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704925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透视*内容提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对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表明,产品与服务创新水平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的权重最高,其次是员工素质,随后是财税政策与金融环境、机构知名度、公司治理等,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可持续发展; 影响因素; 对策一、引言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排斥现象使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始终具有强烈的内外双重动力,农村金融市场的演进与发展始终处于改革过程中。但整体而言效果差强人意,农村金融市场供求

2、矛盾突出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多层次、高效率、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始自2005 年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变革模式与固有思路,强调通过增量元素嵌入的方式激活市场,优化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格局,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2006 年末,中国银监会提出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试点方案,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肩负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成败与否的重大使命,其健康发展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0 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

3、金融机构509 家,其中开业395 家( 村镇银行349 家,贷款公司9 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 家) ,筹建114 家。从地域分布看,西部地区152 家、中部地区153 家、东部地区204 家,中东部地区占比70%。同年末,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中超过80%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已开业机构总体运营健康平稳,存款余额752. 7 亿元,贷款余额600. 9亿元,实现利润9. 5 亿元。实践证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行效率,并已逐渐凸现农村金融市场生力军的作用。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熟悉

4、“三农”,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定位明确、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等优势,对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降低农村信贷约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几年的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一)目标定位与政策初衷有所背离,且覆盖面不足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村镇银行设立地域分布来看,大多选择各省辖内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域,金融服务需求迫切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引入金融机构难度较大。以山东省为例,截止2010 年末省内设立的14 家村镇银行中,几乎全部设置在即墨、寿光、邹平、胶南、龙口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域。显然,金融机构及其发起人更加注重经济收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环

5、境及经营预期对其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呈现机构设立目的与政策设计初衷之间的背离现象。从覆盖面角度看,截至2010 年末,全国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395 家,平均每个省份只有10 余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发展需求。另外,部分村镇银行具有“离农脱农”倾向。这些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将目光盯向贷款金额较大的工商企业,对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迫切的金融需求关注不足,金融服务有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的倾向,显然也偏离了制度设计目标。(二)资金实力弱,配套支持政策与金融环境尚待健全与完善一是受制度安排、经营环境及社会认知度低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金实力弱、融资渠道匮乏等问题制约了业务的全面开展,

6、并使风险的对冲与分散存在障碍,导致经营效率损失。在较为落后的地区,许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几百万人民币( 其他两类新型机构更少) ,且吸储难度大,导致无法大规模开展业务,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二是虽然近年来国家财税与金融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正向激励政策,通过定向税收减免和专项补贴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但从实际运行状况看,全国各地执行尺度不一,许多地方的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未能享受到相应的财税优惠与金融扶持政策,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农村金融法律与政策体系、信用环境、农业保险与农村担保体系等金融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 经营风险大,风险控制

7、体系不健全一是新型金融机构规模偏小、资金实力较弱导致的风险尤其是流动性风险隐患较大,业务开展受到限制。二是农村市场大多缺乏有效的担保和可变现的抵押物,新型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占比较高,并且涉农行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较差,使贷款的风险系数较大。三是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农户认为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是国家对农民的扶助机构,容易引发道德风险,而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使这方面的风险更加突出。四是法人治理与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识别与监控技术落后、风险管理能力差,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四)复合型人才缺乏,金融产品与服务较为单一从行业整体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偏低,高素质、

8、复合型管理与技术人才匮乏。很多员工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且必要的专业培训未能及时跟进,对竞争力的提升与健康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同时,金融机构业务人员仍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服务思维,没有充分发挥出贴近农村、熟悉农户、决策链条短的比较优势,更未能建立起以客户“软信息”为主要内容的营销信息系统,产品单一、服务僵化,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信贷业务,且这些信贷业务未能体现出特色化与创新性,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可持续性是评价金融机构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虽然肩负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扶贫的社会责

9、任,但是作为金融机构,保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并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才可能被广泛复制与推广,才能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目标范围不断延伸。( 一) 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指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反映的是其内在的、稳固的、长远的发展基础与动力,是一种注重效率与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微观经济主体而言,可持续发展特征通常可通过其盈利能力、业务扩张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多个指标体现出来。( 1)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服务获取收益、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体现了利用资源获取价值增值的能力。该项指标是对金融机构综合发展能力的一种直接审核标准,是评价其运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金融机构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才能

10、在弥补成本的同时获得业务扩大的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 业务扩张能力。业务扩张能力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所具备的素质与水平。业务扩张能力既体现了当前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相对水准,更体现了金融机构业务增长潜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较强的业务扩张能力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指金融机构对其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规避、应对与解决能力。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对金融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金融机构保持持久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农村与农业

11、经济的特殊属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开展业务时面临较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新型金融机构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影响因素分析作为农村金融市场新生的金融供给主体,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既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所处发展环境的制约。如上所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由盈利能力、业务扩张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而这些指标又分别受到众多具体因素的影响。1. 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 1) 科技应用水平。农村经济的内在属性与运行特点使农村金融服务具有高成本的特征,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

12、,有利于金融机构在维持财务可持续原则下,不断扩展金融服务覆盖面。( 2) 财税政策与金融环境。适度的财政扶持与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状况、投资环境、司法环境、微观主体的金融知识与法律意识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也会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能力。( 3) 产品与服务创新。通过产品与服务创新,既可有效满足客户对金融机构的多层次、特色化需求,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自身的竞争优势,扩大客户群体与获利空间,又能因服务创新获取更高的利润率,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提高盈利能力。( 4) 机构规模。一方面,规模经济是金融企业的显著特征,一定规模内金融企业的扩张

13、能使长期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主体的分布、经营特征与金融需求属性,客观上需要灵活多样的小型金融组织提供金融服务。显然,机构规模的合理边界至关重要,超过合理规模的无限扩张,既会导致规模不经济,也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相悖。2. 影响业务扩张能力的因素。( 1) 知名度( 品牌影响力)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习惯正逐渐形成,品牌影响力已成为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知名度易于获得客户的信赖与合作,在市场拓展、业务扩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金融需求越多、越复杂,越有利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扩张并进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 3)

14、 农村金融竞争状况。农村金融市场中的竞争主体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 农村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组织等,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业务拓展过程中将面临这些金融组织的正面竞争。3. 影响风险管理能力的因素。( 1) 公司治理。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内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对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自身乃至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都具有重要影响力。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 2) 员工素质。风险的产生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无论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还是操作风险,均与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风险与合规意识、操作规范等综合素质

15、水平息息相关。( 3) 法律监管与约束。健全、高效运行的法律监管与约束体系,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合规操作与风险管理,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三)实证分析:基于AHP 方法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涉及内外诸多复杂的因素,体现出较强的抽象性和层次性特点。鉴于此,研究适宜于以层次架构的方式完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宜将主观判断和客观数据结合起来考虑。依据问题的性质,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层次分析法运用了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要素,按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隶属关

16、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 方案、措施、指标等) 相对于最高层( 总目标) 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 韩伯棠,2010) 。层次分析法对许多决策问题提供了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通常将要素体系划分为三个层面: 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的总目标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前述体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构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 所示) ,以判定各因素对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为采取相关改进策略提供分析依据。图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研究通过专家打分法,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对各要素予以1 9 赋值( 重要程度标度如表1 所示) ,得出不同层次的判断矩阵。对经过整理后的判断矩阵,利用相应的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排序,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审核。表1 比较矩阵赋值量化值两两比较重要性等级1 两个相比较元素同等重要3 两个相比较元素,前者比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