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04880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粹德国元帅莫德尔的三次经典防御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勒热夫突出部 莫德尔的任命传达到第 9 集团军司令部时,到处可见惊愕的表情。对于莫德尔来说,这确 实属于破格提拔,因为在中央集团军群有 15 位将军的资历高过他。许多史学家认为,他三 个月内连升两级,主要得益于希特勒对他的青睐。这个观点以偏概全了。在当时的情况下, 莫德尔是少数几个可以立刻上任的高级将领,其他人都在率领各自的部队苦战,无法脱身。 莫德尔最终脱颖而出,主要因为他担任过集团军参谋长,而且表现不俗,这是高层最看重 的资历。 莫德尔接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烂摊子。第 9 集团军纸面兵力 26 万人,此时只剩下不足 6 万; 战斗序列里的 165 辆装甲战车,此时只剩下 4 辆 III 型突

2、击炮和 1 辆 III 型坦克。第 9 集团 军漫长而薄弱的防线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多点突击,撕成碎片。苏军第 39 集团军从奥列尼 诺突入德军防线纵深 100 公里,随后跟进的第 22、29 两个集团军将坚守奥列尼诺的德军第 23 军包围。另两个军在勒热夫附近抵挡苏军 16 个师的围攻,一股苏军已经打到距离集团 军司令部几公里的地方。 莫德尔抵达集团军司令部时,看见的是一张张沮丧绝望的脸。作战参谋布劳洛克向新上任 的司令官简要介绍了情况,莫德尔立刻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打算从这里切断苏军补给线, 从那里对苏军侧翼进行反击。布劳洛克目瞪口呆,问道:“您为这次反击带来多少部队?” 莫德尔哈哈大笑:“就

3、我一个人。 ” 这成为二战史非常有名的一则轶闻。 其实莫德尔带来的远远不止他一个人。希特勒在总参谋长哈尔德的劝谏下,已经意识到形 势的严峻。倘若苏军围歼了第 9 集团军,就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一条无法弥补的缺口,整个 中央集团军群就危在旦夕。因此希特勒勉强允许其他 3 个集团军有限后撤,缩短防线,以 抽调部队增援第 9 集团军。莫德尔到任的两周内,陆续到达的增援部队包括 3 个装甲师, 党卫军“帝国”摩步师,3 个步兵师及几个保安团。德国空军奉命调来 5 个高炮营,全部装 备 88 毫米重炮。 然而希特勒又改变主意了。由于苏军第 33 集团军突破德军第 4 装甲集团军防线,推进至铁 路枢纽维亚兹玛

4、附近,直接威胁到德军唯一的后勤运输线。希特勒打算让第 9 集团军下属 的第 47 装甲军向南进攻,协助第 4 装甲集团军歼灭突破进来的苏军。莫德尔得知消息,立 刻飞到位于东普鲁士的“狼穴”,希望当面劝说希特勒回心转意。 会见中,莫德尔以一个参谋军官特有的严谨缜密陈述事实,说明第 9 集团军必须集中兵力 稳固北面防线,而不是分散兵力向南北两个方向进攻。希特勒不为所动。莫德尔异常恼怒, 两眼盯视希特勒,粗鲁地问道:“我的元首,是谁指挥第 9 集团军,你还是我?”这一公开 顶撞震惊了希特勒,他试图打断对方的陈述,直接下达一个命令给第 47 装甲军。莫德尔梗 着脖子回答:“我不会执行这个命令。 ”希特

5、勒又惊又怒,过了一阵子才无可奈何地说:“好 吧,莫德尔,你自己看着办,不过一切后果自负。 ” 事后希特勒望着莫德尔离去的背影,对 身边的副官说:“你看见那人的眼神了吗?我很信任他,但我不会愿意在他手下工作。 ” 当 天晚上,希特勒与希姆莱共进晚餐。谈到白天发生的事情,希特勒感慨道:“将军必须冷酷 无情,象獒一样固执凶狠。我不信任那些夸夸其谈的将军,我希望看到他们的理论如何贯 彻于实践。如果一个将军胜任的话,他就应该得到与身份相符的指挥权限。 ” 布衣出身的希 特勒对德军将领普遍的普鲁士贵族气质有发自内心的反感,莫德尔的粗豪脾气反而很对他 的胃口。此前诸如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等德军高级

