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9307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7 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 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2 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1600 美元,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 的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的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 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 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 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 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 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

2、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 100 位之后。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 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 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 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中国正在制定 2006-年 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 基础上,实现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 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5 年降低 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 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 现这些目标,需要把握未来,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中国认真总结自身 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 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发展的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

4、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 5 年,中国新增电话用户 5.14 亿户,新增发电装机 容量超过 2 亿千瓦,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 5 年,我们将把扩大内 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积极调整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 又是能源生产大国,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 90%以上,能源增产的潜力 很大。例如,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 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 重只有 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

5、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协调发展煤 电、水电、核电,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到 2020 年使可再 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 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优先发展科 技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 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8 亿多劳动 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较好的科技教 育基础,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 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6、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 5 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继 续加强农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 程,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 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 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 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 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 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

7、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 节约优先,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 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 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 1000 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鼓励生产和使 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 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 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 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

8、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推进城市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 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防范和化解生态环 境风险。 第五,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 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

9、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 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推进扶贫开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第六,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 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建立 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

10、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 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 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 易,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 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 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充分利用 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 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 1.42 万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

11、 6600 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603 亿美元。 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国外资金、 技术和人才的引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也为世 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中国对 40 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 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 援助。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峰会上,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 五项新举措,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 5 年,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 4 万亿 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

12、,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 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相互开放市场,健全 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 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 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 境,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为发 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 公约,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协调国际行动,共同解决贫困、 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促进世

13、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各国携手 前进,开拓创新,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 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 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新局面。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 移完成后,如何

14、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 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 年 3 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 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 年 10 月, 邓小平强调“革命 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 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

15、自己的路。”2(P9495)1987 年 8 月,邓小平特别强调 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 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 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 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 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

16、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 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 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 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原因1、我国坚持实施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2、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所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根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 5、能够正确确立我国在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能够坚持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7、在经济特区与港澳台地区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能够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外交方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