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97138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论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 前不久,我国美学界曾经展开一场关于共同问题的讨论这个讨论对于弄清 美的实质,弄清美与美感的关系,以及关于艺术美的研究,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想从艺术美的构成因素方面,对艺术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作一初步 探讨。 一 艺术美是由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两个因素所构成,二者缺一不可。 内容美与形式美有着不容分离的关系,但却又不容混淆,关于这一点,我们可 以从如下情况得以说明。 古希腊、罗马的悲剧,有不少是取材于荷马的史诗,而同是取材于荷马诗 的“拉奥孔”的故事,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创作的新的史诗伊利亚特 中 给予新的表现,古罗马雕刻家阿格德、波

2、里多和阿菲诺多三人合作的雕刻拉 奥孔又给予另外一种形式的新的表现。同一个作家有时还把同一内容用两种 不同形式给予表现,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先用散文的形式写成了依斐日尼, 后来又把它改写成为诗剧。这说明同一的内容美可以与这一种形式的形式美相 结合而产生别一个艺术美。关于上所说的同一内容用不同的艺术形式给予表现 的区加紧,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的著作拉奥孔论绘画 与诗的界限中得到深刻的阐述。象近现代的戏剧、电影取材于古代的诗歌和 小说,以及近、现代的小说和诗歌取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还有一些乐曲、 绘画、电影、戏剧作品等取材于同一部文学作品等,这都说明艺术美的内容美 与形式美的不可混淆性

3、。 由于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可混淆,所以艺术美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 系,不是平均对等的关系。有时候,艺术美中的内容美所占成分比例可能大些, 或突出些:有时候,艺术美中的形式美所占成分比例可能大些或突出些。也就 是说,内容美与形式美在艺术美中是一种在有机的结合,不能有什么固定的比 例关系。比如在某些艺术作品中,内容美较为充实,而形式美有所欠缺,这时 内容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救形式美的不足;反之当内容美较为平庸,而形式 美却较为完善,这时形式美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内容美的欠缺。在这种情 况下,艺术作品的艺术美价值尽管达不到高超的程度,却也还能够 不失其一定 的水平。当然,只有当内容美十分丰满、

4、充实,而形式美又十分精纯完善的时 候,才能在二者有机结合后产生价值极高的艺术美,才能出现千古不朽的艺术 精品。 在另外一种情形下,即当内容美毫不逊色,形式美则不仅仅是有所欠缺而 是十分拙劣,或者当形式美虽很高超内容美则不仅仅有所不足,而是不成体统, 这样,前者就只能是内容美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产生不出强烈的艺术美效果, 后者就只能是形式美掩盖了内容美的拙劣,使得艺术作品显得虚假,这就都不 能产生出真正的艺术美来。 是什么东西构成艺术美的内容美呢?我以为艺术美的内容美包含着以下两 个因素:一个是艺术所选择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内容的因素,我们把它称 之为“对象内容”的因素(包括艺术的题材、人物、环

5、境、景物、事物的直观 感性形象等内容);另一个是艺术家在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选择对象内容时, 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的认识与评价的因素,我们把它称之为“思想内容”的因素 (包括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哲理性、倾向性、情绪与感受等内容),艺术美 的内容美,由艺术的对象内容与思想内容这两个因素的有机的无间的结合所构 成。 又是什么东西构成艺术美的形式美呢?我以为艺术美的形式美包含着如下 的因素:形式美的体裁,即如文学中的小说、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等; 形式美的体裁,即如文学中的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绘画中的中国画 (又分工笔画、写意画、山水画、人物画等)、油画、版画等,音乐中的声乐、 器乐,交响乐、圆

6、舞曲、独唱、合唱等,戏剧中的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形式美的结构即如平衡、对称、跌宕、谐调、序列、变动、规则性、律动性等 ; 形式美的表现方法,比如写形、写神;实写、虚写;想象、夸张、比喻、对比、 烘托、反衬等;形式美的表现媒介,包括艺术的基因,如文字、语言、音符、 旋律、色彩、线条、动态等;以及艺术的材料工具,如绘画的纸张、颜料,音 乐的乐器,戏剧的服装、道具、布景,工艺美术的材质,金属、石头,玻璃等; 所有这些因素构成艺术的形式美的丰富多样性。 艺术美既然是由内容美与形式美这两个因素所构成,我们又对构成内容美 的与构成形式美的因素作了一个初步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可以着手探讨一下 艺术美

