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9094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安春英 完成时间:2003-11-1经济全球化将全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联系起来,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进入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处于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但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使得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构建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十年代初的牙买协议,从 1948 年底的关贸总协定到1994 年的世贸组织,维系着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非洲大陆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在追寻民族复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与其所依托的国际

2、秩序息息相关。一、非洲国家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性1、国际贸易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是非洲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外贸易在非洲各国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洲大陆大多属不发达国家,需要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必要的外汇,购买国民经济必需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贸易是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从非洲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2001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近 10 个国家的进出口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其他大多数国家货物、劳务进出口额也在 50%以上。安哥拉这一比率最高,为 136.3%;刚果(布) (131.2%) 、冈比亚(130.3%) 、毛

3、里求斯(126.5%) 、加纳(122.7%) 、莱索托(113.6%) 、几内亚比绍(110.9%)和加蓬(110.0%)紧随其后, 是典型的贸易依赖型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该国的贸易形势息息相关。如“绿金之国”加蓬受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木材出口比上年减少 34%,使得加蓬经济发展受挫。1998 年,加蓬 GDP 实际增长率为-4.5%,国家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 15%。 2、低序次产业结构使非洲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非洲国家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属国,发达国家按照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将殖民地经济也纳入了资本主义发展轨道,即非洲国家与各自的宗主国进行国际生产分工,按宗

4、主国的消费需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逐渐形成非洲国家主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分工体系。这是一种受发达国家控制的垂直分工基本格局,这种格局直至非洲国家独立。非洲各国以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身份逐渐进入国际贸易体系。西方国家留给非洲各国的“殖民遗产”之一,即低序次的产业结构。非洲国家的独立使其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由原来的依附关系转为依赖关系。尽管非洲国家采取措施,力图培养多极增长点,建立多样化产业结构,但至今为止仍可窥见产业结构低下的弊病。从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来看,2001 年,几内亚比绍、中非共和国和埃塞俄比亚这一比率分别高达 64.3%、54.7

5、%和 52.5%。 非洲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完全反映了各国资源禀赋及国内生产结构。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 年,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和几内亚的农矿原料、燃料等资源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00%、97%、69%和 66%。 一些落后的产业部门无法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造成该国工业制成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布隆迪、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等 20 多个非洲国家制成品占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东非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肯尼亚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也在 60%以上。表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民经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经过非洲国家的不懈努力,各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渐变。垂直型国际分工也由原来

6、的单一型传统分工开始转变为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但发达国家始终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最高层,发展中国家处于低层,使发展中国家高度依赖世界市场,依赖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境十分不利。3、外资和外援是非洲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资金支持是非洲各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而非洲大多数国家财政拮据,资金严重短缺,无法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非洲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大陆,2001 年非洲有 34 个国家被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2001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收入只有 470 美元,埃塞俄比亚和布隆迪人均收入只有 100 美元。 有限的收入使得人们将绝

7、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必需支出,而很少用于储蓄,导致储蓄率低(2000 年,全非国内储蓄率为 2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内储蓄率只有 18.8% ) ,而低的储蓄能力导致资本形成不足,再加上庞大的社会支出,多数非洲国家处于财政赤字或紧张性平衡。另外,从外援在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作用来看,1999 年,非洲有 2 个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占 GDP 的比重在 40%以上,3040%的有 1 个国家,2030%的有 4 个国家,1020%的有 16 个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占DP 的比率高达 76.8%。 他们要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民众的人文发展水平,仅从有限的出口中得

8、到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外资和外援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获资渠道。例如,科特迪瓦政府财政预算收入的一半是外国援助与贷款。4、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非洲国家的外债负担始于 6070 年代,自 70 年代末出现外债支付危机,直至债务负担难以承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1年 10 月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统计,到 2001 年为止,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已经达到 21554 亿美元,其中非洲 2751 亿美元。 非洲国家外债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沉重,1999 年,从外债对货物和劳务出口额的比率来看,全非为 155%,撒哈拉以南非洲略高为 186%,其中苏丹及圣多美

9、和普林西比分别为 2545%和 1152%。 2000 年,布隆迪外债占出口总额的比率最高,为 1118%。 2001 年非洲外债对货物和劳务出口额的 176.6%,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 136.6%的平均水平。此外,从外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2001 年,非洲有 18 个国家超过 100%,其中几内亚比绍高达435.4%,毛里塔尼亚、刚果(金)和塞拉利昂也突破 200%大关。 在如此严峻的债务形势下,国际社会减免非洲债务刻不容缓。非洲国家的债权国多是发达国家或与之为主体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减免非洲国家债务需要他们的鼎力相助。5、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只能依靠发达国家转让技术或寻求跨国公司合