6、将领,经常被希特勒训斥 得灰头土脸,丝毫没有勇气坚持己见。莫德尔证明,希特勒只尊重强力和信念,他是可以 被“征服”的。 莫德尔回到前线以后,立刻着手实施一系列反击,将防线连成一片。他的反击兵力着实可 怜,奉命救援奥列尼诺的是党卫军骑兵旅 3 千人加第 206 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几百人,装 甲火力是 4 辆 III 型突击炮。莫德尔认为,苏军官兵随身携带的弹药干粮已经所剩无几,后勤补给时断时续,此时已是强弩之末。这个判断非常准确,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已经断粮, 开始屠杀军马充饥。大炮虽多,炮弹奇缺,每天只能打五、六炮骚扰德军。1942 年 1 月 21 日,德军冒着零下 40 度的严寒,向奥列尼诺

7、发起反击。苏军果然一触即溃,短短 48 小时 以后,反击部队就同奥列尼诺守军取得联系。此后,莫德尔又命令第 47 装甲军由塞乔夫卡 出击,切断突入德军防线的苏军第 29、39 两个集团军的联系。此次反击担使苏军第 29 集 团军遭受重创,阵亡 2.6 万人,被俘 5000 人。德军击毁苏军坦克 187 辆,缴获苏军火炮 343 门。莫德尔的部队伤亡 5000 人,代价也相当惨重。 拔除内患 1942 年春天,德军防线总算稳定下来。第 9 集团军驻守的勒热夫突出部,南北长 150 公里, 东西宽不足 100 公里,如同斜斜刺入苏军防线的一把匕首。突出部是防守作战的大忌,守 军三面受敌,随时都有可

8、能被敌军拦腰斩断,导致围歼。开春后,希特勒积极酝酿在南线 的大规模攻势,北方和中央两个集团军群绝大部分火炮和坦克被抽调至南线。第 9 集团军 的战斗部队不足 100 个营,总兵力不足 5 万,装甲战车只剩下区区 60 辆,却要扼守长达 280 公里的半圆形防线。 在这种情况下,莫德尔几次向希特勒谏言,要求放弃勒热夫突出部,但都遭到严词拒绝。 希特勒的固执己见主要基于两个战略考虑。首先,勒热夫突出部距离莫斯科不足 200 公里, 直接威胁苏联首都,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政治意义非常突出。从勒热夫突出部撤退, 会极大损害德国的国际声望,动摇盟友的信心;其次,由于勒热夫突出部的存在,苏军不 得不在莫

9、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因此无法增援乌克兰方面的苏军,这样有利于德军在南 线的攻势。 平心而论,希特勒的考虑不无道理。5 月间爆发了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铁木辛哥元帅策 划的攻势遭到德军凌厉反击,苏军 4 个集团军被围歼,20 万官兵被俘。虽然苏军惨败的原 因很多,兵力不足肯定是关键因素。拱卫莫斯科的朱可夫指挥两个方面军两百万雄兵却无 法驰援南线,只得将满腔怒火倾斜在莫德尔身上。第 9 集团军扼守勒热夫突出部的一年间, 苏军发动两次方面军规模的攻势,局部小攻势则不计其数。 对于莫德尔来说,心腹之患还不是突出部周围的百万苏军,而是 1 月份突破进来的苏军第 39 集团军。这股苏军约 6 万人,盘踞在

10、勒热夫以南地区,频频骚扰德军后勤补给线,着实 让人感到如芒在背。由于德军兵力不足,一直未能彻底切断这支苏军与后方的联系。7 月 初,莫德尔策划了“塞德利兹作战”肃清这支苏军。此战莫德尔又有神来之笔,他临时组建 的一支特种部队“莫德尔骑兵旅”,在战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苏军第 39 集团军占据一片长 80 公里、宽 50 公里的椭圆形区域,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森林 沼泽,只有奥列尼诺公路穿越该地区的西北一侧。苏军在这条公路两侧构筑坚固防御工事, 部署重兵把守。莫德尔认识到苏军占据地利条件,正面强攻必然伤亡惨重,必须派遣一支 奇兵穿插迂回到苏军防线的后方。这支奇兵必须具备穿越森林沼泽的机动能力,和深

11、入敌 后孤军作战的胆气。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麾下 8 个步兵师的侦察营集中起来,临时组 建一支特种部队,番号为“莫德尔骑兵旅”(总兵力约 2 千人,下属 3 个团,每团 2 个骑兵 连、3 个自行车连和 1 个炮兵连,旅部直属工兵连、卫生连、摩托化辎重连各 1。官兵人手 一支 MP-40 冲锋枪,每连配备 24 挺 MG-34 机枪,两辆马车装载弹药给养。为增强突击能 力,骑兵旅额外配属了 6 个炮兵连和 1 个坦克连。试想这支部队行进在路上会是怎样一幕 古怪景象:坦克和马车并驾齐驱,骑兵疾驰而过,后面跟着气喘吁吁狂蹬自行车的士兵。经 6 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强化训练,骑兵旅奉命出击。7 月