7、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了。 二 前面说过,艺术美的内容因素,是由对象内容与思想内容这两个因素有机 结合构成的,对于对象内容来说,它本身是一种纯然外在的客体,这种客体本 身,可以是美的、不美的、或丑的,作为自然事物,它绝无什么阶级性问题可 言,而作为社会事物,它可以蕴函有阶级性的内容,也可以不蕴涵阶级性的内 容。即使蕴涵着阶级性的内容,在未经艺术家的主观认识、分析与评价的时候, 在未经艺术家赋予它主观的“情感”与“兴趣”的时候,它抽蕴涵的阶级性内 容也不会得到表现。所以,单纯的对象内容,是绝然构不成艺术美的阶级性的, 因为对于同一对象内容,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可以去表现它,对于不同阶级的艺 术家来说,

8、他可以对他所选择的对象内容持讴歌(或肯定)的态度,也可以持 批判(成否定)的态度,这样,即使对象内容自身可能蕴涵着某种阶级性的内 容,它与艺术美的阶级性也不会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例如,一个国家,它是社 会主义性质的,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的,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它是有阶级性的; 而另一个国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的,对于这个国家来 说,它也是具有阶级性的。但是,池一个文学家要描绘这两个国家的时候,由 于这个文学家的自身的阶级立场、 社会理想,决定了他对这两个国家的不同 认识与评价。因此,就这两个国家来说,对于艺术美的对象内容而言,它们都 是纯然外在的客观存在,其自身所蕴涵的阶级性内容在

9、文学家进行干预(认识 与评价等)之前,对于艺术美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内容美的对象内容只有与思想内容结合之后,其阶级特点才可能在艺术美中表现出来。又比如,不 管是秀山丽水,还是穷山恶水,也不管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还是平民黎庶、 老少妇孺,不管它是歌舞升平、宴乐团圆,还是天灾人祸、离合悲欢,总之, 不同的山水、人物、故事,当它们被艺术家选为对象内容,在艺术创作中去表 现它们、反映它们的时候,作为对象风灾本身,它还仅仅是一个客体,不同阶 级的艺术家在对同一对象内容进行不同的挖掘、发现,不同的认识、判断、亦 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浓度去观察它、剖析它,并赋予它不同的情感与兴趣, 使之具有了不同的

10、思想内容,这时,即在艺术家创造出艺术美的内容美的时候, 它才具有了艺术家主观思想与情感的烙印,也只有在这种时候,艺术美的内容 美才可能是有某种阶级性的内容。这就是说,既然艺术美的内容美是对象内容 与思想内容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那么就客观内容的客观方面说,它 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而就其思想内容的主观方面说,它则往往具有阶级性的 内容。 决定艺术美有无阶级性的内容,在于艺术美的内容美中思想内容这一个因 素,这就是在阶级社会中,不能脱离其阶级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家个人的主观因 素。当艺术家个人的阶级性,与其所选择的对象内容中原来蕴涵的阶级性内容 相契合,因而把这种阶级性挖掘出来,并在艺术创作中给

11、予突出的表现,这们 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就会具有明显的阶级必内容。还有当艺术家个人的阶级性, 与秘选择的对象内容的某一特征联系起来,因而艺术家把一种带有明显的阶级 性认识、评价的情感赋予了对象内容,这种对象内容与明显的阶级性的思想内 容的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同样也就有了明显的阶级性内容。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学艺术中所歌颂的伯夷、叔齐这两个人物,违逆历 史的潮流,抗拒周武王的革命,脱离人民去过隐居生活,“耻食周粟”而最后 饿死首阳山。这个故事歌颂的是“一臣不事二主”的所谓“贤贞气节”,这是 封建主义的愚忠思想,这种思想内容在封建主义社会时代的文学艺术中,因为 符合于那个历史时代的思想,特别是