10、作。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大,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开发能力。但是,非洲大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他们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因此,在当前的技术转让中,发达国家占了绝大部分。据统计,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全球 97%的专利权,牢牢掌握全球经济、金融、科技的操纵权。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中国家也与发达国家不能同日而语。这不仅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开发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为了垄断技术不可能将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只能将已经过时或开始过时但还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生产力水平的那些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在非洲国家的服务业领域,对发达国家

11、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全球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非洲国家信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严重阻碍了非洲国家人民的经济活动能力,成为世界网络革命的“数字贫困”国家。国际通讯、邮电、信息网络也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形成体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不能不依靠发达国家的服务部门为媒介。将于 2002 年投入使用的非洲第一颗通信卫星就是由美国阿尔卡特空间通信公司负责设计、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二、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发展环境1、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在形式的平等下面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等西方大国制定的,这些西方发

12、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压低农矿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若贸易条件以 1995 年=100来衡量,19751984 年,非洲贸易条件为上升了 1.1%,19851989年,贸易条件下降了-6.8%,19902000 年,贸易条件继续恶化了-0.4%。 2001 年,受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下滑 0.3 个百分点。 这不仅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交换的剥削,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必要资金发展民族工业。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设立了重重贸易壁垒。关税壁仍旧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品市场的手段,目前,欧盟对农业

13、初级产品征收 5%的关税,对已加工的农业原料税率为 10%。 农业恰恰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具出口活力的部门,因此农产品补贴是使非洲大陆最易受到伤害。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2 年全球经济展望及发展中国家统计,2001 年发达国家用于农产品的补贴高达 3500 亿美元,农业补贴费用高达日均 10 亿美元。 2002 年 5 月,布什又签署了新农业法,在今后 10 年内将向美国农业提供高达 1900 亿美元的财政拨款,在 20032008 年的 6 年内将农产品财政拨款增加 67%。 高额补贴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也使农业贸易严重扭曲。非关税壁垒盛行是当前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特点。发达国家

14、的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既有反倾销等直接措施,又有间接扭曲贸易流量的措施,如以卫生和安全等标准等,拒绝非洲产品进入它们的市场。这些贸易壁垒每年给非洲国家每年损失 200 亿美元,非洲地区的商品出口在世界总出口的比例正逐年下降,1980 年为 5.9%,1990 年为 3%,2000 年为 2.1%。 2、西方大国加快掠夺非洲资源,进而威胁非洲国家的经济主权。当全球商品、资金、技术和劳务随着经济自由化而迅速自由流动时,西方国家乘机进行跨国贸易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不断向非洲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开放更多的市场,以便进一步利用非洲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牟取更大的暴利,使非洲国家的主权受到挑战

15、,经济主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非洲国家经济主权的削弱表现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全球市场、全球金融以及跨国公司的制约。在西方国家不断迫使非洲国家推行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产业私有化的进程中,通过收购股份、资本渗透方式,进一步削弱非洲国家的经济。在非洲,私有化领域包括电信、电力、航空到矿产(包括石油) 、金融、保险等重要经济行业。例如,铜矿之国赞比亚欲将其支柱产业铜矿业收归国有,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即以终止贷款和援助为要胁,迫使赞政府将铜矿业列入私有化计划,1998年盎格鲁美利坚公司以 7200 万美元的低价收购。赞比亚 90%的企业已实行了私有化,但是赞比亚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受益的只是外国投资商人

16、和他们的国家。因此,跨国公司正是通过这种“名正言顺”的手段,控制非洲的资源和经济命脉,从而使非洲国家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蚕食其经济发展能力。坦桑尼亚总统卡帕在 1999 年 9 月召开的第 54 届联大会议上就强烈呼吁:“我们需要一种以(经济)增长、稳定和社会平等为主旨并能以有利方式促使最不发达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体系。 ”3、对非援助呈现新趋势。冷战结束之后的 90 年代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流入非洲国家的援助资金也呈下降趋势。1999 年非洲共得到149 亿美元的外国发展援助,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比 1990 年下降了37%;人均净援助额从 1990 年的 42 美元下降到 1999 的 19 美元。 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联合国曾有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0.7%用于援助不发达国家。实际上,目前发达国家对受援国的实际平均支付额只占 GDP 的 0.25%,这远远低于 0.7%的承诺。从绝对值上看,各援助国所承诺的援助额与实际提供的援助额之间的差额每年近 1000 亿美元。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美国,对穷国的发展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