合数字化阅读的蓬 勃兴起,条分缕析出了新形势下经典阅读的有效介质关键词: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经典阅读有效介质引言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直播室与网民进行了一场轻松而愉快的聊天 对话中,温总理谈起他最近在读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 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

2、上一本书,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 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一由此可见,在坐地铁的时候捧读一本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在城市中奔波忙碌的人们,其实 更需要书籍来寻求内心的和谐。同时,这也是城市文明的一种标志。一座城市的物质条件、硬件设施固 然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但城市文明更应该由人来体现。喜爱阅读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的文明水平也会越 来越高。1传统阅读的特点所谓传统阅读,即是以印刷型为主要载体的阅读方式从世界范盈来看,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 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 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

3、。阅读纸质文献无需专用设备且具有权威性、保存成本低、有利于知识 产权保护等优势,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和必然的。传统阅读之所以受到读者青睐,更为重要的原因是, 这种阅读能让人进行深入研读,在深厚而广阔的文字世界中,品味细节、严谨思维,从中获得自己真正 所需要的知识,去唤醒世界、改造世界。这是此种阅读所持有的特殊优势,也正是那么多读者仍然坚守 这块阵地的真谛所在这一优势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有的、无法取代的。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 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所言:。电脑或网络都是无法代替书籍的。”n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以来,阅读日益成为世界各 国关注的重要话题

4、。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电脑、手机、互联网早已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有了数 字化阅读这种新的阅读形式,但绝大多数外国人仍然把传统纸质阅读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 并将传统阅读作为建设自身“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措施。2数字化阅读的特点所谓数字化阅读是指一种由文本变化带来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 算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 09SJB840006)创意无限的经典推荐张这两种介质在物理性质上有所不同,得出人们无法从电脑上获得传

5、统阅读的乐趣的结论他还指出, 在阅读传统纸质图书时可让人平心静气,在电脑屏幕上阅读,鼠标点击和滚屏时会打断人的注意力,也 无法对文字全面把握,手指在触摸纸张和显示屏时对大脑感知区域的刺激也完全不同,而前者更有利予 激发人的意识,帮助深入了解文字之美,而不是仅仅止步于获得信息哺1我们认为,。全媒体时代”不可轻言“抛弃纸媒”因为现阶段各种新媒体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传统 出版提供的内容支持。即使在日本这样数字化阅读已非常普遍的国家,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仍必须互动, 才能赢得利益最大化相比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永远不可能给人带来的是阅读上的美感。一种纸 张随手翻阅的惬意,正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渐渐丧失,而这种

6、阅读的快感是任何电子产品无法取代的5经典阅读的有效介质51阅读的目的和内涵: “阅读,是为了活着”,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回答简短而朴实虽然不是空气、阳光、食物或水,阅读却同样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前者关乎我们是否能活着,后者关乎我们怎样去活着。阅读,是 为了让人活得更有智慧,是为了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是为了让人活得更有力量,是为了使人成为人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际阅读专家看来,报刊阅读并不算真正的阅读,其浏览的是第二天 就过时的新闻碎片。真正的阅读只有读书只有读书这种深度阅读,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地传播下去,使 人类文明不断延续其辉煌。读书,则是需要境界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由两个前提形成的

7、:一是阅读 经典,二是用。心”阅读阅读之难也正在于这两点:一是时风裹挟,难以抓住和守住经典;二是即使 与经典朝夕相处,也难有几时真正把。心”用上52经典之普世价值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她所具有的一种普世的价值和意义。经典作品微言大义,不仅能够使 人从中悟出为人处世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大道理,也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 于青少年来说,经典阅读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在着眼未来地解决当下的问题说白了,阅读经 典关乎人的教育,要解决的是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等。经典阅读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

8、甄别善恶,区分 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53经典阅读之有效介质尽管,目前的。电子墨”显示技术已大大拉近了读屏与读书的体验,但我们仍然无法确认读者是否 更钟情于在屏幕上读书。问题似乎并不在于显示器与纸的区别,很多人整天坐在电脑前浏览网页,却很 难对着屏幕读上一个小时的书这说明,读“真书”和读电子书的感觉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区别或 许颇为神秘,可它却是有可能阻止纸书被电子书吞噬的最后希望我们始终认为,书终究是一种文化产 品,甚至是艺术品,而不仅仅是一堆字符显而易见,它更适合于作为经典作品的载体然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数字化阅读,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名著本身也可以有多种读

9、法, 包括数字化阅读。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化阅读,经典阅读可以形式多样,但本质上 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在这个“速度至上”的时代,人们用吃快餐的方式对待阅读,则是与经典阅 读格格不入的。数字化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其本质仍是获取知识和信息,因为网络载体兼具知识和娱乐功能, 阅读者需要明确目标,调整注意力的分配,增强网络检索和利用能力,网络环境下同样也可以做到深度 阅读其实就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而言,无论是在纸上阅读它还是在网上阅读它,其内容并没有改变,l创意无限的经典推荐改变的只是阅读者的阅读心态与阅读心情而这种不一样的心态或心情,反过来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阅 读文字的整个过程,

10、以致最终出现了接受信息上的差异。结语当后改革时代的中国政府报告中“GDP增长系数“被综合国力替换,国民素质也因为被看作是现代中 国走向崛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而日益被提上日程国民素质竞争力是国家基础竞争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发展状况和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与成长的能力憎1在国民素质的各项 涵义中,文化素质又被认为是各项素质的关键之所在在传媒资讯网络日益覆盖社会生活的当下,国民的文化素质则与国民阅读之间关系密切。阅读不仅 是个人及民族精神发育史和发展史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个人及社会财富创造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n町 传统阅读也好,数字化阅读也罢,就是不能长期停留在“浅阅读“的

11、层面,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 智力水平、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将停滞不前,我们这个民族就难以吸收最有深度、最有价值的信息,难 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孕育出最有深度、最有价值的思想。换言之,经典阅读缺位,快餐文化盛行,将 会造成国民思维能力弱化长此以往,国人将失去精神皈依,整个民族会沦为浅薄的民族、无根的民族,这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都将是灾难性的参考文献:【l】雷逛书不是摆设。环球时报,2 008-04-25【2】张懿互联网。撕碎”专注力7文汇报,2010-07-14【3】陈小方社交网络让人焦虑不安光明日报,2010-12-01【4】陈慧稳手机,让我们筋疲力竭文汇报,2010-08-29【5】王大庆电子阅读器:我想读的你有吗7先明日报,2010-08-22【6】6罗伯特麦克鲁姆纸阅读是否有未来中华读书报,2006-01-25【7】陈熙涵电子书VS纸质书。对抗态势”升级文汇报,2010-10-25【8】蔡兴彤,李蕊平当前我国与欧洲主要国家国民阅读状况之比较研究一一以中国,德国、俄罗斯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9(13)【9】中国地区国民素质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中国地区国民素质竞争力研究统计研究,2008,25(3)【10】陈东华试论大众阅读对国民素质养成的意义中国出版,2007(4)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