12、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所 以,这类文学艺术作品就产生了适应那个历史时代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无 疑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性。由于它的阶级性色彩很明显、很突出,所以它 就不可能成为历史的、社会的共同的艺术美,也就是说,这种带有明显的、突 出的阶级性色彩的艺术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它就逐渐失去 艺术美的价值。但是这同一题材,在鲁迅的小说采薇中又重新得到表现, 这时候,虽然这一题材作为作家所选择的对象内容来说并没有变化,但是由于 作家的世界观与阶级立场不同,所赋予这同一对象内容的思想也就不同。鲁迅 对于伯夷、叔齐这两个人物采取了风趣的嘲笑态度,把它们描绘成阻挡历史潮 流的角

13、色,因而采微这篇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价值,与过去历史上那些歌 颂伯夷、叔齐的作品相比,就截然不同。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明显的时代性与 阶级性的艺术美,所以其美学价值是迥然而异的。 再如,同是描写宋朝山东水泊梁江等一百零八人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反 抗朝廷的故事,水浒传和荡寇志这两部小说,由于作者的阶级立场不 同,思想和观点也就截然不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站在人民的立场, 对梁山起义军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给予深厚的同情和高度的赞许,因而 这部书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艺术作品,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它的艺术美价值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与赞赏。而荡寇志这本书,尽管它在艺术性 (指其形式美因素)上并非毫

14、无可取,但由于作者站在反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 赋于与水浒传同一的对象内容以阶级偏见十分强烈、突出的思想内容,因 而人民群众对它的艺术美价值评价甚低。 有时候,在艺术美的内容美中,当带有艺术家的主观性的思想内容的阶级 性色彩并不明显、并不强烈时,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也仍然可能具有一定程度 的阶级性内容,不过这种阶级性内容表现于艺术美的方式可能比较隐晦们阶级 和它的矛盾曲折一些,这是因为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摆脱其时代的、阶级的局限, 所以在不自觉中,下意识地赋予了对象内容以某种带有阶级性色彩的思想内容。 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艺术实践的历史上,无论从站统治立场而又具有某种进步 倾向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还是

15、从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而又缺乏自觉的阶级 意识观念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找出例证来。 关于内容美中的对象自身不表现出阶级性的这一问题,还需作上点补充说 明。那就是对象内容自身地无阶级性,与艺术家选择对象内容的有阶级性。因 为艺术家无论是要从对象内容中发掘出与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相契合的内容, 还是要在对象内容上表现出自己主观思想情感,他都需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能 够为其所用的对象内容,这种选择,乃是主观的、能动的活动,所以这种选择 本身往往是带有阶级性的。比如西方古代的艺术只表现神们以及上层统治者们 的生活内容,就是因为带有阶级偏见的艺术家认为,只有从神们和上层统治者 们的身上,才能表现出美来

16、,而被统治阶级的生活是无美可言的,德国十八世 纪的大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就曾强调过这一思想,在黑格尔看来,只有神们 和 君主们才有“意志和行动的完全自由”,而只有具备这种“独立自主性”的 性格才符合表现为艺术美的条件,“一般公众”与“被统治阶级”则因处于 “从属的地位”,没有“意志和行动的完全自由”,因而不具备“独立自主性” ,所以也就不适合于被选择为艺术美的对象内容。 由于古代艺术家在进行对象内容的选择时,带有仔细偏见,所以形成古代 的那些学院派艺术和官方艺术不敢正视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以及劳动阶级的贫 穷因苦这种现实,而是极力粉饰现实、掩盖矛盾,只是设法满足他们的主顾 上层统治集团的需要。在他们的艺术中,所选择的对象内容明明是恶棍和胆 小鬼,在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中却被装扮成慈善家与英雄,这就造成这种艺术 美的虚假性。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指出:“许许多多平庸的肖象画家和半 身象的雕塑艺术家之所以有人捧,是这些人仅仅绘制出他们的主顾的没有个性 的外貌,金线的织品和装腔作势通常最受欢迎的就是这些艺术家,因为他 们把一副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