12、2 日凌晨 3 点,德军从四个方 向同时发动进攻,第 1 装甲师沿着公路由北向南强攻苏军西北防线,而骑兵旅从东北方向穿过 15 公里的原始森林,向苏军防线侧后穿插。果然不出莫德尔所料,苏军沿公路的防守 层次分明,阵地伪装严密,第 1 装甲师受到地形限制,部队无法展开,进展缓慢。苏军不 认为德军能够穿越森林沼泽,因此骑兵旅的突击方向只遇到微弱抵抗。 骑兵旅推进几公里后进入沼泽,坦克和机动车辆无路可走,只得停下来。自行车连官兵跟 在骑兵后面徒步跋涉深及膝盖的泥潭,继续前进。经一整天强行军,该部在傍晚抵达目的 地,重装备直到次日凌晨才陆续赶到。正午时分,骑兵旅突然从森林杀出,猛攻苏军后勤 部队,迅速

13、控制了一段公路。然后骑兵旅沿着公路由南向北进攻,苏军西北一侧防线腹背 受敌,很快瓦解,引发雪崩效应。经 11 天激战,苏军第 39 集团军被全歼,阵亡 1 万,伤 俘 5 万,德军缴获坦克 230 辆,火炮 760 门。 莫德尔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朱可夫便还以颜色。7 月 31 日,苏军 4 个集团军 35 万大军 向勒热夫突出部发动强大攻势,3 天之内便在德军防线上撕开几个缺口。苏军进攻时莫德 尔正在德国养伤,他得知情况危急,立刻赶回前线,施展通天本领,索要增援部队。在希 特勒的支持下,德军统帅部先后向第 9 集团军增援了 5 个装甲师和 6 个步兵师。苏军猛攻 近两个月,却未能撼动德军防线

14、。9 月 23 日,苏军精疲力竭,停止进攻。第 9 集团军又逃 过一劫,莫德尔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火星陨落 一将名成万骨枯,朱可夫是这句名言最贴切的典范。战争结束以后朱可夫如日中天,形同 战神,苏联军史为尊者讳,极力掩盖朱可夫的缺点和败绩。官方历史几乎见不到“火星作战” 的记载,朱可夫本人的回忆录也语焉不详。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莫德尔曾经让朱可夫遭受 其军事生涯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朱可夫和许多德军装甲名将一样是骑兵出身,他的成名之战是 1939 年在满蒙边境爆发的诺 门坎战役。此战朱可夫利用装甲集群,多兵种协同作战,歼灭日军 2 万人,迫使日本军部 放弃北进策略。然而此战苏军占据兵力、炮火、

15、坦克的绝对优势,却付出阵亡 9 千人,伤 1 万 6 千人的惨重代价。经历此战的格里戈连科将军在回忆录中批评朱可夫的战术安排简 单粗糙,迷信正面强攻。 1942 年春天,朱可夫凭借莫斯科战役的威望,升任苏军副总司令,指挥莫斯科战区的加里 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朱可夫认为苏军冬季大反攻的侧重点应该是莫斯科方向,目标是围 歼勒热夫突出部的第 9 集团军,进而消灭整个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斯 大林经过考虑权衡,于 9 月 26 日做出决定,同时发动两个战略反攻,目标分别是斯大林格 勒的德第 6 集团军和勒热夫突出部的德第 9 集团军。莫斯科方向的反攻由朱可夫指挥,代 号“火星”,参战部队

16、两个方面军,总兵力 190 万,火炮 24000 门,坦克 3300 辆,战机 1100 架。 “火星”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 7 个集团军将在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 压顶之势对德军第 9 集团军发起向心攻击,其中主攻方向位于勒热夫突出部的东西两侧。 朱可夫打算从这里腰斩德军防线,围歼第 9 集团军,然后挥师南下,会同其他 5 个集团军 向维亚兹玛发动钳形攻势,进而围歼德军第 3 装甲集团军。为了避免在恶劣天气下穿越复 杂地形,苏军各部队将以装甲集群为突击箭头,对德军防线进行正面强攻。这样,仅两个 月后,朱可夫卷土重来,再向勒热夫突出部痛下杀手。 朱可夫的战役部署显然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第 9 集团军据守勒热夫突出部 将近一年,对这块战场了如指掌。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 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 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以后不断增援莫德尔,先后有 5 个装甲师和 1 个摩步师也奉命驰援。 相比之下,顿兵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第 6 集团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11 月 25 日,苏军斯大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